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回到明朝当王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敢在原地再探消息,当下不顾势若疯虎地杨凌挣扎,和刘大棒槌夹起他便走,两百多人向密林深处急急退却。
看这情形敌人分明是有备而来,如果自已搜山后,敌人又将探子派回山顶窥探,那么大人这些隐在竹林中的队伍恐怕也难匿踪迹,会被崖顶的人看到,两边伏兵无数,此时情况不明,上策唯有一走了之,留得青山在,后事徐图之。活着,才有机会。
伍汉超这些人不辨南北东西,遇有沼泽、水坑、原始密林的藤萝拦路就绕道而走,巴旺派出搜寻活口的人果然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最后就连他们自已也找不到自已在哪里了,因为他们迷路了。
此时天色已黑唯有天明再想办法出去,士兵们捕了些野兽,就在林中生火烤熟了填饱肚子,山高林密,大树参天。连阳光都难得透进这原始丛林,就是夜间生火也不怕会被百丈之外的人看到。
这些人连滚带爬,全成了泥泞的小鬼儿,杨凌心中难过,更是一点也吃不下。他知道如果是一切由他作主,也不过是让大军多活上个把时辰而已,那峭臂就是带了绳索来,也不知该从何处借力攀爬上去。而且不知要耗时多久,哪有荒唐到主帅看见路边有断径残枝,于是便就此大军回转地?
可是,如果我再小心些,再多疑些,至少可以把队伍分成几组,一队队过去地,说到底还是大意了。卢千户那番话已经打消了他的疑念,要不是大棒槌……..,杨凌机灵灵打个冷战,环目四顾,士兵们凄幽幽地。都象是孤魂一般。
夜里,杨凌辗转难眠,思来想去,拓拔嫣然的身影总是在眼前徘徊不去。突兀等候在山脚枫树下的倩影、迎风一动间腰巾上的鸳鸯、饮酒时那妩媚如醇酒的眼神……..
拓拔嫣然可疑。要搞到这么多火药、出动如此多的人力,办成这件大事,她是有这个能力的。可是……..她凭什么这么做?她仅仅是朱让槿的红颜知已而已,而且事实证明朱让槿有很多事瞒着她,以她地性子不拂袖而去就不错了,她会冒莫大风险陷杀钦差?
为了情?她会这么傻么,还对朱让槿一往情深?
要说起来,另有三股势力。比她更有杀自已的理由,而且也同样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一是都掌蛮余孽,深山老林中难保不会遗落一两座小村寨,再加上散落逃走的蛮人,如果集结起来,以他们‘活在悬崖上的’习惯,技术上人力上都办得到,只有火药不好搞。
为了亡族之仇。这理由够了。
第二股就是闻风逃跑的朱让槿余部。如果他们有胆子敢来向自已寻仇,火药问题便不难解决。杨凌想起了朱让槿从卫所骗走的火药,那点火药用来装备军队不够、用来炸这一座山也不够,显然他是在依样自已制造火药。
莫说江湖人不计义气,为主尽义的汉子还是有地,以朱让槿的人才,交下的绝不可能全是庸才。
第三股势力……..想到这里杨凌一阵心寒,经过朱让槿一事,现在他已经不那么自信双眼所见的旁人品性,朱让槿造反的事现在可只有自已和朱让栩听他死前亲口说过,虽说自已当时还授意朱让栩莫要在奏折中提起,使他感恩涕零,但是焉知他事后不会越想越怕?
这条把柄在自已手里,他这个蜀王可就被自已攥住了脖子,想勒下去就勒下去,这位新任蜀王如果不甘心受制于人,会不会……..,无论别人为了什么,他可以为地东西是太多了。
这样一想,竟是步步杀机,举目巴蜀上下,再无一个可信之人了。
因为我的一次大意,葬送了两千人的性命,我决对不能、永远不能再大意第二次!
第二日,又下起了暴雨,暴雨给朱让栩等人的营救工作造成了困难,山林中杨凌等人同样遇到了困难,山洪暴发使他们更难找到回去地路,直到第三天清晨,才意外地摸到一个深山中的小寨子。
在花重金雇了一个猎户做向导之后,他们一路出山,直接奔往三秦大地。杨凌不是官场新丁了,知道如果有一股势力想置他于死地,一次不成必然还有下一次,现在他没有时间去找出凶手,也找不到可信任的帮手,唯有速离险地。
凶手既然肯动用这么大的阵仗,付出这么多的心血,一定是势在必得,果知道他还活着,各种追杀暗算势必不断,所以唯有走,快走,把敌人永远甩在后面,那么他再凶险、再厉害,也都失去了作用。
等到自已腾出手来,找出对手,才能反守为攻。
何况他还有两个非走不可的理由:家里和成绮韵!
