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穿成潘金莲怎么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读史时,哪些故事让你动容?(知乎问题号24871100)
——————
作者:愚木
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与刘备争夺汉中失败的曹操马不停蹄地带着军队赶到洛阳,准备随时向南支援被关羽围困的曹仁。这时曹操已六十五岁,不久前刚刚晋封为魏王,还拥有了任意提拔官员与赏赐爵位的权力,可以说离皇帝的位置只剩了一步之遥。这本是一次很普通的军事驻扎,可是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却在这里特意注了一句——
王更修治北部尉廨,令过于旧。
堂堂魏王为什么要去下令修一个北部尉的官署?而且还特意说明要修得比以前还好,好像曹操很熟悉这官署似的,如果单拎出这一段来,不少人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但如果能够稍微了解下曹老板的过去的话,就会明白曹老板为什么会下这样一道命令了。北部尉,那是曹老板出仕以后当的第一个官啊——
(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那时曹老板才二十岁,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下定决心要涤丑荡恶,无论是什么权贵豪强,敢犯禁者一律严惩不贷。曹老板以为靠着自己的力量,靠着自己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信条,他是可以做到这一切的,可是很快现实就给了他一个又一个的耳光。他被一次又一次的调离,调到了一个新地方,他仍执迷不悟地继续跟豪强做对,于是很快就又被调走,他被征召到朝廷里,当了有名无实的议郎,他一次次向皇帝上书,恳求皇帝廓清吏治,惩除奸佞,结果毛用都不管,朝廷一天比一天*,豪强一天比一天猖狂,天下民不聊生,四海沸腾。曹老板这时才总算明白了,既然用道义拯救不了苍生,那就豁出命去用武力来平定天下。
转眼,四十五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满怀着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已经变成了形容枯槁的老人,他消灭了几乎所有的对手,统一了整个北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魏国,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他是王,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当皇帝,可是皇帝,真的是他的理想吗?
当魏王再一次站在了北部尉官署的门前时,准会想起许多年前自己第一天走马上任时的那个下午。
——————
作者:朱权
说一件小事吧
李清照晚年的时候无儿无女,无人可传衣钵。一位孙姓友人家的女儿,才十岁但聪明伶俐,李清照非常喜欢。她提出要把自己所有才学倾囊相授,传给这个小姑娘。然而小姑娘回以一句:才藻非女子事!
我真想知道当时李清照是什么表情,听到这样的回应她该是怎样的难过和落寞。
而后的故事更是有趣,小姑娘的父亲因此而“奇之”,觉得自家姑娘这回答真是太棒了,太有出息了。然后“手书古列女事数十授夫人(即前文的孙氏小姑娘),夫人日夜诵服不废”,这可真是,呵呵,太有趣了。
这段故事记载于陆游的《渭南文集》第三十五卷《夫人孙氏墓志铭》(不是陆游的夫人),是那位孙氏小姑娘数年后去世了,陆游为她写墓志铭中提到的。而能将此事写入墓志铭,也说明陆游对孙氏的回应也是持赞赏态度的。
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歳,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
在那样一个十岁小姑娘都知道“才藻非女子事”的时代,李清照这个“异类”要承受多少的误解和非议,实在难以想象。
—————
我原本以为古人事有趣,没想到评论区的某些朋友更有趣啊。
若想要搞个大新闻然后把李清照批判一番可太容易了,李清照的“黑点”多着呢,单拿喝酒说事,这可真是naive了。
相比于喝酒,李清照好赌难道不是更值得批判的吗?
来,看我给您批一个。
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
赌博赌的废寝忘食还好意思说,真是不知廉耻。
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或者您可以学习同时代人王灼的批判姿势,王灼的《碧鸡漫志》里称李清照“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其风至闺房妇女,夸张笔墨,无所羞畏”。王灼对李清照这个“荒淫”的评价算是开了个不好的头儿,后世也有讥之词“淫”者,多少是受了王灼影响。
不过王灼批判归批判,人家也是承认李清照“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批判李清照的姿势多着呢,拿喝酒说事可不多见,倒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啊。
我前面说“在那样一个十岁小姑娘都知道“才藻非女子事”的时代,李清照这个“异类”要承受多少的误解和非议,实在难以想象。”这话看来是说错了,不止那个年代,即便千百年后,也同样有非议之声啊。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
作者:西兮兮酱
大家说的都是史书所记载的内容的令人动容之处,我觉得许多书写史书之人,就足够让人为之动容了。
“崔杼弑其君”短短五个字的历史记录,是三位史官用生命捍卫下来的。
《左传》中有这样一段: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春秋时期,崔杼杀了当时的君主齐庄公。齐庄公死后,太史伯如实记录下“崔杼弑其君”。崔杼不愿落一个弑君的名头被后世指责,便要求太史伯改写为齐庄公病死,太史伯认为史官的职责是如实记录历史留给后人真相便拒绝了崔杼。崔杼便杀了他。
太史伯死后,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太史叔先后承担起了史官的职责。崔杼以同样的方法逼迫他们写齐庄公是病死,太史仲和太史叔都认同兄长的看法,写下了“崔杼弑其君”。又都被崔杼杀死了。在先后死了三个兄长之后,老四太史季,就职了。
崔杼对太史季说“你的哥哥们都太糊涂了,明明是病死,非不照实写。你要识相,不能像你哥哥们一样,明白吗?”“明白”,太史季说,提笔写下了“崔杼弑其君”。
崔杼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威逼是没用的,无可奈何,放了太史季。太史季出来看到抱着竹简奔来... -->>
