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七零之悍妇当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04章原男主
第二天早上,等孩子们出早操回来,林岚正在哼哼歌曲,“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这是她看麦穗和二旺的作文联想到的,他们的作文充满蓬勃向上的力量,让她有感而发就想到。
三旺听得眼睛一亮。
林岚看他们回来,少不得给大旺和三旺开开小灶,启发一下他们。
“咱们写文章总有点目的,老师让描写一下我的家乡,其实就是想让你充满感情地给陌生人介绍一下,家乡大体的景色,最美丽的是哪里?家乡的风貌人情如何?家乡有什么发展变化?通过这些你是不是得颂扬一下什么……”
既然是学校要求那自然要政治正确,“颂扬一下劳动人民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至于后面那些在谁的领导下,如何如何,感谢我们伟大的领袖等等,这些套话老师会讲或者给他们加上去,她就不多说。
这么一解释以后,大旺和三旺也有点开窍,就是写写景色,再写写人,然后发表一下感想,颂扬一下什么呗。
懂了。
他们抓紧时间一通修改,等上午最后一节语文课的时候都写好了,交给老师进行第一次批改。
看到麦穗和二旺的作文,韩青平连连夸赞,“看人家二旺和麦穗同学写的作文,词藻优美清新,描写如诗如画,人物形象生动,感情充沛自然,气势圆融一气呵成,你们可要好好学习。”他让两人分别读一遍让大家跟着学习一下。
其他同学的有两篇凑合,其他的基本没眼看,等讲过以后让他们重写。
看到大旺的时候,韩青平点点头,“嗯,这篇也不错,充满感情的说明,详略得当,要是编修村志可以入档。就是你把这些说明再少一点,多加一点关于家乡的描述,或者把父老乡亲这里再延展一下。”
三旺看大哥都被夸了,他激动地举手,“老师,我也写了呢。”
韩青平面色一喜,“三旺同学这么爱学习,可喜可贺啊。”他接过去看看,第一句就拍案叫好,“真是好文章!”
三旺喜上眉梢。
韩青平念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种满大豆高粱,装满大缸谷仓……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是知识的海洋,插上思想的翅膀……我们的党,在明亮的东方,播种光明希望,引领巨舰起航……我们的祖国,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理想……”
韩青平一个劲地说好,三旺沾沾自喜。
韩青平:“三旺同学,你怎么写出这么好的散文?”
三旺:“……”我也不知道我写的什么!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写的!俺娘唱了个小曲,我就跟着感觉走,走走走做梦似的,就写出来了。
“三旺同学?”
三旺想了想,决定拿娘的话来糊弄老师,“老师,就是写写景色,写写感情,颂扬一下,紧跟着党……”
“很好,你抓住了写文章的精髓。”韩青平眉飞色舞,“同学们都学着点啊,三旺同学虽然成绩不突出,但是他很有思想。”
麦穗和二旺交换了一个神色,都很无奈,他们咋不知道三旺这么会拍马屁呢?
大旺看看自己的,默默地加了两句,最后变成: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们的党。
晌午林岚知道以后差点笑疯,却还得装作很严肃的样子,表扬一番,“各有各的写法啊不用强求都一样,要在保持格式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个性。”
只要政治正确不犯错误,她还是希望孩子们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下午孩子们作文交上去,韩青平更是连夸不止,大旺和三旺的也受到大力表扬,要和麦穗、二旺的一起交过去参赛。
晚上林岚和韩青松八卦孩子们的作文,笑得不能自已。
韩青松日常冷漠的眼神只要看到她就会变得格外柔软,这会儿突然来了一句,“我给你做引荐人,你入个党?”
