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biquge3.cc,官居一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以上三位,便是隆庆二年的状元榜眼探花,全都出自苏州府学
“二甲第一名,四川南充李长春”这个跟苏州府学没关系,而是当今大学士陈以勤的学生
“二甲第二名,山西山yin王家屏”这也是在苏州府学就读的,不过却是山西帮的锐
“二甲第三名,福建大田田一俊”这是会元,这下跌到第六,脸上表情不大自然,也是出自苏州府学
“二甲第四名,福建晋江李逢阳”这位跟苏州府学没关系
“二甲第五名,南直苏州王绍周”这位,也不可能去别处念,而且他还是壬戌科榜眼王锡爵的族弟
“二甲第六名,福建漳州张孟观”福建确实厉害,前九名里占了四个,其强势过了传统的文教大省……这位也是出自苏州府学
“二甲第七名,四川南充陈于陛”这是陈以勤的儿子
“二甲第八名,山东莱州胡来贡”殷士瞻的学生
“二甲第九名,南直苏州王鼎爵”王锡爵的亲弟,太仓王氏威武
“二甲第十名,浙江杭州金学曾”苏州府学……
以下二甲还有江西南昌张位、山东兖州于慎行、浙江绍兴朱赓等六十七人,其中出自苏州府学三十九人
然后是三甲的三百二十三人,令人意外的是,会试时五经魁之一的沈一贯,竟跌落到了三甲五十六位,仅得了个同进士出身,这不由让沈默欢喜之余,多了丝遗憾
最终,四百零三位科进士宣读完毕,综合分析下来,各省份取士多寡,依次是南直隶、浙江、福建、山西、北直隶、湖广、山东、四川、江西、河南、广东、广西、陕西、云南、贵州……其中前四名省份录取人数相加,大于其余十一省的总和而在二甲以上的名次中,南直、福建和浙江三省,是囊括了八成
这是因为分区取士管的是解额,也就是各省举子人数,而在进士考试中并不分榜,所以各省在经济文教方面的差距,就在这张榜单里体现出来……无论是人数还是名次,东南三省都呈压倒xing优势
其中最强势的,依然是南直隶……这个荟萃了苏州、南京、扬州、徽州等文教胜地的最达省份,也只有浙江可以相提并论,江南的文化昌盛,确实不是虚传
其中进步最大的是福建,不仅在录取人数上杀入三甲,还在取中名次上完爆了江浙,这主要是因为福建历来重视文教,又是开海贸易中受益最大、也是思想最开放的省份,他们以提供巨额赞助的形式,将优秀子弟全都送到苏州府学深造,并在各方面都不吝投入,自然迎来了累累硕果……在可预见的将来,他们将会对江浙的霸主地位,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山西的进步也很明显,大有迎头赶上的意思,这次有三十四人中式,虽然高段位的名次还有所欠缺,但对于经商风气浓重,读子弟偏少的山西来说,这已经是能做到的最好了何况他们也有王家屏等四人进入二甲,也不能说太少
录取名额有限,有进步的自然就有退步的,国初的第一教育大省,二百年来从未跌落三甲开外的江西,一下子滑落到了第九这是因为一来,该省的经济已经落后于上述省份,这使其教育投入远远无法与江浙闽晋相比,读的苗子自然就少;但最严重的影响,还是来自于严党倒台,大批的江西官员受到牵连,耽误了一代官宦子弟的进学而且说白了,这看起来很公正的科举取士背后,依然受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影响朝中没了给你说话的,还有人想要打压控制你,自然别想有好成绩
不过即使如此,江西还是在高段位上表现出sè,张位等八人荣列二甲,显示其深厚的底蕴相信过不了多久,江西就会回到其应有的名次上
至于云南、广西、贵州三个省,加起来才有四个进士中式,这种极度悬殊的差距,也是这三个省缺少汉人,朝廷统治不牢,只将其当做配充军之地,科教极度落后的恶果……最终品尝这杯苦酒的,还是朝廷,而不是那些阅卷取士的官员
还有不得不提的,在全国一百五十九个府中,苏州已经成为逆天的存在,其单府三十五人的录取成绩,要比排第四的山西全省还多一个若是算上出自苏州府学的,则一共是九十七人,不仅囊括三鼎甲,还占据了二甲人数的七成,除了惊叹之外,你还能说什么呢?