读史时,哪些故事让你动容?(知乎问题号24871100)
——————
作者:愚木
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与刘备争夺汉中失败的曹操马不停蹄地带着军队赶到洛阳,准备随时向南支援被关羽围困的曹仁。这时曹操已六十五岁,不久前刚刚晋封为魏王,还拥有了任意提拔官员与赏赐爵位的权力,可以说离皇帝的位置只剩了一步之遥。这本是一次很普通的军事驻扎,可是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却在这里特意注了一句——
王更修治北部尉廨,令过于旧。
堂堂魏王为什么要去下令修一个北部尉的官署?而且还特意说明要修得比以前还好,好像曹操很熟悉这官署似的,如果单拎出这一段来,不少人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但如果能够稍微了解下曹老板的过去的话,就会明白曹老板为什么会下这样一道命令了。北部尉,那是曹老板出仕以后当的第一个官啊——
(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那时曹老板才二十岁,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下定决心要涤丑荡恶,无论是什么权贵豪强,敢犯禁者一律严惩不贷。曹老板以为靠着自己的力量,靠着自己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信条,他是可以做到这一切的,可是很快现实就给了他一个又一个的耳光。他被一次又一次的调离,调到了一个新地方,他仍执迷不悟地继续跟豪强做对,于是很快就又被调走,他被征召到朝廷里,当了有名无实的议郎,他一次次向皇帝上书,恳求皇帝廓清吏治,惩除奸佞,结果毛用都不管,朝廷一天比一天*,豪强一天比一天猖狂,天下民不聊生,四海沸腾。曹老板这时才总算明白了,既然用道义拯救不了苍生,那就豁出命去用武力来平定天下。
转眼,四十五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满怀着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已经变成了形容枯槁的老人,他消灭了几乎所有的对手,统一了整个北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魏国,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他是王,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当皇帝,可是皇帝,真的是他的理想吗?
当魏王再一次站在了北部尉官署的门前时,准会想起许多年前自己第一天走马上任时的那个下午。
——————
作者:朱权
说一件小事吧
李清照晚年的时候无儿无女,无人可传衣钵。一位孙姓友人家的女儿,才十岁但聪明伶俐,李清照非常喜欢。她提出要把自己所有才学倾囊相授,传给这个小姑娘。然而小姑娘回以一句:才藻非女子事!
我真想知道当时李清照是什么表情,听到这样的回应她该是怎样的难过和落寞。
而后的故事更是有趣,小姑娘的父亲因此而“奇之”,觉得自家姑娘这回答真是太棒了,太有出息了。然后“手书古列女事数十授夫人(即前文的孙氏小姑娘),夫人日夜诵服不废”,这可真是,呵呵,太有趣了。
这段故事记载于陆游的《渭南文集》第三十五卷《夫人孙氏墓志铭》(不是陆游的夫人),是那位孙氏小姑娘数年后去世了,陆游为她写墓志铭中提到的。而能将此事写入墓志铭,也说明陆游对孙氏的回应也是持赞赏态度的。
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歳,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
在那样一个十岁小姑娘都知道“才藻非女子事”的时代,李清照这个“异类”要承受多少的误解和非议,实在难以想象。
—————
我原本以为古人事有趣,没想到评论区的某些朋友更有趣啊。
若想要搞个大新闻然后把李清照批判一番可太容易了,李清照的“黑点”多着呢,单拿喝酒说事,这可真是naive了。
相比于喝酒,李清照好赌难道不是更值得批判的吗?
来,看我给您批一个。
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
赌博赌的废寝忘食还好意思说,真是不知廉耻。
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或者您可以学习同时代人王灼的批判姿势,王灼的《碧鸡漫志》里称李清照“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其风至闺房妇女,夸张笔墨,无所羞畏”。王灼对李清照这个“荒淫”的评价算是开了个不好的头儿,后世也有讥之词“淫”者,多少是受了王灼影响。
不过王灼批判归批判,人家也是承认李清照“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批判李清照的姿势多着呢,拿喝酒说事可不多见,倒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啊。
我前面说“在那样一个十岁小姑娘都知道“才藻非女子事”的时代,李清照这个“异类”要承受多少的误解和非议,实在难以想象。”这话看来是说错了,不止那个年代,即便千百年后,也同样有非议之声啊。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
作者:西兮兮酱
大家说的都是史书所记载的内容的令人动容之处,我觉得许多书写史书之人,就足够让人为之动容了。
“崔杼弑其君”短短五个字的历史记录,是三位史官用生命捍卫下来的。
《左传》中有这样一段: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春秋时期,崔杼杀了当时的君主齐庄公。齐庄公死后,太史伯如实记录下“崔杼弑其君”。崔杼不愿落一个弑君的名头被后世指责,便要求太史伯改写为齐庄公病死,太史伯认为史官的职责是如实记录历史留给后人真相便拒绝了崔杼。崔杼便杀了他。
太史伯死后,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太史叔先后承担起了史官的职责。崔杼以同样的方法逼迫他们写齐庄公是病死,太史仲和太史叔都认同兄长的看法,写下了“崔杼弑其君”。又都被崔杼杀死了。在先后死了三个兄长之后,老四太史季,就职了。
崔杼对太史季说“你的哥哥们都太糊涂了,明明是病死,非不照实写。你要识相,不能像你哥哥们一样,明白吗?”“明白”,太史季说,提笔写下了“崔杼弑其君”。
崔杼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威逼是没用的,无可奈何,放了太史季。太史季出来看到抱着竹简奔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