林岚一愣,随即一本正经道:“入党当然好,就是……还得交党费,不如……以后再说?”三哥你不能心血来潮啊。
她现在也没正经工作,也不提干不干嘛的,入了党还得交党费,多不划算啊。实在是前世作为一名群众已经自由散漫习惯,入党以后总觉得非常高大上,必须思想觉悟高,还得严格要求自己,万一不让睡懒觉呢——
不过韩青松显然从来不担心那个,当天晚上软硬兼施逼着林岚把入党申请书写了,介绍人韩青松和韩永芳。等交上申请书,支部通过就会确定为积极分子,她每个月每个季度都需要汇报思想工作。
如果没有意外,两年左右就可以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住了两日,大旺把小新送回去。
这几天韩永芳采纳二旺的建议,和大队长带领社员们一起在村里挖排水沟,东西南北挖几条通到村外河里,各胡同的住户们再挖一条公用的通到街上水沟里,谁家地段谁家维护,以防淤塞。
这个是没有工分的,因为并非种地也非修水利,而是村里生活便利设施,需要社员们积极主动。结果有人不乐意动弹,对他们来说上工是给大队干的,就得有工分。
不给工分谁干?
而且好些天不下雨了,天天大太阳热辣辣的,哪里来的大雨?
还灌包,别干死就行了。
因为不给工分,都是靠自觉出工,起码三分之一的人不爱动弹。
韩永芳倒是也没发脾气,只领着愿意出工的人把街上集体排水沟挖好,再让各家挖自己门前的。
等挖好集体排水沟,韩永芳召开大队干部开了个会,统一决定,“挖沟没有工分,没挖沟的扣工分。”
这下懒汉们可急了,凭啥你自己说了算?谁说俺们不挖的?你没让俺们挖啊。
可惜在山咀村闹事是没有用的。
紧接着又连下三天大雨,哗哗的瓢泼一样,那些没及时挖排水沟的一下子遭了秧。很多人家房屋低矮,大雨排不出去,院子里的水就倒灌进屋里。这下好了,再也不用喊挖排水沟,各家都积极地冒雨疏通门前、房侧的水沟,千万不能堵了淤了的。
以前干维护这种村里的共用设施,总是出工分还干不好,经过这件事以后,一个个比谁都积极,因为不只是扣工分还可能遭殃啊。有时候损失会比收获更让人积极行动起来。
事后韩永芳痛快得很。
虽然他厉害,社员们都怕他,但是他讲道理,按照条条框框来。如果社员们没违反规则,他也不好动鞭子。因为是集体经济,集体劳动,大事小事都是干部安排,社员们自己没有自主权,久而久之也养成他们不想动脑子不想主动劳动的习惯。一切都要干部带头才行,一切劳动都要给工分才行,否则就是白劳动。似乎劳动是给集体给大队给干部干的,并不是给自己。
这种情况下,义务劳动就非常难以展开,毕竟法不责众。
这下好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一个个挨了灌才知道挖水沟,维护水沟。
韩永芳再要求他们维护自家附近的路面,雨后要及时修整压平,农闲时间去捡石子之类的铺垫自家院子和门前的路,现在社员们就比较痛快,一说就响应。
也有人咂摸过味儿来,谁这样坏啊,知道下雨不吭声,非憋着劲淹了他们。
当然是二旺同学,他听收音机知道最近各地都大暴雨,虽然他们这里还没有,但是按照夏季季风的走向那是早晚的事儿啊。下大雨的概率很大的,所以他跟韩永芳建议挖排水沟,修河沿,总不能还跟往年似的,一下雨整条街踩得拔不出脚来吧?
