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步步生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更正:双倍月票时间是,2010年12月29日0点——2011年1月7日24点;诸位书友本月票再等五天投,就是一票顶两票啦。
☆☆☆☆☆☆☆☆☆☆☆☆☆☆☆☆☆☆☆☆☆☆☆
杨浩赶到兴州后,马上趁热打铁,开始组建新的朝廷,这一点是重中之重,趁着大战刚刚结束,所有物资、人员、财帛都集中在手中,其调动分配暂未恢复平常时候的运作方式,可以事半而功倍。
首先是重立国号,这国号宋廷已经封了,就叫西夏国。宋国赵光义得了传国玉玺,欣喜若狂,诏告天下,改国号为天授,杨浩便把西夏国号定为天佐,这天佐倒底是天佐还是佐天,全看你如何理解,却也讨了个巧。
紧接着便要按着王国的品阶制度设置政府,当初唐国李煜向宋称臣的时候,自称江南国主,朝中各有司衙门,比如枢密院、三司使等都改了名字,虽说换汤不换药,功能职权还是那些,但是改个称呼,似乎就比宋国低了一级,萧俨和徐铉在兴州对这些方面早已做了准备,本也打算照方抓药,对西夏国的官制进行改动,不料却被杨浩直接否决了。
杨浩没有与任何人商量,径直拿出了一套方案,直接便照此安排起文武官员来。其实他对宋朝的官制一直有点不以为然,赵匡胤南征北战统一中原之后,许多投降的割据政权遗留的官职一时没法肃清,造成宋朝的官职最多最繁琐,冗员之多前所未有。
此外,为了限制权力,赵匡胤又别出心裁,搞了一出官、职分离的把戏,什么尚书、侍郎、左右仆射,都成了寄禄官,只是用来核定其俸禄标准的官阶,具体从事什么职务,又搞出一堆职事官,什么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签书、监等等,一个外行人想要搞明白这些官儿都是干什么的,都要耗费好大的力气,这种官制的统治效率可想而知。
如今借着削帝号,建王国,各有司衙门都得与宋朝有所区别的机会,杨浩直接照搬了明朝的官制。明朝的官制在加强了皇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各级官吏的能力,明朝历史上,皇帝大多不亲理朝政,可是对比一下自秦至清各个王朝,你就会发现国祚延续时间超过二百年,且没发生过分代的仅明、清两朝。再比较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明朝也都名列前茅。
史学家赵翼就曾慨叹:“不知主德如此,何以尚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诚不可解也。”这个令他不解的原因,就是明朝的官制,清承明制,可以说明朝官制在中国延续了近五百年,支撑、维护了中国寿命最长的两个封建王朝,而且颇具效率。
杨浩没有那个能力在帝制基础上,凭空编出一套全新的官僚体系来,官制是政权机构的一个重要组织制度,它关系到这个政权的盛衰,关系到当时社会的安定或动荡,关系到当时人民的生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可以随意设置,所以为慎重起见,他充分权衡古今各个朝代的政体官制之后,便拿出了这套官制政体。
不过他的政体与明朝的政体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因为河西的条件与明朝立国时不同,无法完全照搬明朝的体制,不过主体思路还是一样,在朝廷、地方、军队三个体系中分别进行设置。
朝廷方面,设内阁和吏、户、礼、兵、工、刑六部,地方官也对原来承袭旧制设置的那些节度使、刺史、知府等混乱不堪的官阶进行了统一,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再往下是知州、知府、知县等等,由于他了解的不是那么详尽,同时这个王国无论是地域、经济成分、政体的成熟程度还远不及中原,也不需要一下子罗列太多的官职,所以基本就至此为止。
情报部门进行了整合,飞羽和随风彻底融合,开府建衙,正常办公,很多情报工作都是明面上的,例如地图测绘、烽燧驿站的设立、军事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等等,暗的一面是任何情报组织都必然具备的一面,但是如何防止它变成宋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却令人煞费脑筋。
杨浩是开国皇帝,再加上狗儿、竹韵、焰焰对他的绝对忠诚,他不必担心这个组织会失控,但是将来如何谁会知道?所谓制度强于人治,就体现在这个地方了,如何能充分发挥情报组织的作用,又不致于让它失控,眼下没有好办法,也不是当务之急,只能慢慢进行调整和完善了。
