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真正地行动起来 (1/2)
笔趣阁 www.biquge3.cc,活着的职责:年轻人应有的15种态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记得,把一切托付给上帝,
然后在生活的道路上忠于职守;
牢记主的教诲,坚定不移,
你必将心想事成。
——路德
动手去做那些高尚的事情吧,
别耽于幻想,做些白日梦,
这样,无论是生是死,
人生便是一首庄严甜美的歌。
——查尔斯·金斯利
哦,人世间的劳动者,
未开化的地球,
屈服于你们粗壮有力的臂膀,
就像一切恶行,
屈从于魔鬼的符咒;
年轻的水手、士兵和学生,
你们辛勤耕耘,经受苦难磨炼,
从而获得生活的技艺。
它们虽然粗鄙,
但蕴育无穷生机,含融雄奇伟力,
必将开花结果。
——《生活的颂歌》
如果一个人能认真考虑过他所担负的责任,那么可以令人信服地说,他将因此随之立即采取行动。个人的行动是我们唯一有能力支配的东西。这些行动的总和不仅形成了我们的习惯,而且决定了我们的性格。
同时,履行职责的过程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此过程中,许多困难和阻力将成为需要克服的障碍。或许,我们拥有明了自己职责的睿智,但却没有采取行动的决心和力量。对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言,前进的道路上确实存在许多臆想出来的拦路虎。譬如他们冥思苦想,注重道德教化,但却耽于幻想,不愿付诸行动。“不需要什么理解,也不需要什么幻想,”一个辛勤的劳动者说,“只要你付诸行动。”
不仅要控制个人的喜好,而且也要避免沽名钓誉,这一点更难于做到。一个人在采取行动之前,如果总是首先要问:“人们会对此说些什么?”那么他会一事无成。相反,如果在采取行动之前,他学会问:“这是我的职责吗?”那么,在道德评价方面他就如穿上坚固的胄甲,时刻准备抵挡人们的责难,甚至敢于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对善举我们要有信心,”克莱特勒说,“对恶行我们要存疑。即使遭遇不测也比举棋不定要好得多。”
责任道德是在家庭中学会的。一个小孩儿降临人世之初,他不能自立,包括健康、营养、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等在内都需要依赖别人。他充分吸收各种思想,然后通过正确的引导,因此学会了服从、自制、对别人友善、忠实和快乐。他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双亲的影响,良好的或者是极其糟糕的引导。
意愿的习惯称之为目标。根据前面的论述,在幼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目标,这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性格,”诺瓦利斯说,“是完全成形了的意志”。而且,意志一旦成形,它就会相对稳定甚至终生不变。一个真正的人,如果倾向于善行,坚持自己的目标,那么对世俗的名利他就不会十分在意;他的良心时刻会感到安乐满足,而且“辉煌的成就”也会在前面等待着他,他将会得到最好的报酬。
意志,如果不考虑它的方向,那么,它其实就只是坚定不移、不屈不挠和坚韧忍耐这些元素的组合。然而,如果在品格方面引导失误,那么,坚强的意志将成为一种灾难性的力量。它像恶魔一样残暴专制。滥用职权,不受约束,也不懂得节制。它统辖着无数的臣民,煽起他们的激情,使他们成为战争狂人,并以征服、破坏和施行暴政为满足。正是不受约束的意志产生了一个亚历山大或者一个拿破仑。亚历山大因为再没有哪个王国可以征服而痛哭流涕;而波拿巴在蹂躏了欧洲之后,他的铁蹄又踏上俄罗斯的雪地。“征服创造了我”,他说,“也只有征服才能维持我的生命。”但是,他是个毫无道德原则的人,当他的破坏工作完成之后,欧洲人便把他抛到了一边。
坚强的意志,对有的人来说是一种灾难,但是,如果它与良好的动机糅合在一起,那么它可以是一种福祉。这样的人会影响别人的行动,激发别人的心灵和良知。他使别人接受自己关于履行职责的思想观点,带领人们竭力保护好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引导舆论扬善抑恶。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会在自己的行动中留下烙印。他精力充沛,坚定不移,给自己所在的集团、所生活的社会甚至所出生的那个民族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影响深远的氛围。胆小害羞的人觉得与他在一起是一种快乐;游手好闲的人则认为是一种永久的责备。对于前者,他通过给予希望而使他们站立起来;对于后者,他甚至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而使他们改邪归正。丁尼生以下面的诗句表达了这一思想:
哦,生命的意志坚定不移,
当一切都似乎经受了打击,