尤其村后头那些人家。
韩永芳和他一拍即合,既能治治那些不想出力只想坐享其成的自私鬼,还能给他们一个教训。
二旺直接成了韩永芳的支书顾问,时不时地就找他去聊聊。有时候还让老婆子炒俩鸡蛋,炒个花生米,他喝小酒,二旺喝甜水,爷俩对着唠嗑聊聊。连大队长看着都眼热,多年的老伙计,居然撇下他跟小伙计玩儿去,哎,无比惆怅啊。
韩永芳把自己最好的一支钢笔送给二旺,鼓励他,“孩子,好好读书,蛮力十个里面就有一个,聪明的脑瓜和好学问可是万里挑一的。”
二旺自然答应,这钢笔青云叔都眼馋好久呢,没想到爷爷给他了。
二旺告辞韩永芳,拿着钢笔喜滋滋地回家。
林岚正在家里和霍缘说话。
霍老师和韩青平时常来家访,她为了小旺,韩青平为大旺和三旺。见到二旺,霍缘也夸他,“麦穗和二旺真是好孩子。”
林岚在夸孩子方面,尤其当着外人,也向来不吝啬的,“这俩孩子不但省心,还能帮我理家,要不是他们,我哪里有时间出门啊。”
一家七口人,吃饭洗洗涮涮里里外外收拾一下,就得一个人从早到晚的忙活,要是不讲究脏乱点也就算了,偏偏林岚还忍不住。所以林岚是真的觉得自家孩子很能干,帮了爹娘很大的忙。
二旺反而有点不好意思,娘越夸他,他越注意低调,跟霍缘问好,就去东间找麦穗写作业看书去。
霍缘对林岚道:“林队长,是不是给孩子起个大名?”
毕竟也高年级了,以后去公社读初中总不能还喊小名吧。
林岚想了想,“他们有大名的,旺国,旺军,旺民,旺家,闺女就叫麦穗。他们如果自己不喜欢大了也可以自己改喜欢的嘛。”
反正现在人际关系简单,改名字也容易,公安局跑一趟就差不多。林岚觉得如果想改,等高中或者大学以前改,都很容易,这个不是问题。
林岚考虑孩子的名字是原主起的,只要没有恶意和歧义,一直叫下去也挺好的。
霍缘见了这么说,想想也是。
聊了一会儿孩子,霍缘就说到了工农兵学员的事儿。
她抑制不住自己的惊讶,“林队长,我的申请通过了,真的好意外。”
林岚笑道:“这有什么意外的啊,咱们大队当时报三个,但是公社的意思可能一个也选不中,这个要多条件审核的。你能通过,这就说明你够努力进步,是你和大队的功劳。”
霍缘还是不敢相信呢,前阵子韩永芳把申请书交给她,她抱着随便填填的心态,毕竟自己家庭普通也没关系,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在音乐美术上有点特长,来山咀村下乡也只能种地,连老师也轮不到的。
没想到竟然轮到让她去上大学。
她自己也搞不清楚还问韩青平,“韩老师,你说是不是林队长帮我啊?”
韩青平让她别多想,如果说关系好,那他和林岚关系不是更好?要帮也先帮他啊。他让她不要有任何负担,只管好好读书去就是。
霍缘也不富裕,东西没的,但是感谢的意思还是要表示一下,她就大队干部走一圈,然后借着家访名义来找林岚。
林岚让她也不要有负担,“如果有什么困难只管跟大队提,等毕业后也要回来这里,一切都好说。”林岚寻思霍缘毕业回来,自然不会再教村小学,去公社教初中没问题的。
霍缘却有些惭愧的,其实如果说认真也就是后来这两年。林岚家的孩子入了学以后,他们学校才正儿八经起来。以前孩子不认真学,老师也懒得认真教,反正一得空他们就回家干活儿。
尤其小旺上学以后,霍缘才觉得挺有意思,还有人乐意学音乐美术呢。
林岚又问了问,知道霍缘被分派的是生物专业,学校是省开办的工农兵大学,学制两年。这时候工农兵大学都是为了政治、生产需要而培养专科人才,并没有艺术专业,生物专业也不错。
她知道霍缘家条件不行,要脱产去上大学根本没有足够的口粮,所以还需要大队帮忙解决。好在被选上的工农兵学员,政府有津贴,去学校一个月发18.5元,大队再一个月补贴三十斤口粮足够的。不过大队补贴的口粮,需要霍缘毕业回到公社工作用工资来偿还。
去学习当然是好事,霍缘就是有点放心不下小旺,她就跟林岚商量,“林队长,我有个堂妹专门学音乐在文工团工作的,今年也需要下乡,我想邀请她过来当小学老师。”
林岚自然同意,“那感情好啊,人家乐意来,我们就怕委屈人家。”