排在苏州之后的是绍兴,虽然不复丙辰科的盛世,但状元又一次花落会稽,二甲之中也有十一人,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
分割
求月票啊,竟然落到历史第三,真是哭死我了要知道,为了这几章,我光在知网就下了几十本参考,看得我头晕眼花,恶心想吐,各位施主,借几张月票嘛,起码回到历史第二……
字数够了,附个小百科:
在真实历史上,戊辰科进士完爆有科举以来的任何一科戊辰一榜,有赵少师志皋、张少师位、沈少师一贯、朱少保赓、陈宫保于陛、王宗伯东阁家屏、于宗伯东阁慎行,先后宰相七人,真是极盛又有尚十八人,shi郎、中丞、三品京堂五十二人而七相中五人一品,二人赠一品;尚中四人一品,二人赠一品,凡击欲者十三人,此制科以来,未有之盛也
排第二的,要算是嘉靖壬戌七欲了,为少师申时行、李汶,少傅余有丁、王锡爵、萧大享,少保杨俊民,太子太保蹇达,亦可媲美
至于张居正和高拱的那科,也算是很强了,都有一大片牛人而沈默的丙辰科,历史其实是弱爆了的,原因无它,高段位选手普遍短命……为了给小沈增加点助力,我把别的科的几位挪了过来,就算蝴蝶效应
> 以上三位,便是隆庆二年的状元榜眼探花,全都出自苏州府学
“二甲第一名,四川南充李长春”这个跟苏州府学没关系,而是当今大学士陈以勤的学生
“二甲第二名,山西山yin王家屏”这也是在苏州府学就读的,不过却是山西帮的锐
“二甲第三名,福建大田田一俊”这是会元,这下跌到第六,脸上表情不大自然,也是出自苏州府学
“二甲第四名,福建晋江李逢阳”这位跟苏州府学没关系
“二甲第五名,南直苏州王绍周”这位,也不可能去别处念,而且他还是壬戌科榜眼王锡爵的族弟
“二甲第六名,福建漳州张孟观”福建确实厉害,前九名里占了四个,其强势过了传统的文教大省……这位也是出自苏州府学
“二甲第七名,四川南充陈于陛”这是陈以勤的儿子
“二甲第八名,山东莱州胡来贡”殷士瞻的学生
“二甲第九名,南直苏州王鼎爵”王锡爵的亲弟,太仓王氏威武
“二甲第十名,浙江杭州金学曾”苏州府学……
以下二甲还有江西南昌张位、山东兖州于慎行、浙江绍兴朱赓等六十七人,其中出自苏州府学三十九人
然后是三甲的三百二十三人,令人意外的是,会试时五经魁之一的沈一贯,竟跌落到了三甲五十六位,仅得了个同进士出身,这不由让沈默欢喜之余,多了丝遗憾
最终,四百零三位科进士宣读完毕,综合分析下来,各省份取士多寡,依次是南直隶、浙江、福建、山西、北直隶、湖广、山东、四川、江西、河南、广东、广西、陕西、云南、贵州……其中前四名省份录取人数相加,大于其余十一省的总和而在二甲以上的名次中,南直、福建和浙江三省,是囊括了八成
这是因为分区取士管的是解额,也就是各省举子人数,而在进士考试中并不分榜,所以各省在经济文教方面的差距,就在这张榜单里体现出来……无论是人数还是名次,东南三省都呈压倒xing优势
其中最强势的,依然是南直隶……这个荟萃了苏州、南京、扬州、徽州等文教胜地的最达省份,也只有浙江可以相提并论,江南的文化昌盛,确实不是虚传
其中进步最大的是福建,不仅在录取人数上杀入三甲,还在取中名次上完爆了江浙,这主要是因为福建历来重视文教,又是开海贸易中受益最大、也是思想最开放的省份,他们以提供巨额赞助的形式,将优秀子弟全都送到苏州府学深造,并在各方面都不吝投入,自然迎来了累累硕果……在可预见的将来,他们将会对江浙的霸主地位,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山西的进步也很明显,大有迎头赶上的意思,这次有三十四人中式,虽然高段位的名次还有所欠缺,但对于经商风气浓重,读子弟偏少的山西来说,这已经是能做到的最好了何况他们也有王家屏等四人进入二甲,也不能说太少
录取名额有限,有进步的自然就有退步的,国初的第一教育大省,二百年来从未跌落三甲开外的江西,一下子滑落到了第九这是因为一来,该省的经济已经落后于上述省份,这使其教育投入远远无法与江浙闽晋相比,读的苗子自然就少;但最严重的影响,还是来自于严党倒台,大批的江西官员受到牵连,耽误了一代官宦子弟的进学而且说白了,这看起来很公正的科举取士背后,依然受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影响朝中没了给你说话的,还有人想要打压控制你,自然别想有好成绩
不过即使如此,江西还是在高段位上表现出sè,张位等八人荣列二甲,显示其深厚的底蕴相信过不了多久,江西就会回到其应有的名次上
至于云南、广西、贵州三个省,加起来才有四个进士中式,这种极度悬殊的差距,也是这三个省缺少汉人,朝廷统治不牢,只将其当做配充军之地,科教极度落后的恶果……最终品尝这杯苦酒的,还是朝廷,而不是那些阅卷取士的官员
还有不得不提的,在全国一百五十九个府中,苏州已经成为逆天的存在,其单府三十五人的录取成绩,要比排第四的山西全省还多一个若是算上出自苏州府学的,则一共是九十七人,不仅囊括三鼎甲,还占据了二甲人数的七成,除了惊叹之外,你还能说什么呢?
排在苏州之后的是绍兴,虽然不复丙辰科的盛世,但状元又一次花落会稽,二甲之中也有十一人,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
分割
求月票啊,竟然落到历史第三,真是哭死我了要知道,为了这几章,我光在知网就下了几十本参考,看得我头晕眼花,恶心想吐,各位施主,借几张月票嘛,起码回到历史第二……
字数够了,附个小百科:
在真实历史上,戊辰科进士完爆有科举以来的任何一科戊辰一榜,有赵少师志皋、张少师位、沈少师一贯、朱少保赓、陈宫保于陛、王宗伯东阁家屏、于宗伯东阁慎行,先后宰相七人,真是极盛又有尚十八人,shi郎、中丞、三品京堂五十二人而七相中五人一品,二人赠一品;尚中四人一品,二人赠一品,凡击欲者十三人,此制科以来,未有之盛也
排第二的,要算是嘉靖壬戌七欲了,为少师申时行、李汶,少傅余有丁、王锡爵、萧大享,少保杨俊民,太子太保蹇达,亦可媲美
至于张居正和高拱的那科,也算是很强了,都有一大片牛人而沈默的丙辰科,历史其实是弱爆了的,原因无它,高段位选手普遍短命……为了给小沈增加点助力,我把别的科的几位挪了过来,就算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