而坚如磐石的意志,使我们再次站起,
它渗透于我们的行动,唤醒纯正动机,
从尘埃中飞升,
有一个声音可以倾听,
有一双手在隐约操纵,
我们所信仰的上帝,
他与我们的事业同在。
自制来于信仰,
它无限接近我们所共爱的,
支配我们行动的心灵,
那个时候,忠诚得到了证明。
社会上,在那些具有强烈而良好意愿和强烈而又歹毒意愿的人之外,还存在数量巨大的意志十分薄弱的或者根本就没有意志的人。他们毫无个性,既没有崇尚邪恶的坚强意志,也没有追求美德的坚定决心。他们只是意念的被动接受者,而且,在接受之后也不会恒久地坚持。他们似乎既不会前进也不会后退。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来,他们的风向标都保持一种左右摇摆的态势。任何一种精神都可以把他们当作傀儡,任何一种意志都可以统治他们。他们决不会珍视更谈不上坚持任何真理,也不知道“认真”为何物。在任何一个社会中,这样的人往往占多数——缺乏思考、消极被动、逆来顺受、意志薄弱,并且无关紧要。
因此,注重意志的改善和磨炼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没有坚强的意志,就无法做到独立自主、持之以恒,也就不可能拥有鲜明的个性。没有坚强的意志,我们就无法赋予真理以应有的力量,给道德确立正确的方向,也就不可能把自己从无价值的傀儡手中拯救出来,而只能成为一架受人操纵的机器。智力方面的教育并不能赋予人果敢的品格。哲学家们只会讨论,而果断的人却行动。“不能做出决定”,培根说,“本身就是一种决定。”——这个决定就是啥事也不做。
“青少年时期是对意志进行锻炼的最恰当时机”,洛克说,“我们的心胸能够扩展、大量的知识能够获得和储藏、激情愿意屈从于理性的统治、正确的原则能够在内心并在未来生活中发生重大影响的时期是一定的,但是这个时期既不是人的整个一生也并非人生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它只限于人生的短短几年之中。如果在这期间我们疏忽大意,那么这就是一个错误或者说是无知。按照事物的发展进程,我们就会受到限制。意志将成为我们的法律;而欲望也就获得了使我们日后无力抵抗的力量。”
沙夫茨伯里第一伯爵在和洛克的一次谈话中,阐明了自己关于人的品格和行动的观点。他认为智慧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而不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人采取愚蠢的行动,生活毫无规律,不是由于缺乏知识,而是源于他刚愎自用的意志。这样的人太过于理性。对任何事情,他或许会深思熟虑,权衡每一种可能性,但却做不出任何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这样,知识就成了行动的绊脚石。意志必须鉴于一种精神和理解的力量才会采取行动。因为,精神导致人的行动,使人生活充实。
实际上,学习字母、单词或遣词造句并不像有些人想象得那么重要。学习与善行或幸福毫无关系。相反,它可能会破坏人性,使人自高自大、不可一世。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并不是文学。精通文学的人往往会产生一些伟大的思想并影响各个时代的人,但是,他们却很少采取行动去成为道德上的楷模。
并不像很早的地质时代群山一同出现那样,人类是不可能使整个群体一同得到升华的。人类精神道德的升华只能以个体的形式进行,因为只有个体的提升才能给群体的升华提供切实可靠的保证。教师和牧师可以从外部进行思想灌输从而对人们产生影响,但是行动本身却主要来自个体内在的精神力量。个体的人必须发挥自身的力量,自己拯救自己,否则,别人是绝不可能会给他提供什么有效的帮助的。“肉体的习惯是通过外部的行动形成的”,巴特勒博士指出,“而精神的习惯则是通过内在的实践的意志的运用形成的——这些意志付诸实践或采取行动——这样,就形成了服从、诚实、公正和仁慈的准则。”
说到巴特勒,斯蒂温芬先生在他最近的著作中指出:“仅仅从道德方面看,他的观点是非常感人的;他的伟大也是无可争辩的。在他的著作《推理》和《训诫》中,显而易见,他的布道自始至终都将‘良心’奉若神明。他将一切行动最终都归结到职责上去,无论受到什么疑虑和烦恼的困扰,他都始终坚信世界的秘密最终会被揭开,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道德来解决。”
学校教育与道德之间极少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纯粹的智力开发对人的行为几乎产生不了什么影响。死记硬背的信条不可能根除一个人的不良嗜好。才智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它要通过隐藏在它后面的力量来推动和发生作用——这些力量包括情感、自我克制、自我约束、想象、热情和各种各样的给品格以力量的因素。这些原则大多是在家庭中完成灌输过程的,而不是在学校里。如果家庭一直处于一种令人压抑、毫无益处而又没有道德原则的气氛,那么这样的家庭还不如没有的好,同样的,学校也只不过是一个学习和服从纪律的场所。另外,家庭是培育美德的真正的温床。家庭中的日常事务远比学校和团体的日常事务更接近我们的生活,影响更为深远。据调查,在家庭中受教育的那段时间被认为是真正的品格形成时期和最有自信心的时期。