霍缘笑道:“怎么会委屈呢,既然必须下乡,咱们这里可比有些地方好呢。”
韩永芳当然也乐意,有霍缘这个老师,村里孩子们上学都格外有意思呢。
于是霍缘就写了一封信,让自己堂妹霍红珍跟着这一批知青下乡来山咀村。
七月下旬,大学报名霍缘就带着山咀村的祝福去省城读书,而新一批知青也下乡来到山咀村。
这日林岚骑自行车去了一趟林梅家,看看他们大队的织布点。燕燕在那里做得很顺手,日常住在林梅家,和巧巧处的比较好。巧巧和好男也上学,巧巧一边读书一边织布,就连郑耀祖都勤快起来,给设计简单提花样。织女们织布简单,织出来还好看,很受社员们欢迎。如今供销社都开始试卖他们的布,县里的纺织厂也在接洽要跟他们合作。
唯一的问题就是产量限制,毕竟原料、人工以及政策各项都限制,但是林岚觉得在文革结束以前还是不错的。
她回家经过大队的时候被人喊住,“林队长,你来!”
林岚看是大队长,她就骑车拐过去,下了车子,“大队长,什么事儿?”
大队长:“咱们村新知青到了,这一次下来的比较多,一共有八九个呢。”
林岚惊讶道:“这么多?”往年也就是两三个,顶多三四个,今年这是咋了,竟然分下来这么些。
林岚想起霍缘的堂妹霍红珍来,她就想去看看。
她去了大队,发现那里乱哄哄的,一边挤着十来个人。有的在那里说话,有的轻松说笑,有的默默流眼泪,还有拉着脸一副生无可恋表情的。这些她都能理解,如果准备好下乡的,见到认识的人自然开心,如果没准备好或者是不得不下乡的,自然是万般委屈不甘心的,哭两声也是可以的,毕竟都是些十六七岁的年轻人。
角落有个白衣黑裤的少年,眉眼俊秀,气质温润,一派书生气,在昏暗的屋子里很显眼。
林岚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她刚想问问谁是霍红珍,就被董槐花拉过去。
董槐花和大队长负责接待知青给他们安排住处,她正头大呢。山咀村没有知青点,知青都插队住在老乡家里,当地大队接待知青基本都这样,没有盖知青点的,全是安排在老乡家里。
住在社员家里,一个月给一块钱算是房租。
其实很多社员眼热的,毕竟一个知青住家里,一个月可以得一块钱的住房补贴呢。如果招待知青在家吃饭,一天还有一斤粮票加八分钱补贴呢。而且知青有见识,和城里有关系,能弄到不少乡下没有的票,结婚干嘛的请他们买点东西都方便。
这一次谁家如果能招待下八九个知青,一年只住宿就得一百多块钱,那可是了不起的一笔钱。
可惜他们没这个能力。他们家就那么两间屋子一盘炕,家里大人孩子挤一起都几乎睡不下,根本挤不下外人。
而且也得知青乐意,毕竟有些社员家有脏又臭,全家挤在一个炕上,知青去了也没单独房间,要和他们睡一个炕,一般人受不了。... -->>
第104章原男主
第二天早上,等孩子们出早操回来,林岚正在哼哼歌曲,“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这是她看麦穗和二旺的作文联想到的,他们的作文充满蓬勃向上的力量,让她有感而发就想到。
三旺听得眼睛一亮。
林岚看他们回来,少不得给大旺和三旺开开小灶,启发一下他们。
“咱们写文章总有点目的,老师让描写一下我的家乡,其实就是想让你充满感情地给陌生人介绍一下,家乡大体的景色,最美丽的是哪里?家乡的风貌人情如何?家乡有什么发展变化?通过这些你是不是得颂扬一下什么……”
既然是学校要求那自然要政治正确,“颂扬一下劳动人民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至于后面那些在谁的领导下,如何如何,感谢我们伟大的领袖等等,这些套话老师会讲或者给他们加上去,她就不多说。
这么一解释以后,大旺和三旺也有点开窍,就是写写景色,再写写人,然后发表一下感想,颂扬一下什么呗。
懂了。
他们抓紧时间一通修改,等上午最后一节语文课的时候都写好了,交给老师进行第一次批改。