他用了三天才离开山区,一堆泥猴儿摸到一个小县,弄了几十匹劣马,有的侍卫连驴和骡子都骑上了,狼狈地赶往大城。其余的侍卫只好慢慢赶路了。到了地方继续走,换了好马,杨凌派出一部分人去和当地地番子联系,同时还有几人亲自赶往浙江报告消息,以免成绮韵大发雌威。
而他自已却马不停蹄地赶往京师。快驿?快驿快得过他从地方豪富手里弄到的大宛良驹?他通知了地方驿署,只是这报喜的驿卒没有一个蜀王世子亲随用金银当鞭子抽着,是不会累死累活地赶路地,根本没有他快。
杨凌只担心这死讯先于他到了京师。幼娘会做出傻事来,哪里还能慢慢而行,进入了安全地境也是和衣而睡、倚马而眠,赶路之急,竟是生平头一次。想不到冲到家门口,没看到死尸也罢了,居然见到一顶花轿。
想到这里,杨凌心中一暖……..
从前后时间来看。成绮韵的动作是不会快过自已了,绮韵即便另有眼线,收到自已死讯应该也和京里时间一两天,她应该还来不及做出任何动作,等她打开锦囊准备行动的时候。自已死而复生的消息应该就传到了。
那封锦囊密信其实就是他的后事安排,对家庭、对朝政地安排,这些事,以前他是找不到一个合适地执行人。从他开始绝对信任成绮韵的时候,他就开始筹划,并已经开始布置了。
自已地家室安排在最新计划中做了些改变,皇帝一直的信赖恩宠和义妹唐一仙的存在,至少可以保证一个已经无害的威武侯府的不受侵犯,他担心的是他要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计划,以及他曾用来执行这一计划的得力工具:内厂!
现在地内厂,到底拥有多么庞大的力量。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一个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务机构,甚至连东厂、西厂和锦衣卫都沦为它的外围组织,与此同时,它拥有根本无需通过户部和内库的庞大资金来源,它在经商运输过程中,不但情报组织遍布天下,而且通过利益共享将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地一大批精英引为了同路人。
这股力量的庞大现在完全是靠着他来控制。走向什么方向完全靠它的最高领导者的个人意愿和品德。如果自已不在了,谁将控制它?它将走向何方?
这样庞大地力量。没有制约和监督,原本就是一件极危险的事,杨凌现在需要绝对的权威,不得不默认这种现状,也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内耗,尽快地建立起庞大的势力范围去为他的政策服务。
杨凌在朝廷和百官、和各派系斗智斗力,那只是各种派系势力在权力中心的集中体现,即便打败了他们,也不代表最终的胜利,政策能否推行下去,在目前这种低效的官僚体系、迟滞地消息流通速度下,完全依靠地方官服从的程度,保障这一切坚定不移地按照他的意愿进行下去的,就是以内厂势力为代表的新式利益团体。
内厂,现在早已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执行督察百官行为的特务机关了。如果自已不在了,这把利刃落在对手手里,不但破坏了自已呕心沥血才推动起来的变革,而且将使对方地权力大到不可控制。
所以杨凌在信中不厌其烦地反复嘱咐成绮韵接手这股庞大力量地要求和方法。吴杰是个守成的老人,他没有魄力承担这份重任,只能交给成绮韵。于永,内厂地财神,实际上也是目前大明天下经济命脉中一股活跃力量的领袖,常年奔波在外,几乎不在内厂露面,真的有那么多生意需要他这位手下已拥有众多可用的经商奇才的二档头亲自去谈么?
内厂按照特种部队的训练方式培训出来的精英,一批批地派出京师,现在连那个和大同镇帅同名的杨一清也渐渐销声匿迹了,这些人全都去了哪?