充分进行家务培训是老年人的职责,而遵循父母的教导并增长才干是青少年的本分。教育是一种具有权威性的和受人尊敬的工作。按照基佐的意见,基督教是一所世界上已经出现的最伟大最让人崇敬的学校。只有宗教教义才会教于人自我牺牲、崇高的品德和可贵的思想。它渗透于人的良心之中,使得生活可以让人愉快的接受,而非怨天尤人。
“培训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自由,”一位伟大的作家指出,“对一名儿童来说,你越早让他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你就越快使他长大成人。”杜潘洛普殿下曾经说过:“我对最年幼儿童的自由尊重比对成人的自由尊重更小心在意,因为成人有自我防卫能力,而小孩儿却没有。当我一想到小孩儿是可塑性极强的人,我就决不会侮辱他们,因为在他们身上会打上我意志的烙印。”
父辈的权威和家庭的独立自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一原则稍有片刻的模糊就会招来麻烦,基督徒的情感就因此不能容忍并奋起抗争,直到这些权威最终得到恢复。然而,斗争并不是获得自由的唯一方式,驯服、自制和自我管理都是理想的状态。它不靠教育灌输而来,而是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而非直接的言语教诲而达到目的。身教胜于言传,因为身教相对而言更为困难一些。同时,最良好的影响往往是慢慢产生的,它逐渐地符合人性的需要。
因此,道德的本质要求在于正确的行动。良好的意愿并非一切,它不总是带来善行。而坚定不移的行动才是最为重要的砝码,孜孜不倦地做好一件事会给那些旁观者以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力量,这种力量使我们无法估量。在圣保罗教堂的演讲中,利登牧师大人曾经意味深长地向年轻人提出工作是人生的真正目的。“人的生命是由行动和耐力构成的,”他说,“人生的成就是与高尚的行为和持之以恒的耐力成正比的。当然,真正的劳动者并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者,思想生活不能排除在劳动之外,因为真正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劳动……人的一生如果好逸恶劳,处于一种道德的昏睡状态,那么这是一种堕落,因为生命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崇高。”
高尚的劳动往往是真正的教育家,而游手好闲则是肉体、灵魂和良心的彻底败坏者。世界上的邪恶和悲惨十有八九起源于懒惰。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至高无上的特权总是伴随着无法忍受的悲惨。假如一个懒惰的人受到让他永远年轻的惩罚,而身边的人却在衰老和死亡,那么他将会真诚地呼唤死神的到来以求得解脱。“世界上最弱小的生物如果把他的力量集中于一个特定的目标,他必将能成就一些事业”,卡莱尔指出,“而那些最强大的生物如果把力量分散到许多事情上,他们很可能一事无成。”
我们不是有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吗?那么,通过劳动来战胜它们吧。驱除恶魔的咒语没有哪一个比劳动更为奏效的了。精神和肉体的懒惰就像铁锈,它比劳动对人的腐蚀摧残要可怕得多。“我宁愿工作而死,也不愿锈蚀。”一个高尚的劳动者说。席勒也曾经指出,他发现人生的最大幸福在于完成一些基本的职责。他还认为“美感永远不会帮助你履行任何一个职责”。人类的最高秩序不在于做出决定,而在于凭着感觉去行动。
最大的困难往往出于我们平常所忽视的地方。令人痛苦的事情的出现,或许是为了考验和检验我们的实力。我们能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很多时候在于我们坚定不移,经受住了考验,从而为完成了相应的职责而心满意足。“最野蛮的战争是日常生活中那些令人痛苦的战争”,诺曼·麦克劳德说,“它们的伟大就是我们的伟大,它们的悲哀就是我们的悲哀,它们的胜利和失败就是我们的胜利和失败。正像它们有荣耀、失败和胜利一样,我们也是如此。”
经受磨难是接受道德原则的最好学校。当遭遇困难已是不可避免时,我们要有勇气而直面它们。幸福与其说存在于我们的目标之中,倒不如说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之中。亚里士多德这样说过,与困难搏斗是战而胜之的最可靠方法。实现某一目标的决心同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这一目标的信心实际上成正比关系。才智必须通过我们的需要得到磨炼。在遇到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个人才能够更好地前进。