看到麦穗和二旺的作文,韩青平连连夸赞,“看人家二旺和麦穗同学写的作文,词藻优美清新,描写如诗如画,人物形象生动,感情充沛自然,气势圆融一气呵成,你们可要好好学习。”他让两人分别读一遍让大家跟着学习一下。
其他同学的有两篇凑合,其他的基本没眼看,等讲过以后让他们重写。
看到大旺的时候,韩青平点点头,“嗯,这篇也不错,充满感情的说明,详略得当,要是编修村志可以入档。就是你把这些说明再少一点,多加一点关于家乡的描述,或者把父老乡亲这里再延展一下。”
三旺看大哥都被夸了,他激动地举手,“老师,我也写了呢。”
韩青平面色一喜,“三旺同学这么爱学习,可喜可贺啊。”他接过去看看,第一句就拍案叫好,“真是好文章!”
三旺喜上眉梢。
韩青平念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种满大豆高粱,装满大缸谷仓……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是知识的海洋,插上思想的翅膀……我们的党,在明亮的东方,播种光明希望,引领巨舰起航……我们的祖国,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理想……”
韩青平一个劲地说好,三旺沾沾自喜。
韩青平:“三旺同学,你怎么写出这么好的散文?”
三旺:“……”我也不知道我写的什么!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写的!俺娘唱了个小曲,我就跟着感觉走,走走走做梦似的,就写出来了。
“三旺同学?”
三旺想了想,决定拿娘的话来糊弄老师,“老师,就是写写景色,写写感情,颂扬一下,紧跟着党……”
“很好,你抓住了写文章的精髓。”韩青平眉飞色舞,“同学们都学着点啊,三旺同学虽然成绩不突出,但是他很有思想。”
麦穗和二旺交换了一个神色,都很无奈,他们咋不知道三旺这么会拍马屁呢?
大旺看看自己的,默默地加了两句,最后变成: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们的党。
晌午林岚知道以后差点笑疯,却还得装作很严肃的样子,表扬一番,“各有各的写法啊不用强求都一样,要在保持格式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个性。”
只要政治正确不犯错误,她还是希望孩子们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下午孩子们作文交上去,韩青平更是连夸不止,大旺和三旺的也受到大力表扬,要和麦穗、二旺的一起交过去参赛。
晚上林岚和韩青松八卦孩子们的作文,笑得不能自已。
韩青松日常冷漠的眼神只要看到她就会变得格外柔软,这会儿突然来了一句,“我给你做引荐人,你入个党?”
林岚一愣,随即一本正经道:“入党当然好,就是……还得交党费,不如……以后再说?”三哥你不能心血来潮啊。
她现在也没正经工作,也不提干不干嘛的,入了党还得交党费,多不划算啊。实在是前世作为一名群众已经自由散漫习惯,入党以后总觉得非常高大上,必须思想觉悟高,还得严格要求自己,万一不让睡懒觉呢——
不过韩青松显然从来不担心那个,当天晚上软硬兼施逼着林岚把入党申请书写了,介绍人韩青松和韩永芳。等交上申请书,支部通过就会确定为积极分子,她每个月每个季度都需要汇报思想工作。
如果没有意外,两年左右就可以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住了两日,大旺把小新送回去。
这几天韩永芳采纳二旺的建议,和大队长带领社员们一起在村里挖排水沟,东西南北挖几条通到村外河里,各胡同的住户们再挖一条公用的通到街上水沟里,谁家地段谁家维护,以防淤塞。
这个是没有工分的,因为并非种地也非修水利,而是村里生活便利设施,需要社员们积极主动。结果有人不乐意动弹,对他们来说上工是给大队干的,就得有工分。
不给工分谁干?
