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文韬——学治国用人之道 (1) (2/2)
笔趣阁 www.biquge3.cc,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凭借国家夺取了天下,那么天下的属臣就都会来归附。可叹啊!土地广阔,国祚绵长,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最终都会烟消云散;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它的光芒也会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的德行,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招徕人心。欢乐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各得其所,并确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
文王问:“那如何才能建立凝聚力使天下归心呢?”
太公回答:“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能跟天下所有人共同享有天下的利益,就可以得到天下;独自占有天下利益的,就会失去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但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是仁爱。仁爱在,天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除人们的痛苦,消除人们的灾祸,解救人们的危难,这就是恩德。恩德在,天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悲同喜、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道义在,天下人就会归附。人们无不憎恶死亡而乐于生存,喜欢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在,天下人就会归附。”
文王再次拜谢说:“确实是这样啊!我怎么敢不接受天命呢?”于是,他就把太公请上了自己打猎的车,一起回去,并且尊他为自己的老师。
“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的意思是:君子之间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就能共同缔造伟大的事业。周文王和姜尚之间可以说是情投意合,两人一起缔造了大周王朝。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抱负,就要找和自己志向相投的人合作。作为君主,要任用或者提拔跟自己思想相通的人为臣子,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推行自己的政策。作为臣下或者普通人,如果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就要找适合自己的君主,帮助他完成自己的大业,从而顺利实现自己的想法与价值。三国时期的徐庶就是投靠了志同道合的贤主刘备,两人才得以一起成就一番伟业。
徐庶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敬佩那些劫富济贫的侠士,他立志要像他们一样除暴安良,为老百姓做些事情。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从小就开始学习武艺,到处游历,惩恶锄奸。不久,他就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侠士。
有一次,徐庶的朋友因为和当地的恶霸结怨,被害得家破人亡。因为这个恶霸是豪门中人,他的朋友奈何不了对方,只好找到徐庶,希望他能帮助自己报仇雪恨。徐庶接受了朋友的恳求,当晚就闯进那个恶霸的家里结果了他的性命,在要离开的时候,却不幸被闻讯而来的大批官兵包围。徐庶虽然武艺精湛,但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还是被抓了起来。在大牢里,官吏们为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对他使用了酷刑。为了不牵连自己的朋友和家里的老母,徐庶咬紧了牙关,一个字都没有吐露。后来,朋友上下打点,才把他营救出来。
此事过后,徐庶对这个世道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光靠他一个人是不能诛灭天下坏人的。看看当前的形势,东汉王朝腐败不堪,诸侯割据,烽烟四起,老百姓深处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他决定弃武从文,学习一身用兵的本领,来造福天下受苦的百姓。
徐庶学习的时候非常努力,再加上他天资聪颖,所以进步很快。因为徐庶为人忠厚豁达,他的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喜欢他。不久,他就有了很大的名气。
徐庶客居荆州的时候,荆州牧刘表多次邀请他出仕。但是徐庶不肯,因为他知道刘表虽然礼贤下士,但是骨子里还是优柔寡断,知善不能举,知恶不能去,没有成大器的势头,所以便多次推辞不就。公元201年,刘备来投靠刘表,徐庶也听说过刘备的大名,于是留意起此人来。
通过观察,他发现刘备胸怀大志,才略过人,并且能够善待下属,还非常有名望,于是,他前往新野去拜见刘备。当时,刘备正想结交荆襄一带的有识之士,见到颇有名气的徐庶前来投靠,喜不自胜。刘备当即把他留在营中委以重任,还让他参与整顿军事,训练士卒。