因愚蠢而失去了自己机会的人,他们的回忆录将写满令人痛苦而又难忘的篇章,但却充满了给这个世界的启示。“一个人只要忠实于自己,只要他强壮健康,他就不会被世界所遗忘。为了对年轻人有所裨益,我想对1000个下决心努力奋斗的人进行精确的统计,看看其中失败的人数到底有多少。我认为它不会超过百分之一。”埃比尼泽·埃利洛特说。人类的成功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它需要一系列的失败作为铺垫。如果一开始便遭受失败,接下来又是接踵而来的失败,直到最后,所有的困难因我们的坚持而逃得无影无踪,人们才算真正取得了成功。
软弱和懒惰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是想获得成功又不愿承担获得成功的代价。要知道,想得到任何值得欣赏和拥有的东西都必须愉快地付出劳动,这就是实践中力量的奥秘所在。“一个人或许宁愿辛勤劳动,也不愿游手好闲。因为游手好闲使得一个人的全部才华处于一种昏睡和迟钝状态,而无法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发挥。从长远来看,自身才能的运用本身就是真正的幸福的源泉,随之而来的收获比当下的直接所得要大得多。”
据说,有这样一位大法官,他从不放弃任何一次依法办事的机会,但是,他从不肯贪赃枉法,做任何一件违法的事情。在他的一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全力以赴全身心地投入。如果他付出的劳动导致了失败,他不会自责,因为他已经尽力而为,无怨无悔。
我们应当劳动,应当坚信:我们所播种在泥土中的善良的种子,必将生根发芽,成为善行。每一个人一开始为自己所打算的,上帝会为他来完成。的确,仅靠我们自己是什么事情也不能完成。我们的工作所停止的地方,是其他人工作的起点,他们会使我们的工作更接近于完美。因此,我们必须留给后来者一个美好的蓝图,使我们值得被他们去效法模仿。曾经做得好的,正在好好做的,准备好好做的,他们成为环环相扣的整体,这是所有时代不可分割的连续的状态。
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毫无用处的。只是他们的生存这一事实使得他们的存在成为必要。世界是先于他们而存在的。只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善良,他们才生活得有价值。相反,如果选择懒惰与邪恶,他们便一无用处。他们用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做了些什么呢?他们是否向这个世界表明他们的生存具有价值呢?他们是否因为自己的存在而使别人生活得更好呢?他们的一生是否懒惰、自私、贪图安逸和无足轻重呢?他们是否在追求快乐呢?快乐总是拍打着翅膀从游手好闲者面前飞过,而幸福也是懒汉们所可望而不可即的。快乐和幸福是工作和劳动的果实,但绝不是粗心大意和平庸者的报酬。
一个感到活在世界上毫无意义的年轻人,因为事业的不成功,决定当众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件事情发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卡普诺镇。这个年轻人受过良好的智力方面的教育,但对其他方面一无所知,包括职责、美德和信仰都一窍不通。由于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对来世的报应毫无恐惧。他刊登了一则广告,说自己准备作一次演讲,然后从头部开枪自杀。这次耸人听闻的演讲的入场券是每人一美元。这笔收入部分地用于他的葬礼的费用,其余的用来购买英国3个唯物主义者的著作,这些书准备存放在市镇图书馆。当时,整个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入场收入相当可观。在他结束这场演说之后,按照诺言,他拔出大口径手枪向头部开枪,就这样结束了世俗的生活,急匆匆而又血淋淋地站到了上帝的面前。这件事发生在1868年8月。
或许,这种可怕的行径是精神空虚的结果,或者目的在于虚张声势地制造耸人听闻的新闻。他的名字将会写进书本。有的人或许会为他的勇气而呼喊。但是,这与其说是勇敢,不如说是怯懦。这样的事情即使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也是极为荒谬的做法。谢里登曾经说过:“把贪婪、欲望和野心当作伟大的激情是一个错误。它们根本就不是,充其量只是渺小的激情。虚荣是一切激情的支配者,它既可以激励人们做出最悲壮的英雄事迹,又可以驱使人们犯下滔天大罪。要是我能免于受这种激情的支配,我就可以笑傲他人。他们只不过是一个顽童,而我却是个巨人。”
无论是完成那些艰巨的任务,还是敏捷迅速、精力充沛和沉着冷静地克服那些在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中千百次出现的困难,坚强的意志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勇气和正直廉洁是同样必需的。这种力量在完成单个的... -->>