变化最大的是军队,仿照宋朝的枢密院和兵部职能,杨浩也对调兵权和治兵权进行了分离,于兵部之外再设都督府,都督府总揽一切重大军事指挥和战役制定,兵部负责战争动员和军队行政管理、抚恤等事务,而出兵权决定于皇帝,通过内阁发布。
军队建设上,由于河西经济的特殊性,不能照搬宋国的那一套,所以采取了征兵制和募兵制相结合,常备兵和部族军两种形式并存,兵农合一的军事体制。直属于朝廷的军队按职能分为宫卫军、禁军卫、卫戍军等等,按作兵种又分为骑兵、步兵、重甲兵等等,这是王权和王国的保证,也是国家军队的主体。
此外则以部族军为辅,党项八氏、凉州吐蕃、甘州回纥,游徙放牧不好进行固定管理,其族人具有战时为兵,平时为民的传统特点,而且国家养不起那么多常备兵,战时又需要那么多兵,所以便以其部族为基础,建立了部族军,如此,官制政体初具雏形。
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官僚体系设置,由于杨浩是照搬了一个成熟的政体,同时现在能掣肘他的势力几乎不存在,所以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杨浩到了兴州后便工作狂一般马上着手进行政体的改制,充分发挥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直到忙完这一切,他才正儿八经地回了后宫,认真看看自己的住处。
由于王宫还有兴建之中,如今杨浩的住处只是兴州的一幢大宅院,其奢华程度不及夏州节度使府,与银州防御使府的规模大体相仿,府中设置也不是那么界限分明。一切都安排完了,行于后宅之中,杨浩只觉一身轻松。
到了后宅内眷日常活动的花厅,马上就听到厅中一阵笑声,好久没和家人在一起了,就算到了兴州日日身处同一所宅院都不行,多少个夜晚,他是和种放、丁承宗、萧俨、徐铉等人促膝长谈,直至半夜才在书房中匆匆歇息一刻的,此时听到家人的笑声,杨浩不由一阵激动。
小源笑盈盈地从厅中出来,由于厅中暧和,她没有穿太厚重的冬衣,只着一件兔绒坎肩儿,两颊还是红扑扑的,一眼看见杨浩,小源又惊又喜,马上就想福礼参见,又想回头向厅中招呼,杨浩急忙竖指于唇,做了个噤声的动作,然后轻轻摇了摇。
小源会意,向他施了个礼,便闪身离去,杨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先... -->>
更正:双倍月票时间是,2010年12月29日0点——2011年1月7日24点;诸位书友本月票再等五天投,就是一票顶两票啦。
☆☆☆☆☆☆☆☆☆☆☆☆☆☆☆☆☆☆☆☆☆☆☆
杨浩赶到兴州后,马上趁热打铁,开始组建新的朝廷,这一点是重中之重,趁着大战刚刚结束,所有物资、人员、财帛都集中在手中,其调动分配暂未恢复平常时候的运作方式,可以事半而功倍。
首先是重立国号,这国号宋廷已经封了,就叫西夏国。宋国赵光义得了传国玉玺,欣喜若狂,诏告天下,改国号为天授,杨浩便把西夏国号定为天佐,这天佐倒底是天佐还是佐天,全看你如何理解,却也讨了个巧。
紧接着便要按着王国的品阶制度设置政府,当初唐国李煜向宋称臣的时候,自称江南国主,朝中各有司衙门,比如枢密院、三司使等都改了名字,虽说换汤不换药,功能职权还是那些,但是改个称呼,似乎就比宋国低了一级,萧俨和徐铉在兴州对这些方面早已做了准备,本也打算照方抓药,对西夏国的官制进行改动,不料却被杨浩直接否决了。
杨浩没有与任何人商量,径直拿出了一套方案,直接便照此安排起文武官员来。其实他对宋朝的官制一直有点不以为然,赵匡胤南征北战统一中原之后,许多投降的割据政权遗留的官职一时没法肃清,造成宋朝的官职最多最繁琐,冗员之多前所未有。
此外,为了限制权力,赵匡胤又别出心裁,搞了一出官、职分离的把戏,什么尚书、侍郎、左右仆射,都成了寄禄官,只是用来核定其俸禄标准的官阶,具体从事什么职务,又搞出一堆职事官,什么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签书、监等等,一个外行人想要搞明白这些官儿都是干什么的,都要耗费好大的力气,这种官制的统治效率可想而知。
如今借着削帝号,建王国,各有司衙门都得与宋朝有所区别的机会,杨浩直接照搬了明朝的官制。明朝的官制在加强了皇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各级官吏的能力,明朝历史上,皇帝大多不亲理朝政,可是对比一下自秦至清各个王朝,你就会发现国祚延续时间超过二百年,且没发生过分代的仅明、清两朝。再比较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明朝也都名列前茅。