刘备的眼光没有错,徐庶的眼光也没有错。公元204年,刘备乘曹操出兵河北攻邺城之机,出兵攻打许昌。留守许昌的曹魏大将夏侯惇带于禁、李典等出兵抵御。刘表因为害怕曹操,拒绝出兵相助。刘备兵弱将少难挡曹军,眼看大势已去。在危急关头,徐庶献策,建议放火烧营,并佯装退兵,然后派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领兵埋伏以待曹军的追兵。夏侯惇不知其中有诈,遂不顾李典的阻拦,与于禁率轻骑追击刘备。刘备埋伏的军队同时发起进攻,将曹军团团围困,最终,曹军伤亡惨重、惨败而回。
这一战让刘备非常高兴,他立刻大加称赞徐庶的军事才能,并对其加以封赏。在以后的军事行动上,徐庶也同样表现出出色的才能。刘备喜不自胜,对他的封赏也不薄。徐庶最后被迫救母降曹,心里也是惦记着刘备的,在曹营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后世都称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智勇双全的名士。
徐庶不接受刘表出仕的邀请,就是因为他觉得刘表没有成就大业的势头,刘备才是最合适的选择。事实也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刘备最终成就了蜀地大业。如果徐庶没有被迫降曹,一定能成为和诸葛亮一样的人才,让刘备和蜀国变得更加强大。
“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这一名言不仅能用于古代成就大事,还可以用于现代企业用人方面。企业的领导者可以选择与自己志向相投的人促进事业的发展,企业的员工也可以找和自己想法一致的上司实现自己的理想。创立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日本著名商人稻盛和夫早年曾经在松风公司做过小员工,他工作热情,待人诚恳,很多人都喜欢他。本来他是想在松风做出一番大事业的,但是却被一位新来的上司给气走了。那位新来的上司蔑视他的努力和学历,他怒不可遏。尽管当时很多人挽留他,但稻盛和夫还是毅然辞职。很多员工也随之辞职,跟着他走了,就连他原来的上司青山政次也提出了辞职。
青山政次是个有资历有技术的人,比稻盛和夫大30岁。有这样一个人欣赏自己,令稻盛和夫信心倍增。辞职的时候,青山政次对他说:“我找朋友商量,帮你办一家公司,让你的技术发扬光大。”
虽然大家信心坚定,但是当时在日本创办一家公司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启动资金。为了筹集资金,青山政次带着稻盛和夫一次次地去拜访京都大学工学部同窗、时任宫木电机公司专务董事的西枝一江和常务董事交川有这两位先生。他们第一次拜访就碰了壁,但是毫不气馁,后来又多次去拜访,西枝和交川终于决定向宫木社长汇报。宫木社长名叫宫木男,他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投资者。听到此事后,他表示愿意投资,还向自己公司的董事会筹集资金。最终稻盛和夫新创办的公司的启动资金达到300万日元,其中宫木男及其公司董事会就筹集了130万日元。
有;凭借国家夺取了天下,那么天下的属臣就都会来归附。可叹啊!土地广阔,国祚绵长,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最终都会烟消云散;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它的光芒也会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的德行,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招徕人心。欢乐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各得其所,并确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
文王问:“那如何才能建立凝聚力使天下归心呢?”
太公回答:“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能跟天下所有人共同享有天下的利益,就可以得到天下;独自占有天下利益的,就会失去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但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是仁爱。仁爱在,天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除人们的痛苦,消除人们的灾祸,解救人们的危难,这就是恩德。恩德在,天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悲同喜、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道义在,天下人就会归附。人们无不憎恶死亡而乐于生存,喜欢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在,天下人就会归附。”
文王再次拜谢说:“确实是这样啊!我怎么敢不接受天命呢?”于是,他就把太公请上了自己打猎的车,一起回去,并且尊他为自己的老师。
“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的意思是:君子之间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就能共同缔造伟大的事业。周文王和姜尚之间可以说是情投意合,两人一起缔造了大周王朝。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抱负,就要找和自己志向相投的人合作。作为君主,要任用或者提拔跟自己思想相通的人为臣子,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推行自己的政策。作为臣下或者普通人,如果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就要找适合自己的君主,帮助他完成自己的大业,从而顺利实现自己的想法与价值。三国时期的徐庶就是投靠了志同道合的贤主刘备,两人才得以一起成就一番伟业。