记得,把一切托付给上帝,
然后在生活的道路上忠于职守;
牢记主的教诲,坚定不移,
你必将心想事成。
——路德
动手去做那些高尚的事情吧,
别耽于幻想,做些白日梦,
这样,无论是生是死,
人生便是一首庄严甜美的歌。
——查尔斯·金斯利
哦,人世间的劳动者,
未开化的地球,
屈服于你们粗壮有力的臂膀,
就像一切恶行,
屈从于魔鬼的符咒;
年轻的水手、士兵和学生,
你们辛勤耕耘,经受苦难磨炼,
从而获得生活的技艺。
它们虽然粗鄙,
但蕴育无穷生机,含融雄奇伟力,
必将开花结果。
——《生活的颂歌》
如果一个人能认真考虑过他所担负的责任,那么可以令人信服地说,他将因此随之立即采取行动。个人的行动是我们唯一有能力支配的东西。这些行动的总和不仅形成了我们的习惯,而且决定了我们的性格。
同时,履行职责的过程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此过程中,许多困难和阻力将成为需要克服的障碍。或许,我们拥有明了自己职责的睿智,但却没有采取行动的决心和力量。对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言,前进的道路上确实存在许多臆想出来的拦路虎。譬如他们冥思苦想,注重道德教化,但却耽于幻想,不愿付诸行动。“不需要什么理解,也不需要什么幻想,”一个辛勤的劳动者说,“只要你付诸行动。”
不仅要控制个人的喜好,而且也要避免沽名钓誉,这一点更难于做到。一个人在采取行动之前,如果总是首先要问:“人们会对此说些什么?”那么他会一事无成。相反,如果在采取行动之前,他学会问:“这是我的职责吗?”那么,在道德评价方面他就如穿上坚固的胄甲,时刻准备抵挡人们的责难,甚至敢于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对善举我们要有信心,”克莱特勒说,“对恶行我们要存疑。即使遭遇不测也比举棋不定要好得多。”
责任道德是在家庭中学会的。一个小孩儿降临人世之初,他不能自立,包括健康、营养、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等在内都需要依赖别人。他充分吸收各种思想,然后通过正确的引导,因此学会了服从、自制、对别人友善、忠实和快乐。他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双亲的影响,良好的或者是极其糟糕的引导。
意愿的习惯称之为目标。根据前面的论述,在幼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目标,这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性格,”诺瓦利斯说,“是完全成形了的意志”。而且,意志一旦成形,它就会相对稳定甚至终生不变。一个真正的人,如果倾向于善行,坚持自己的目标,那么对世俗的名利他就不会十分在意;他的良心时刻会感到安乐满足,而且“辉煌的成就”也会在前面等待着他,他将会得到最好的报酬。
意志,如果不考虑它的方向,那么,它其实就只是坚定不移、不屈不挠和坚韧忍耐这些元素的组合。然而,如果在品格方面引导失误,那么,坚强的意志将成为一种灾难性的力量。它像恶魔一样残暴专制。滥用职权,不受约束,也不懂得节制。它统辖着无数的臣民,煽起他们的激情,使他们成为战争狂人,并以征服、破坏和施行暴政为满足。正是不受约束的意志产生了一个亚历山大或者一个拿破仑。亚历山大因为再没有哪个王国可以征服而痛哭流涕;而波拿巴在蹂躏了欧洲之后,他的铁蹄又踏上俄罗斯的雪地。“征服创造了我”,他说,“也只有征服才能维持我的生命。”但是,他是个毫无道德原则的人,当他的破坏工作完成之后,欧洲人便把他抛到了一边。
坚强的意志,对有的人来说是一种灾难,但是,如果它与良好的动机糅合在一起,那么它可以是一种福祉。这样的人会影响别人的行动,激发别人的心灵和良知。他使别人接受自己关于履行职责的思想观点,带领人们竭力保护好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引导舆论扬善抑恶。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会在自己的行动中留下烙印。他精力充沛,坚定不移,给自己所在的集团、所生活的社会甚至所出生的那个民族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影响深远的氛围。胆小害羞的人觉得与他在一起是一种快乐;游手好闲的人则认为是一种永久的责备。对于前者,他通过给予希望而使他们站立起来;对于后者,他甚至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而使他们改邪归正。丁尼生以下面的诗句表达了这一思想:
哦,生命的意志坚定不移,
当一切都似乎经受了打击,
而坚如磐石的意志,使我们再次站起,
它渗透于我们的行动,唤醒纯正动机,
从尘埃中飞升,
有一个声音可以倾听,
有一双手在隐约操纵,
我们所信仰的上帝,
他与我们的事业同在。
自制来于信仰,