而且好些天不下雨了,天天大太阳热辣辣的,哪里来的大雨?
还灌包,别干死就行了。
因为不给工分,都是靠自觉出工,起码三分之一的人不爱动弹。
韩永芳倒是也没发脾气,只领着愿意出工的人把街上集体排水沟挖好,再让各家挖自己门前的。
等挖好集体排水沟,韩永芳召开大队干部开了个会,统一决定,“挖沟没有工分,没挖沟的扣工分。”
这下懒汉们可急了,凭啥你自己说了算?谁说俺们不挖的?你没让俺们挖啊。
可惜在山咀村闹事是没有用的。
紧接着又连下三天大雨,哗哗的瓢泼一样,那些没及时挖排水沟的一下子遭了秧。很多人家房屋低矮,大雨排不出去,院子里的水就倒灌进屋里。这下好了,再也不用喊挖排水沟,各家都积极地冒雨疏通门前、房侧的水沟,千万不能堵了淤了的。
以前干维护这种村里的共用设施,总是出工分还干不好,经过这件事以后,一个个比谁都积极,因为不只是扣工分还可能遭殃啊。有时候损失会比收获更让人积极行动起来。
事后韩永芳痛快得很。
虽然他厉害,社员们都怕他,但是他讲道理,按照条条框框来。如果社员们没违反规则,他也不好动鞭子。因为是集体经济,集体劳动,大事小事都是干部安排,社员们自己没有自主权,久而久之也养成他们不想动脑子不想主动劳动的习惯。一切都要干部带头才行,一切劳动都要给工分才行,否则就是白劳动。似乎劳动是给集体给大队给干部干的,并不是给自己。
这种情况下,义务劳动就非常难以展开,毕竟法不责众。
这下好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一个个挨了灌才知道挖水沟,维护水沟。
韩永芳再要求他们维护自家附近的路面,雨后要及时修整压平,农闲时间去捡石子之类的铺垫自家院子和门前的路,现在社员们就比较痛快,一说就响应。
也有人咂摸过味儿来,谁这样坏啊,知道下雨不吭声,非憋着劲淹了他们。
当然是二旺同学,他听收音机知道最近各地都大暴雨,虽然他们这里还没有,但是按照夏季季风的走向那是早晚的事儿啊。下大雨的概率很大的,所以他跟韩永芳建议挖排水沟,修河沿,总不能还跟往年似的,一下雨整条街踩得拔不出脚来吧?
尤其村后头那些人家。
韩永芳和他一拍即合,既能治治那些不想出力只想坐享其成的自私鬼,还能给他们一个教训。
二旺直接成了韩永芳的支书顾问,时不时地就找他去聊聊。有时候还让老婆子炒俩鸡蛋,炒个花生米,他喝小酒,二旺喝甜水,爷俩对着唠嗑聊聊。连大队长看着都眼热,多年的老伙计,居然撇下他跟小伙计玩儿去,哎,无比惆怅啊。
韩永芳把自己最好的一支钢笔送给二旺,鼓励他,“孩子,好好读书,蛮力十个里面就有一个,聪明的脑瓜和好学问可是万里挑一的。”
二旺自然答应,这钢笔青云叔都眼馋好久呢,没想到爷爷给他了。
二旺告辞韩永芳,拿着钢笔喜滋滋地回家。
林岚正在家里和霍缘说话。
霍老师和韩青平时常来家访,她为了小旺,韩青平为大旺和三旺。见到二旺,霍缘也夸他,“麦穗和二旺真是好孩子。”
林岚在夸孩子方面,尤其当着外人,也向来不吝啬的,“这俩孩子不但省心,还能帮我理家,要不是他们,我哪里有时间出门啊。”
一家七口人,吃饭洗洗涮涮里里外外收拾一下,就得一个人从早到晚的忙活,要是不讲究脏乱点也就算了,偏偏林岚还忍不住。所以林岚是真的觉得自家孩子很能干,帮了爹娘很大的忙。
二旺反而有点不好意思,娘越夸他,他越注意低调,跟霍缘问好,就去东间找麦穗写作业看书去。
霍缘对林岚道:“林队长,是不是给孩子起个大名?”