徐庶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敬佩那些劫富济贫的侠士,他立志要像他们一样除暴安良,为老百姓做些事情。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从小就开始学习武艺,到处游历,惩恶锄奸。不久,他就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侠士。
有一次,徐庶的朋友因为和当地的恶霸结怨,被害得家破人亡。因为这个恶霸是豪门中人,他的朋友奈何不了对方,只好找到徐庶,希望他能帮助自己报仇雪恨。徐庶接受了朋友的恳求,当晚就闯进那个恶霸的家里结果了他的性命,在要离开的时候,却不幸被闻讯而来的大批官兵包围。徐庶虽然武艺精湛,但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还是被抓了起来。在大牢里,官吏们为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对他使用了酷刑。为了不牵连自己的朋友和家里的老母,徐庶咬紧了牙关,一个字都没有吐露。后来,朋友上下打点,才把他营救出来。
此事过后,徐庶对这个世道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光靠他一个人是不能诛灭天下坏人的。看看当前的形势,东汉王朝腐败不堪,诸侯割据,烽烟四起,老百姓深处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他决定弃武从文,学习一身用兵的本领,来造福天下受苦的百姓。
徐庶学习的时候非常努力,再加上他天资聪颖,所以进步很快。因为徐庶为人忠厚豁达,他的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喜欢他。不久,他就有了很大的名气。
徐庶客居荆州的时候,荆州牧刘表多次邀请他出仕。但是徐庶不肯,因为他知道刘表虽然礼贤下士,但是骨子里还是优柔寡断,知善不能举,知恶不能去,没有成大器的势头,所以便多次推辞不就。公元201年,刘备来投靠刘表,徐庶也听说过刘备的大名,于是留意起此人来。
通过观察,他发现刘备胸怀大志,才略过人,并且能够善待下属,还非常有名望,于是,他前往新野去拜见刘备。当时,刘备正想结交荆襄一带的有识之士,见到颇有名气的徐庶前来投靠,喜不自胜。刘备当即把他留在营中委以重任,还让他参与整顿军事,训练士卒。
刘备的眼光没有错,徐庶的眼光也没有错。公元204年,刘备乘曹操出兵河北攻邺城之机,出兵攻打许昌。留守许昌的曹魏大将夏侯惇带于禁、李典等出兵抵御。刘表因为害怕曹操,拒绝出兵相助。刘备兵弱将少难挡曹军,眼看大势已去。在危急关头,徐庶献策,建议放火烧营,并佯装退兵,然后派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领兵埋伏以待曹军的追兵。夏侯惇不知其中有诈,遂不顾李典的阻拦,与于禁率轻骑追击刘备。刘备埋伏的军队同时发起进攻,将曹军团团围困,最终,曹军伤亡惨重、惨败而回。
这一战让刘备非常高兴,他立刻大加称赞徐庶的军事才能,并对其加以封赏。在以后的军事行动上,徐庶也同样表现出出色的才能。刘备喜不自胜,对他的封赏也不薄。徐庶最后被迫救母降曹,心里也是惦记着刘备的,在曹营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后世都称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智勇双全的名士。
徐庶不接受刘表出仕的邀请,就是因为他觉得刘表没有成就大业的势头,刘备才是最合适的选择。事实也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刘备最终成就了蜀地大业。如果徐庶没有被迫降曹,一定能成为和诸葛亮一样的人才,让刘备和蜀国变得更加强大。
“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这一名言不仅能用于古代成就大事,还可以用于现代企业用人方面。企业的领导者可以选择与自己志向相投的人促进事业的发展,企业的员工也可以找和自己想法一致的上司实现自己的理想。创立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日本著名商人稻盛和夫早年曾经在松风公司做过小员工,他工作热情,待人诚恳,很多人都喜欢他。本来他是想在松风做出一番大事业的,但是却被一位新来的上司给气走了。那位新来的上司蔑视他的努力和学历,他怒不可遏。尽管当时很多人挽留他,但稻盛和夫还是毅然辞职。很多员工也随之辞职,跟着他走了,就连他原来的上司青山政次也提出了辞职。
青山政次是个有资历有技术的人,比稻盛和夫大30岁。有这样一个人欣赏自己,令稻盛和夫信心倍增。辞职的时候,青山政次对他说:“我找朋友商量,帮你办一家公司,让你的技术发扬光大。”
虽然大家信心坚定,但是当时在日本创办一家公司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启动资金。为了筹集资金,青山政次带着稻盛和夫一次次地去拜访京都大学工学部同窗、时任宫木电机公司专务董事的西枝一江和常务董事交川有这两位先生。他们第一次拜访就碰了壁,但是毫不气馁,后来又多次去拜访,西枝和交川终于决定向宫木社长汇报。宫木社长名叫宫木男,他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投资者。听到此事后,他表示愿意投资,还向自己公司的董事会筹集资金。最终稻盛和夫新创办的公司的启动资金达到300万日元,其中宫木男及其公司董事会就筹集了130万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