它无限接近我们所共爱的,
支配我们行动的心灵,
那个时候,忠诚得到了证明。
社会上,在那些具有强烈而良好意愿和强烈而又歹毒意愿的人之外,还存在数量巨大的意志十分薄弱的或者根本就没有意志的人。他们毫无个性,既没有崇尚邪恶的坚强意志,也没有追求美德的坚定决心。他们只是意念的被动接受者,而且,在接受之后也不会恒久地坚持。他们似乎既不会前进也不会后退。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来,他们的风向标都保持一种左右摇摆的态势。任何一种精神都可以把他们当作傀儡,任何一种意志都可以统治他们。他们决不会珍视更谈不上坚持任何真理,也不知道“认真”为何物。在任何一个社会中,这样的人往往占多数——缺乏思考、消极被动、逆来顺受、意志薄弱,并且无关紧要。
因此,注重意志的改善和磨炼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没有坚强的意志,就无法做到独立自主、持之以恒,也就不可能拥有鲜明的个性。没有坚强的意志,我们就无法赋予真理以应有的力量,给道德确立正确的方向,也就不可能把自己从无价值的傀儡手中拯救出来,而只能成为一架受人操纵的机器。智力方面的教育并不能赋予人果敢的品格。哲学家们只会讨论,而果断的人却行动。“不能做出决定”,培根说,“本身就是一种决定。”——这个决定就是啥事也不做。
“青少年时期是对意志进行锻炼的最恰当时机”,洛克说,“我们的心胸能够扩展、大量的知识能够获得和储藏、激情愿意屈从于理性的统治、正确的原则能够在内心并在未来生活中发生重大影响的时期是一定的,但是这个时期既不是人的整个一生也并非人生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它只限于人生的短短几年之中。如果在这期间我们疏忽大意,那么这就是一个错误或者说是无知。按照事物的发展进程,我们就会受到限制。意志将成为我们的法律;而欲望也就获得了使我们日后无力抵抗的力量。”
沙夫茨伯里第一伯爵在和洛克的一次谈话中,阐明了自己关于人的品格和行动的观点。他认为智慧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而不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人采取愚蠢的行动,生活毫无规律,不是由于缺乏知识,而是源于他刚愎自用的意志。这样的人太过于理性。对任何事情,他或许会深思熟虑,权衡每一种可能性,但却做不出任何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这样,知识就成了行动的绊脚石。意志必须鉴于一种精神和理解的力量才会采取行动。因为,精神导致人的行动,使人生活充实。
实际上,学习字母、单词或遣词造句并不像有些人想象得那么重要。学习与善行或幸福毫无关系。相反,它可能会破坏人性,使人自高自大、不可一世。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并不是文学。精通文学的人往往会产生一些伟大的思想并影响各个时代的人,但是,他们却很少采取行动去成为道德上的楷模。
并不像很早的地质时代群山一同出现那样,人类是不可能使整个群体一同得到升华的。人类精神道德的升华只能以个体的形式进行,因为只有个体的提升才能给群体的升华提供切实可靠的保证。教师和牧师可以从外部进行思想灌输从而对人们产生影响,但是行动本身却主要来自个体内在的精神力量。个体的人必须发挥自身的力量,自己拯救自己,否则,别人是绝不可能会给他提供什么有效的帮助的。“肉体的习惯是通过外部的行动形成的”,巴特勒博士指出,“而精神的习惯则是通过内在的实践的意志的运用形成的——这些意志付诸实践或采取行动——这样,就形成了服从、诚实、公正和仁慈的准则。”
说到巴特勒,斯蒂温芬先生在他最近的著作中指出:“仅仅从道德方面看,他的观点是非常感人的;他的伟大也是无可争辩的。在他的著作《推理》和《训诫》中,显而易见,他的布道自始至终都将‘良心’奉若神明。他将一切行动最终都归结到职责上去,无论受到什么疑虑和烦恼的困扰,他都始终坚信世界的秘密最终会被揭开,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道德来解决。”
学校教育与道德之间极少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纯粹的智力开发对人的行为几乎产生不了什么影响。死记硬背的信条不可能根除一个人的不良嗜好。才智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它要通过隐藏在它后面的力量来推动和发生作用——这些力量包括情感、自我克制、自我约束、想象、热情和各种各样的给品格以力量的因素。这些原则大多是在家庭中完成灌输过程的,而不是在学校里。如果家庭一直处于一种令人压抑、毫无益处而又没有道德原则的气氛,那么这样的家庭还不如没有的好,同样的,学校也只不过是一个学习和服从纪律的场所。另外,家庭是培育美德的真正的温床。家庭中的日常事务远比学校和团体的日常事务更接近我们的生活,影响更为深远。据调查,在家庭中受教育的那段时间被认为是真正的品格形成时期和最有自信心的时期。