彭继祖、连得禄等对他忠心耿耿的血性汉子为什么被先后调出内厂,提拔上来一批新人。成绮韵独力发展长江以南的内厂势力,挂的却是发展海运的招牌,越来越游离于内厂之外。甚至在他明面的政治势力之外,他已经开始暗中建立另一支不为人知的政治力量,这些事情都是临近他地大限之期一年左右,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
杨凌在有意识的削弱内厂、掏空内厂。让它渐渐变成一个空壳,各种势力各有归属,统一在内厂这个壳子下边办事,但是一旦自已不在了,这些势力的最高领导者就可以迅速切断和内厂的联系。
欢天喜地赶来接手内厂的某位公公将发现他接手的内厂,比起当初苗逵的受气西厂还要可怜,什么都没剩下,可能还要替内厂支付欠着王侯公卿、皇亲国戚地大笔生意资金。
杨凌不想做枭雄。他的行为一旦被侦知,几乎可以被视作大逆不道,但是他必须保证自已的心血不要因人而废,至少也要保留一份火种,但求问心无愧而已。
那封信最主要的作用,就等于是传位密诏,如果个人的生死是命中注定,他在意的不是成绮韵如何掀起腥风血雨为自已报仇。而是想尽办法保证造福万民、延惠后世的国家大计能够进行下去。
同时,他也深知成绮韵的个性,如果知道自已被人所害,仅凭她现在掌握地力量,和她的智慧、心计和毒辣的心性。就足以酿成难以想象的危害,她的报复恐怕不只是惨无人道四个字可以形容,只怕很多无辜者也要成为她地迁怒目标。
杨凌把这么大的权利和遗感交给她负责,就是给她压上一肩责任。也就让她有了顾忌,是不惜一切地报仇,图个痛快,还是为了心上人的大计隐忍下来,顾全大局,那就全在成绮韵一念之间了。
所以杨凌锦囊的第一步计划是移魂,移走内厂之魂,并要求成绮韵迅速接手。并把它控制起来。而他地第二步计划则是……..
如果成绮韵是在执行第二步计划,那么就不会用这么温和的手段,也不会只对付刘瑾一人,想到这里,杨凌终于放下心来。
城门在望了,虽然一路疾奔进京,四肢都酸痛的很,他还是打起精神。把欲折的腰肢直了起来。北京城内乱了套。京城百姓汹汹罢市。各位官员被解送刑部大狱途中,百姓们送饭送茶。把他们当成了反抗刘瑾的大英雄。
而翰林院、太学院的书生们则堵住了路口,誓死不放他们过去。路边一个小摊儿,摊主是冬天大同遇鞑靼进袭时逃难进京的一家人,亏了杨凌舍粥施衣,这才活过命来。
听说大恩人死了,老头子知道感恩,请人写了‘万家生佛、音容宛在’两块竖幡立在那儿,纸幡哗啦啦直响,这些受气官儿看到正中间的奠字和‘恩公威武侯爷杨’几个大字,忽地想到自已这些人整天和杨凌作对,整天骂他狼子野心,骂了就骂了,告了也就告了,杨凌什么时候这么欺负过人?
听说他死了,自已这些人还弹冠相庆,彼此祝贺呢,怎么就忘了刘瑾甘于蹲在皇宫里头,不是怕了自已这些人,就是因为有杨凌克着他呀,现在杨凌死了,刘瑾地利爪也探出来了,连三大学士都噤若寒蝉,天下间还有谁能克制他?
“苍天呐!你开开眼吧!”翰林院士乔大人悲呼一声,被一个锦衣卫在肩上抽了一鞭子,骂道:“老家伙,你喊什么?”
乔大人怒道:“你敢打我?”
“老子为什么不敢?”
对面的太学生们怒吼着要冲过来救人,可是却被锦衣卫和刑部赶来的衙差紧紧阻住,那个锦衣卫挥起鞭子又向乔老夫子狠狠抽去。就在这时,一个青年从人群里挤进来,双手一分,两个锦衣卫就倒栽出去,另一个年青人在两条彪形大汉陪同下急步过来,一把夺下了他手中的鞭子。
锦衣卫大怒:“妈的,敢阻爷们办案,你活的不耐烦了?”
那人站在竖幡下微微一笑,并不做声,旁边一人却高声喝道:“大胆,内厂提督、威武侯爷杨大人在此,谁敢放肆?”