史学家赵翼就曾慨叹:“不知主德如此,何以尚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诚不可解也。”这个令他不解的原因,就是明朝的官制,清承明制,可以说明朝官制在中国延续了近五百年,支撑、维护了中国寿命最长的两个封建王朝,而且颇具效率。
杨浩没有那个能力在帝制基础上,凭空编出一套全新的官僚体系来,官制是政权机构的一个重要组织制度,它关系到这个政权的盛衰,关系到当时社会的安定或动荡,关系到当时人民的生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可以随意设置,所以为慎重起见,他充分权衡古今各个朝代的政体官制之后,便拿出了这套官制政体。
不过他的政体与明朝的政体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因为河西的条件与明朝立国时不同,无法完全照搬明朝的体制,不过主体思路还是一样,在朝廷、地方、军队三个体系中分别进行设置。
朝廷方面,设内阁和吏、户、礼、兵、工、刑六部,地方官也对原来承袭旧制设置的那些节度使、刺史、知府等混乱不堪的官阶进行了统一,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再往下是知州、知府、知县等等,由于他了解的不是那么详尽,同时这个王国无论是地域、经济成分、政体的成熟程度还远不及中原,也不需要一下子罗列太多的官职,所以基本就至此为止。
情报部门进行了整合,飞羽和随风彻底融合,开府建衙,正常办公,很多情报工作都是明面上的,例如地图测绘、烽燧驿站的设立、军事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等等,暗的一面是任何情报组织都必然具备的一面,但是如何防止它变成宋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却令人煞费脑筋。
杨浩是开国皇帝,再加上狗儿、竹韵、焰焰对他的绝对忠诚,他不必担心这个组织会失控,但是将来如何谁会知道?所谓制度强于人治,就体现在这个地方了,如何能充分发挥情报组织的作用,又不致于让它失控,眼下没有好办法,也不是当务之急,只能慢慢进行调整和完善了。
变化最大的是军队,仿照宋朝的枢密院和兵部职能,杨浩也对调兵权和治兵权进行了分离,于兵部之外再设都督府,都督府总揽一切重大军事指挥和战役制定,兵部负责战争动员和军队行政管理、抚恤等事务,而出兵权决定于皇帝,通过内阁发布。
军队建设上,由于河西经济的特殊性,不能照搬宋国的那一套,所以采取了征兵制和募兵制相结合,常备兵和部族军两种形式并存,兵农合一的军事体制。直属于朝廷的军队按职能分为宫卫军、禁军卫、卫戍军等等,按作兵种又分为骑兵、步兵、重甲兵等等,这是王权和王国的保证,也是国家军队的主体。
此外则以部族军为辅,党项八氏、凉州吐蕃、甘州回纥,游徙放牧不好进行固定管理,其族人具有战时为兵,平时为民的传统特点,而且国家养不起那么多常备兵,战时又需要那么多兵,所以便以其部族为基础,建立了部族军,如此,官制政体初具雏形。
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官僚体系设置,由于杨浩是照搬了一个成熟的政体,同时现在能掣肘他的势力几乎不存在,所以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杨浩到了兴州后便工作狂一般马上着手进行政体的改制,充分发挥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直到忙完这一切,他才正儿八经地回了后宫,认真看看自己的住处。
由于王宫还有兴建之中,如今杨浩的住处只是兴州的一幢大宅院,其奢华程度不及夏州节度使府,与银州防御使府的规模大体相仿,府中设置也不是那么界限分明。一切都安排完了,行于后宅之中,杨浩只觉一身轻松。
到了后宅内眷日常活动的花厅,马上就听到厅中一阵笑声,好久没和家人在一起了,就算到了兴州日日身处同一所宅院都不行,多少个夜晚,他是和种放、丁承宗、萧俨、徐铉等人促膝长谈,直至半夜才在书房中匆匆歇息一刻的,此时听到家人的笑声,杨浩不由一阵激动。
小源笑盈盈地从厅中出来,由于厅中暧和,她没有穿太厚重的冬衣,只着一件兔绒坎肩儿,两颊还是红扑扑的,一眼看见杨浩,小源又惊又喜,马上就想福礼参见,又想回头向厅中招呼,杨浩急忙竖指于唇,做了个噤声的动作,然后轻轻摇了摇。
小源会意,向他施了个礼,便闪身离去,杨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