充分进行家务培训是老年人的职责,而遵循父母的教导并增长才干是青少年的本分。教育是一种具有权威性的和受人尊敬的工作。按照基佐的意见,基督教是一所世界上已经出现的最伟大最让人崇敬的学校。只有宗教教义才会教于人自我牺牲、崇高的品德和可贵的思想。它渗透于人的良心之中,使得生活可以让人愉快的接受,而非怨天尤人。
“培训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自由,”一位伟大的作家指出,“对一名儿童来说,你越早让他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你就越快使他长大成人。”杜潘洛普殿下曾经说过:“我对最年幼儿童的自由尊重比对成人的自由尊重更小心在意,因为成人有自我防卫能力,而小孩儿却没有。当我一想到小孩儿是可塑性极强的人,我就决不会侮辱他们,因为在他们身上会打上我意志的烙印。”
父辈的权威和家庭的独立自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一原则稍有片刻的模糊就会招来麻烦,基督徒的情感就因此不能容忍并奋起抗争,直到这些权威最终得到恢复。然而,斗争并不是获得自由的唯一方式,驯服、自制和自我管理都是理想的状态。它不靠教育灌输而来,而是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而非直接的言语教诲而达到目的。身教胜于言传,因为身教相对而言更为困难一些。同时,最良好的影响往往是慢慢产生的,它逐渐地符合人性的需要。
因此,道德的本质要求在于正确的行动。良好的意愿并非一切,它不总是带来善行。而坚定不移的行动才是最为重要的砝码,孜孜不倦地做好一件事会给那些旁观者以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力量,这种力量使我们无法估量。在圣保罗教堂的演讲中,利登牧师大人曾经意味深长地向年轻人提出工作是人生的真正目的。“人的生命是由行动和耐力构成的,”他说,“人生的成就是与高尚的行为和持之以恒的耐力成正比的。当然,真正的劳动者并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者,思想生活不能排除在劳动之外,因为真正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劳动……人的一生如果好逸恶劳,处于一种道德的昏睡状态,那么这是一种堕落,因为生命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崇高。”
高尚的劳动往往是真正的教育家,而游手好闲则是肉体、灵魂和良心的彻底败坏者。世界上的邪恶和悲惨十有八九起源于懒惰。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至高无上的特权总是伴随着无法忍受的悲惨。假如一个懒惰的人受到让他永远年轻的惩罚,而身边的人却在衰老和死亡,那么他将会真诚地呼唤死神的到来以求得解脱。“世界上最弱小的生物如果把他的力量集中于一个特定的目标,他必将能成就一些事业”,卡莱尔指出,“而那些最强大的生物如果把力量分散到许多事情上,他们很可能一事无成。”
我们不是有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吗?那么,通过劳动来战胜它们吧。驱除恶魔的咒语没有哪一个比劳动更为奏效的了。精神和肉体的懒惰就像铁锈,它比劳动对人的腐蚀摧残要可怕得多。“我宁愿工作而死,也不愿锈蚀。”一个高尚的劳动者说。席勒也曾经指出,他发现人生的最大幸福在于完成一些基本的职责。他还认为“美感永远不会帮助你履行任何一个职责”。人类的最高秩序不在于做出决定,而在于凭着感觉去行动。
最大的困难往往出于我们平常所忽视的地方。令人痛苦的事情的出现,或许是为了考验和检验我们的实力。我们能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很多时候在于我们坚定不移,经受住了考验,从而为完成了相应的职责而心满意足。“最野蛮的战争是日常生活中那些令人痛苦的战争”,诺曼·麦克劳德说,“它们的伟大就是我们的伟大,它们的悲哀就是我们的悲哀,它们的胜利和失败就是我们的胜利和失败。正像它们有荣耀、失败和胜利一样,我们也是如此。”
经受磨难是接受道德原则的最好学校。当遭遇困难已是不可避免时,我们要有勇气而直面它们。幸福与其说存在于我们的目标之中,倒不如说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之中。亚里士多德这样说过,与困难搏斗是战而胜之的最可靠方法。实现某一目标的决心同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这一目标的信心实际上成正比关系。才智必须通过我们的需要得到磨炼。在遇到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个人才能够更好地前进。