沸腾喧闹的十字街头在这一声大喝下来了个定格,乔老夫子揉了揉老花眼凑上去,只见‘音容宛在’的竖幡下,那副笑吟吟地模样,可不正是文成武德威国公地仪容么。
敢在原地再探消息,当下不顾势若疯虎地杨凌挣扎,和刘大棒槌夹起他便走,两百多人向密林深处急急退却。
看这情形敌人分明是有备而来,如果自已搜山后,敌人又将探子派回山顶窥探,那么大人这些隐在竹林中的队伍恐怕也难匿踪迹,会被崖顶的人看到,两边伏兵无数,此时情况不明,上策唯有一走了之,留得青山在,后事徐图之。活着,才有机会。
伍汉超这些人不辨南北东西,遇有沼泽、水坑、原始密林的藤萝拦路就绕道而走,巴旺派出搜寻活口的人果然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最后就连他们自已也找不到自已在哪里了,因为他们迷路了。
此时天色已黑唯有天明再想办法出去,士兵们捕了些野兽,就在林中生火烤熟了填饱肚子,山高林密,大树参天。连阳光都难得透进这原始丛林,就是夜间生火也不怕会被百丈之外的人看到。
这些人连滚带爬,全成了泥泞的小鬼儿,杨凌心中难过,更是一点也吃不下。他知道如果是一切由他作主,也不过是让大军多活上个把时辰而已,那峭臂就是带了绳索来,也不知该从何处借力攀爬上去。而且不知要耗时多久,哪有荒唐到主帅看见路边有断径残枝,于是便就此大军回转地?
可是,如果我再小心些,再多疑些,至少可以把队伍分成几组,一队队过去地,说到底还是大意了。卢千户那番话已经打消了他的疑念,要不是大棒槌……..,杨凌机灵灵打个冷战,环目四顾,士兵们凄幽幽地。都象是孤魂一般。
夜里,杨凌辗转难眠,思来想去,拓拔嫣然的身影总是在眼前徘徊不去。突兀等候在山脚枫树下的倩影、迎风一动间腰巾上的鸳鸯、饮酒时那妩媚如醇酒的眼神……..
拓拔嫣然可疑。要搞到这么多火药、出动如此多的人力,办成这件大事,她是有这个能力的。可是……..她凭什么这么做?她仅仅是朱让槿的红颜知已而已,而且事实证明朱让槿有很多事瞒着她,以她地性子不拂袖而去就不错了,她会冒莫大风险陷杀钦差?
为了情?她会这么傻么,还对朱让槿一往情深?
要说起来,另有三股势力。比她更有杀自已的理由,而且也同样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一是都掌蛮余孽,深山老林中难保不会遗落一两座小村寨,再加上散落逃走的蛮人,如果集结起来,以他们‘活在悬崖上的’习惯,技术上人力上都办得到,只有火药不好搞。
为了亡族之仇。这理由够了。
第二股就是闻风逃跑的朱让槿余部。如果他们有胆子敢来向自已寻仇,火药问题便不难解决。杨凌想起了朱让槿从卫所骗走的火药,那点火药用来装备军队不够、用来炸这一座山也不够,显然他是在依样自已制造火药。
莫说江湖人不计义气,为主尽义的汉子还是有地,以朱让槿的人才,交下的绝不可能全是庸才。
第三股势力……..想到这里杨凌一阵心寒,经过朱让槿一事,现在他已经不那么自信双眼所见的旁人品性,朱让槿造反的事现在可只有自已和朱让栩听他死前亲口说过,虽说自已当时还授意朱让栩莫要在奏折中提起,使他感恩涕零,但是焉知他事后不会越想越怕?
这条把柄在自已手里,他这个蜀王可就被自已攥住了脖子,想勒下去就勒下去,这位新任蜀王如果不甘心受制于人,会不会……..,无论别人为了什么,他可以为地东西是太多了。
这样一想,竟是步步杀机,举目巴蜀上下,再无一个可信之人了。
因为我的一次大意,葬送了两千人的性命,我决对不能、永远不能再大意第二次!
第二日,又下起了暴雨,暴雨给朱让栩等人的营救工作造成了困难,山林中杨凌等人同样遇到了困难,山洪暴发使他们更难找到回去地路,直到第三天清晨,才意外地摸到一个深山中的小寨子。
在花重金雇了一个猎户做向导之后,他们一路出山,直接奔往三秦大地。杨凌不是官场新丁了,知道如果有一股势力想置他于死地,一次不成必然还有下一次,现在他没有时间去找出凶手,也找不到可信任的帮手,唯有速离险地。
凶手既然肯动用这么大的阵仗,付出这么多的心血,一定是势在必得,果知道他还活着,各种追杀暗算势必不断,所以唯有走,快走,把敌人永远甩在后面,那么他再凶险、再厉害,也都失去了作用。
等到自已腾出手来,找出对手,才能反守为攻。
何况他还有两个非走不可的理由:家里和成绮韵!
