第8章 三字经(7) (2/2)
笔趣阁 www.biquge3.cc,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照亮读书,孙康冬夜借助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境贫苦,在艰苦条件下却能继续求学。
【解读】
《三字经》中选取了一夏一冬两个典型故事,意在告诉我们不论家境如何贫困,都不应当放弃学习,更不是放弃学习的理由和借口。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不停止追求知识的步伐,这种求学精神令人敬佩。现在我们有着舒适的环境,身在福中不知福,还不知珍惜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真是惭愧!
如负[1]薪,如挂角[2],身虽劳,犹苦卓。
【注释】
[1]负:背。[2]挂角:隋代李密替人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译文】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为生,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书。他们每天干活虽然辛苦,但仍坚持读书。
【解读】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计,还经常读书吟唱。他的妻子受不了他这样唱歌一样读书,熬了很久,终于要了一纸休书,另嫁他人。后来朱买臣得到皇帝赏识在当地做了太守,朱买臣请前妻和前妻的丈夫在太守府吃饭,不知他前妻是懊悔还是怨恨自杀身亡了。李密,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首领,他也是年少时点滴学习、积累学问,在历史上做出了一番事业。
苏老泉[1],二十七,始发愤[2],读书籍。
【注释】
[1]苏老泉: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苏东坡的父亲。[2]始发愤:始,开始。才开始发愤学习。
【译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等到二十七岁时,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解读】
学习是需要从小循序渐进地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如没有很好的环境或错过了时机,还能不能学好并取得成就呢?答案是可以的,所谓大器晚成是也。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到27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他的妻子也理解并支持他。他起步晚,但进步快,与长子苏轼和次子苏辙一起,史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里苏氏一家就占了三位,这就很了不起!
彼既老[1],犹[2]悔迟,尔[3]小生[4],宜早思。
【注释】
[1]既老:已经大了。老,指年龄已大。[2]犹:尚且。[3]尔:而你们。[4]小生:青少年。
【译文】
苏老泉年老虽有成就,还是后悔当初年轻时没有早早学习,而你们年纪轻轻,更应当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以自立。
【解读】
苏洵到二十七岁才省悟读书的重要性,后来仍然功成名就。可见,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关键在于,是否意识到读书的意义所在,是否将意志付诸行动。
若梁灏[1],八十二,对大廷,魁[2]多士。
【注释】
[1]梁灏:宋朝人,一说他八十二岁才中状元,另说他二十三岁时登第。[2]魁:为首,第一。
【译文】
宋朝梁灏,八十二岁时才中状元,在朝廷大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解读】
梁灏,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人,曾参加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初年的几次科举考试,都落了榜。后留居京城。曾进谏宋太宗选拔人才要注重治国治民的才能,不能单凭作诗赋词,未被采纳。雍熙二年,时年八十二岁的他考取状元,上朝进谏对答如流,受宋真宗的赏识。群臣参奏,也愿意请教梁灏作参议。
彼既成[1],众称异[2],尔小生,宜立志[3]。
【注释】
[1]既成:已获成功。[2]异:惊讶,惊奇。[3]宜立志:应该早立大志,用功读书。
【译文】
梁灏年纪这么大了尚且获得成功,大家都啧啧称奇,敬佩他好学不倦。我们现在还年轻,当早立定志向,用功努力,定能前途无量。
【解读】
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强者,首先应立定目标,然后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努力学习,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没有什么力量比知识更强大而有力。
】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照亮读书,孙康冬夜借助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境贫苦,在艰苦条件下却能继续求学。
【解读】
《三字经》中选取了一夏一冬两个典型故事,意在告诉我们不论家境如何贫困,都不应当放弃学习,更不是放弃学习的理由和借口。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不停止追求知识的步伐,这种求学精神令人敬佩。现在我们有着舒适的环境,身在福中不知福,还不知珍惜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真是惭愧!
如负[1]薪,如挂角[2],身虽劳,犹苦卓。
【注释】
[1]负:背。[2]挂角:隋代李密替人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译文】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为生,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书。他们每天干活虽然辛苦,但仍坚持读书。
【解读】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计,还经常读书吟唱。他的妻子受不了他这样唱歌一样读书,熬了很久,终于要了一纸休书,另嫁他人。后来朱买臣得到皇帝赏识在当地做了太守,朱买臣请前妻和前妻的丈夫在太守府吃饭,不知他前妻是懊悔还是怨恨自杀身亡了。李密,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首领,他也是年少时点滴学习、积累学问,在历史上做出了一番事业。
苏老泉[1],二十七,始发愤[2],读书籍。
【注释】
[1]苏老泉: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苏东坡的父亲。[2]始发愤:始,开始。才开始发愤学习。
【译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等到二十七岁时,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解读】
学习是需要从小循序渐进地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如没有很好的环境或错过了时机,还能不能学好并取得成就呢?答案是可以的,所谓大器晚成是也。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到27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他的妻子也理解并支持他。他起步晚,但进步快,与长子苏轼和次子苏辙一起,史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里苏氏一家就占了三位,这就很了不起!
彼既老[1],犹[2]悔迟,尔[3]小生[4],宜早思。
【注释】
[1]既老:已经大了。老,指年龄已大。[2]犹:尚且。[3]尔:而你们。[4]小生:青少年。
【译文】
苏老泉年老虽有成就,还是后悔当初年轻时没有早早学习,而你们年纪轻轻,更应当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以自立。
【解读】
苏洵到二十七岁才省悟读书的重要性,后来仍然功成名就。可见,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关键在于,是否意识到读书的意义所在,是否将意志付诸行动。
若梁灏[1],八十二,对大廷,魁[2]多士。
【注释】
[1]梁灏:宋朝人,一说他八十二岁才中状元,另说他二十三岁时登第。[2]魁:为首,第一。
【译文】
宋朝梁灏,八十二岁时才中状元,在朝廷大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解读】
梁灏,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人,曾参加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初年的几次科举考试,都落了榜。后留居京城。曾进谏宋太宗选拔人才要注重治国治民的才能,不能单凭作诗赋词,未被采纳。雍熙二年,时年八十二岁的他考取状元,上朝进谏对答如流,受宋真宗的赏识。群臣参奏,也愿意请教梁灏作参议。
彼既成[1],众称异[2],尔小生,宜立志[3]。
【注释】
[1]既成:已获成功。[2]异:惊讶,惊奇。[3]宜立志:应该早立大志,用功读书。
【译文】
梁灏年纪这么大了尚且获得成功,大家都啧啧称奇,敬佩他好学不倦。我们现在还年轻,当早立定志向,用功努力,定能前途无量。
【解读】
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强者,首先应立定目标,然后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努力学习,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没有什么力量比知识更强大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