因愚蠢而失去了自己机会的人,他们的回忆录将写满令人痛苦而又难忘的篇章,但却充满了给这个世界的启示。“一个人只要忠实于自己,只要他强壮健康,他就不会被世界所遗忘。为了对年轻人有所裨益,我想对1000个下决心努力奋斗的人进行精确的统计,看看其中失败的人数到底有多少。我认为它不会超过百分之一。”埃比尼泽·埃利洛特说。人类的成功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它需要一系列的失败作为铺垫。如果一开始便遭受失败,接下来又是接踵而来的失败,直到最后,所有的困难因我们的坚持而逃得无影无踪,人们才算真正取得了成功。
软弱和懒惰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是想获得成功又不愿承担获得成功的代价。要知道,想得到任何值得欣赏和拥有的东西都必须愉快地付出劳动,这就是实践中力量的奥秘所在。“一个人或许宁愿辛勤劳动,也不愿游手好闲。因为游手好闲使得一个人的全部才华处于一种昏睡和迟钝状态,而无法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发挥。从长远来看,自身才能的运用本身就是真正的幸福的源泉,随之而来的收获比当下的直接所得要大得多。”
据说,有这样一位大法官,他从不放弃任何一次依法办事的机会,但是,他从不肯贪赃枉法,做任何一件违法的事情。在他的一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全力以赴全身心地投入。如果他付出的劳动导致了失败,他不会自责,因为他已经尽力而为,无怨无悔。
我们应当劳动,应当坚信:我们所播种在泥土中的善良的种子,必将生根发芽,成为善行。每一个人一开始为自己所打算的,上帝会为他来完成。的确,仅靠我们自己是什么事情也不能完成。我们的工作所停止的地方,是其他人工作的起点,他们会使我们的工作更接近于完美。因此,我们必须留给后来者一个美好的蓝图,使我们值得被他们去效法模仿。曾经做得好的,正在好好做的,准备好好做的,他们成为环环相扣的整体,这是所有时代不可分割的连续的状态。
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毫无用处的。只是他们的生存这一事实使得他们的存在成为必要。世界是先于他们而存在的。只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善良,他们才生活得有价值。相反,如果选择懒惰与邪恶,他们便一无用处。他们用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做了些什么呢?他们是否向这个世界表明他们的生存具有价值呢?他们是否因为自己的存在而使别人生活得更好呢?他们的一生是否懒惰、自私、贪图安逸和无足轻重呢?他们是否在追求快乐呢?快乐总是拍打着翅膀从游手好闲者面前飞过,而幸福也是懒汉们所可望而不可即的。快乐和幸福是工作和劳动的果实,但绝不是粗心大意和平庸者的报酬。
一个感到活在世界上毫无意义的年轻人,因为事业的不成功,决定当众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件事情发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卡普诺镇。这个年轻人受过良好的智力方面的教育,但对其他方面一无所知,包括职责、美德和信仰都一窍不通。由于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对来世的报应毫无恐惧。他刊登了一则广告,说自己准备作一次演讲,然后从头部开枪自杀。这次耸人听闻的演讲的入场券是每人一美元。这笔收入部分地用于他的葬礼的费用,其余的用来购买英国3个唯物主义者的著作,这些书准备存放在市镇图书馆。当时,整个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入场收入相当可观。在他结束这场演说之后,按照诺言,他拔出大口径手枪向头部开枪,就这样结束了世俗的生活,急匆匆而又血淋淋地站到了上帝的面前。这件事发生在1868年8月。
或许,这种可怕的行径是精神空虚的结果,或者目的在于虚张声势地制造耸人听闻的新闻。他的名字将会写进书本。有的人或许会为他的勇气而呼喊。但是,这与其说是勇敢,不如说是怯懦。这样的事情即使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也是极为荒谬的做法。谢里登曾经说过:“把贪婪、欲望和野心当作伟大的激情是一个错误。它们根本就不是,充其量只是渺小的激情。虚荣是一切激情的支配者,它既可以激励人们做出最悲壮的英雄事迹,又可以驱使人们犯下滔天大罪。要是我能免于受这种激情的支配,我就可以笑傲他人。他们只不过是一个顽童,而我却是个巨人。”
无论是完成那些艰巨的任务,还是敏捷迅速、精力充沛和沉着冷静地克服那些在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中千百次出现的困难,坚强的意志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勇气和正直廉洁是同样必需的。这种力量在完成单个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