他用了三天才离开山区,一堆泥猴儿摸到一个小县,弄了几十匹劣马,有的侍卫连驴和骡子都骑上了,狼狈地赶往大城。其余的侍卫只好慢慢赶路了。到了地方继续走,换了好马,杨凌派出一部分人去和当地地番子联系,同时还有几人亲自赶往浙江报告消息,以免成绮韵大发雌威。
而他自已却马不停蹄地赶往京师。快驿?快驿快得过他从地方豪富手里弄到的大宛良驹?他通知了地方驿署,只是这报喜的驿卒没有一个蜀王世子亲随用金银当鞭子抽着,是不会累死累活地赶路地,根本没有他快。
杨凌只担心这死讯先于他到了京师。幼娘会做出傻事来,哪里还能慢慢而行,进入了安全地境也是和衣而睡、倚马而眠,赶路之急,竟是生平头一次。想不到冲到家门口,没看到死尸也罢了,居然见到一顶花轿。
想到这里,杨凌心中一暖……..
从前后时间来看。成绮韵的动作是不会快过自已了,绮韵即便另有眼线,收到自已死讯应该也和京里时间一两天,她应该还来不及做出任何动作,等她打开锦囊准备行动的时候。自已死而复生的消息应该就传到了。
那封锦囊密信其实就是他的后事安排,对家庭、对朝政地安排,这些事,以前他是找不到一个合适地执行人。从他开始绝对信任成绮韵的时候,他就开始筹划,并已经开始布置了。
自已地家室安排在最新计划中做了些改变,皇帝一直的信赖恩宠和义妹唐一仙的存在,至少可以保证一个已经无害的威武侯府的不受侵犯,他担心的是他要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计划,以及他曾用来执行这一计划的得力工具:内厂!
现在地内厂,到底拥有多么庞大的力量。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一个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务机构,甚至连东厂、西厂和锦衣卫都沦为它的外围组织,与此同时,它拥有根本无需通过户部和内库的庞大资金来源,它在经商运输过程中,不但情报组织遍布天下,而且通过利益共享将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地一大批精英引为了同路人。
这股力量的庞大现在完全是靠着他来控制。走向什么方向完全靠它的最高领导者的个人意愿和品德。如果自已不在了,谁将控制它?它将走向何方?
这样庞大地力量。没有制约和监督,原本就是一件极危险的事,杨凌现在需要绝对的权威,不得不默认这种现状,也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内耗,尽快地建立起庞大的势力范围去为他的政策服务。
杨凌在朝廷和百官、和各派系斗智斗力,那只是各种派系势力在权力中心的集中体现,即便打败了他们,也不代表最终的胜利,政策能否推行下去,在目前这种低效的官僚体系、迟滞地消息流通速度下,完全依靠地方官服从的程度,保障这一切坚定不移地按照他的意愿进行下去的,就是以内厂势力为代表的新式利益团体。
内厂,现在早已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执行督察百官行为的特务机关了。如果自已不在了,这把利刃落在对手手里,不但破坏了自已呕心沥血才推动起来的变革,而且将使对方地权力大到不可控制。
所以杨凌在信中不厌其烦地反复嘱咐成绮韵接手这股庞大力量地要求和方法。吴杰是个守成的老人,他没有魄力承担这份重任,只能交给成绮韵。于永,内厂地财神,实际上也是目前大明天下经济命脉中一股活跃力量的领袖,常年奔波在外,几乎不在内厂露面,真的有那么多生意需要他这位手下已拥有众多可用的经商奇才的二档头亲自去谈么?
内厂按照特种部队的训练方式培训出来的精英,一批批地派出京师,现在连那个和大同镇帅同名的杨一清也渐渐销声匿迹了,这些人全都去了哪?
