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穿越初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黑脸又来到苟超家出力。上次与黑脸配合,苟超满手血泡,这次轮到翻地对他来说却是一种调剂。原来这几天苟超一直给里正家当麦客,因他年纪小身体弱,只算半个人工。每天起早贪黑,总保持弯腰一个姿势,腰板都快直不起来了。不过穷人都是(贱)命,虽然一直劳累但一天三顿(干)食的补充,苟超身体反而越来越结实。
今个也是上回约好去铁匠铺取零件的日子,因为能帮的都帮过了,又不想错过农时,苟超这次便没有跟着进城,反而是为了尽快献上曲辕犁,田老憨带着配齐的零件、工具一同前去。田老憨实在手巧,带着一班人马提前完成任务,在昨天晚上就完成了全村犁铧的改造工作,今个进城还特意换身新衣服。
在唐朝一些不入流的胥吏多是父子相传,田里正的二叔一家也不例外。现在代替他二叔当差的正是他的大侄子,田二叔的长子。因有这么一个衙役在府里,两人也很快掌握了县令的行踪。李世民当了皇帝,上天对他却好似没有诸多眷顾,自从改了年号,北方重地连着两年半都是大旱,去年更是出了特大蝗灾,蝗虫过处寸草不生。今年年初,灾区粮价竟然攀升至每斗值绢一匹。所以这稍有些作为的县令,都知道重视粮食生产。永宁县令此时就在视察麦收情况。
有些历史常识的人,该知道唐朝就已经有了科举考试制度。雄才伟略的太宗皇帝,还说过什么“天下英才,尽入槲中”的壮语豪言。实际上唐初时,科举制度并不完善,就连考试都不糊名,更甚至考生在科考前竟要奔走于世家大族、勋贵豪强的府邸求他们为自己扬名,所以在考前哪些人能中举,状元是谁,大致都有个范围,真正的贫寒之人,很难进入官员体系。不过本朝目前为止,官员选拔,更多走的是“门荫”之路,只有极个别可以根据功劳由流外官转入流内官。综上,在贞观三年当官的绝大多数都是豪门子弟,剩下那部分也多与豪强相关。所以,永宁县令也没能例外,年不过二十几许,就成为一方掌民官,家里很有些背景。
田氏叔侄三人是在县郊的麦地里找到县令的,当时他正手持镰刀亲自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身常服在众乡老的烘托下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郑县令在贞观二年考得明经科二甲,在吏部待官时正赶上李世民初登基,王朝不稳又遇天灾,好些官吏浑水摸鱼大发国难财,一时间人头滚滚,多出好多官员空缺,同年九月就补到了永宁县。
田里正与郑县令总共不过说过两次话,见他正在忙碌,一时不敢上前,等在路边。田捕快倒没那么紧张,与县令交道打得多,知道他虽是大户人家出身,但为官很是清正廉明,自家长辈所禀之事又涉及百姓民生,是最得明府看重之事,遂直接上前代为禀报。
“每日竟能多耕两亩,里正所言不虚?”果然,县令一听石河子村竟有能日(翻地)倍于旧犁的新式犁铧,马上来到里正跟前问个究竟。
田里正被县令的气势一震,想好的回话一时不翼而飞,“这——”“这——”的半天,脸色都胀红起来。
郑县令一看田里正被自己的官威吓住,转而绕过他打量起... -->>
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黑脸又来到苟超家出力。上次与黑脸配合,苟超满手血泡,这次轮到翻地对他来说却是一种调剂。原来这几天苟超一直给里正家当麦客,因他年纪小身体弱,只算半个人工。每天起早贪黑,总保持弯腰一个姿势,腰板都快直不起来了。不过穷人都是(贱)命,虽然一直劳累但一天三顿(干)食的补充,苟超身体反而越来越结实。
今个也是上回约好去铁匠铺取零件的日子,因为能帮的都帮过了,又不想错过农时,苟超这次便没有跟着进城,反而是为了尽快献上曲辕犁,田老憨带着配齐的零件、工具一同前去。田老憨实在手巧,带着一班人马提前完成任务,在昨天晚上就完成了全村犁铧的改造工作,今个进城还特意换身新衣服。
在唐朝一些不入流的胥吏多是父子相传,田里正的二叔一家也不例外。现在代替他二叔当差的正是他的大侄子,田二叔的长子。因有这么一个衙役在府里,两人也很快掌握了县令的行踪。李世民当了皇帝,上天对他却好似没有诸多眷顾,自从改了年号,北方重地连着两年半都是大旱,去年更是出了特大蝗灾,蝗虫过处寸草不生。今年年初,灾区粮价竟然攀升至每斗值绢一匹。所以这稍有些作为的县令,都知道重视粮食生产。永宁县令此时就在视察麦收情况。
有些历史常识的人,该知道唐朝就已经有了科举考试制度。雄才伟略的太宗皇帝,还说过什么“天下英才,尽入槲中”的壮语豪言。实际上唐初时,科举制度并不完善,就连考试都不糊名,更甚至考生在科考前竟要奔走于世家大族、勋贵豪强的府邸求他们为自己扬名,所以在考前哪些人能中举,状元是谁,大致都有个范围,真正的贫寒之人,很难进入官员体系。不过本朝目前为止,官员选拔,更多走的是“门荫”之路,只有极个别可以根据功劳由流外官转入流内官。综上,在贞观三年当官的绝大多数都是豪门子弟,剩下那部分也多与豪强相关。所以,永宁县令也没能例外,年不过二十几许,就成为一方掌民官,家里很有些背景。
田氏叔侄三人是在县郊的麦地里找到县令的,当时他正手持镰刀亲自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身常服在众乡老的烘托下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郑县令在贞观二年考得明经科二甲,在吏部待官时正赶上李世民初登基,王朝不稳又遇天灾,好些官吏浑水摸鱼大发国难财,一时间人头滚滚,多出好多官员空缺,同年九月就补到了永宁县。
田里正与郑县令总共不过说过两次话,见他正在忙碌,一时不敢上前,等在路边。田捕快倒没那么紧张,与县令交道打得多,知道他虽是大户人家出身,但为官很是清正廉明,自家长辈所禀之事又涉及百姓民生,是最得明府看重之事,遂直接上前代为禀报。
“每日竟能多耕两亩,里正所言不虚?”果然,县令一听石河子村竟有能日(翻地)倍于旧犁的新式犁铧,马上来到里正跟前问个究竟。
田里正被县令的气势一震,想好的回话一时不翼而飞,“这——”“这——”的半天,脸色都胀红起来。
郑县令一看田里正被自己的官威吓住,转而绕过他打量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