彭继祖、连得禄等对他忠心耿耿的血性汉子为什么被先后调出内厂,提拔上来一批新人。成绮韵独力发展长江以南的内厂势力,挂的却是发展海运的招牌,越来越游离于内厂之外。甚至在他明面的政治势力之外,他已经开始暗中建立另一支不为人知的政治力量,这些事情都是临近他地大限之期一年左右,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
杨凌在有意识的削弱内厂、掏空内厂。让它渐渐变成一个空壳,各种势力各有归属,统一在内厂这个壳子下边办事,但是一旦自已不在了,这些势力的最高领导者就可以迅速切断和内厂的联系。
欢天喜地赶来接手内厂的某位公公将发现他接手的内厂,比起当初苗逵的受气西厂还要可怜,什么都没剩下,可能还要替内厂支付欠着王侯公卿、皇亲国戚地大笔生意资金。
杨凌不想做枭雄。他的行为一旦被侦知,几乎可以被视作大逆不道,但是他必须保证自已的心血不要因人而废,至少也要保留一份火种,但求问心无愧而已。
那封信最主要的作用,就等于是传位密诏,如果个人的生死是命中注定,他在意的不是成绮韵如何掀起腥风血雨为自已报仇。而是想尽办法保证造福万民、延惠后世的国家大计能够进行下去。
同时,他也深知成绮韵的个性,如果知道自已被人所害,仅凭她现在掌握地力量,和她的智慧、心计和毒辣的心性。就足以酿成难以想象的危害,她的报复恐怕不只是惨无人道四个字可以形容,只怕很多无辜者也要成为她地迁怒目标。
杨凌把这么大的权利和遗感交给她负责,就是给她压上一肩责任。也就让她有了顾忌,是不惜一切地报仇,图个痛快,还是为了心上人的大计隐忍下来,顾全大局,那就全在成绮韵一念之间了。
所以杨凌锦囊的第一步计划是移魂,移走内厂之魂,并要求成绮韵迅速接手。并把它控制起来。而他地第二步计划则是……..
如果成绮韵是在执行第二步计划,那么就不会用这么温和的手段,也不会只对付刘瑾一人,想到这里,杨凌终于放下心来。
城门在望了,虽然一路疾奔进京,四肢都酸痛的很,他还是打起精神。把欲折的腰肢直了起来。北京城内乱了套。京城百姓汹汹罢市。各位官员被解送刑部大狱途中,百姓们送饭送茶。把他们当成了反抗刘瑾的大英雄。
而翰林院、太学院的书生们则堵住了路口,誓死不放他们过去。路边一个小摊儿,摊主是冬天大同遇鞑靼进袭时逃难进京的一家人,亏了杨凌舍粥施衣,这才活过命来。
听说大恩人死了,老头子知道感恩,请人写了‘万家生佛、音容宛在’两块竖幡立在那儿,纸幡哗啦啦直响,这些受气官儿看到正中间的奠字和‘恩公威武侯爷杨’几个大字,忽地想到自已这些人整天和杨凌作对,整天骂他狼子野心,骂了就骂了,告了也就告了,杨凌什么时候这么欺负过人?
听说他死了,自已这些人还弹冠相庆,彼此祝贺呢,怎么就忘了刘瑾甘于蹲在皇宫里头,不是怕了自已这些人,就是因为有杨凌克着他呀,现在杨凌死了,刘瑾地利爪也探出来了,连三大学士都噤若寒蝉,天下间还有谁能克制他?
“苍天呐!你开开眼吧!”翰林院士乔大人悲呼一声,被一个锦衣卫在肩上抽了一鞭子,骂道:“老家伙,你喊什么?”
乔大人怒道:“你敢打我?”
“老子为什么不敢?”
对面的太学生们怒吼着要冲过来救人,可是却被锦衣卫和刑部赶来的衙差紧紧阻住,那个锦衣卫挥起鞭子又向乔老夫子狠狠抽去。就在这时,一个青年从人群里挤进来,双手一分,两个锦衣卫就倒栽出去,另一个年青人在两条彪形大汉陪同下急步过来,一把夺下了他手中的鞭子。
锦衣卫大怒:“妈的,敢阻爷们办案,你活的不耐烦了?”
那人站在竖幡下微微一笑,并不做声,旁边一人却高声喝道:“大胆,内厂提督、威武侯爷杨大人在此,谁敢放肆?”
沸腾喧闹的十字街头在这一声大喝下来了个定格,乔老夫子揉了揉老花眼凑上去,只见‘音容宛在’的竖幡下,那副笑吟吟地模样,可不正是文成武德威国公地仪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