毕竟也高年级了,以后去公社读初中总不能还喊小名吧。
林岚想了想,“他们有大名的,旺国,旺军,旺民,旺家,闺女就叫麦穗。他们如果自己不喜欢大了也可以自己改喜欢的嘛。”
反正现在人际关系简单,改名字也容易,公安局跑一趟就差不多。林岚觉得如果想改,等高中或者大学以前改,都很容易,这个不是问题。
林岚考虑孩子的名字是原主起的,只要没有恶意和歧义,一直叫下去也挺好的。
霍缘见了这么说,想想也是。
聊了一会儿孩子,霍缘就说到了工农兵学员的事儿。
她抑制不住自己的惊讶,“林队长,我的申请通过了,真的好意外。”
林岚笑道:“这有什么意外的啊,咱们大队当时报三个,但是公社的意思可能一个也选不中,这个要多条件审核的。你能通过,这就说明你够努力进步,是你和大队的功劳。”
霍缘还是不敢相信呢,前阵子韩永芳把申请书交给她,她抱着随便填填的心态,毕竟自己家庭普通也没关系,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在音乐美术上有点特长,来山咀村下乡也只能种地,连老师也轮不到的。
没想到竟然轮到让她去上大学。
她自己也搞不清楚还问韩青平,“韩老师,你说是不是林队长帮我啊?”
韩青平让她别多想,如果说关系好,那他和林岚关系不是更好?要帮也先帮他啊。他让她不要有任何负担,只管好好读书去就是。
霍缘也不富裕,东西没的,但是感谢的意思还是要表示一下,她就大队干部走一圈,然后借着家访名义来找林岚。
林岚让她也不要有负担,“如果有什么困难只管跟大队提,等毕业后也要回来这里,一切都好说。”林岚寻思霍缘毕业回来,自然不会再教村小学,去公社教初中没问题的。
霍缘却有些惭愧的,其实如果说认真也就是后来这两年。林岚家的孩子入了学以后,他们学校才正儿八经起来。以前孩子不认真学,老师也懒得认真教,反正一得空他们就回家干活儿。
尤其小旺上学以后,霍缘才觉得挺有意思,还有人乐意学音乐美术呢。
林岚又问了问,知道霍缘被分派的是生物专业,学校是省开办的工农兵大学,学制两年。这时候工农兵大学都是为了政治、生产需要而培养专科人才,并没有艺术专业,生物专业也不错。
她知道霍缘家条件不行,要脱产去上大学根本没有足够的口粮,所以还需要大队帮忙解决。好在被选上的工农兵学员,政府有津贴,去学校一个月发18.5元,大队再一个月补贴三十斤口粮足够的。不过大队补贴的口粮,需要霍缘毕业回到公社工作用工资来偿还。
去学习当然是好事,霍缘就是有点放心不下小旺,她就跟林岚商量,“林队长,我有个堂妹专门学音乐在文工团工作的,今年也需要下乡,我想邀请她过来当小学老师。”
林岚自然同意,“那感情好啊,人家乐意来,我们就怕委屈人家。”
霍缘笑道:“怎么会委屈呢,既然必须下乡,咱们这里可比有些地方好呢。”
韩永芳当然也乐意,有霍缘这个老师,村里孩子们上学都格外有意思呢。
于是霍缘就写了一封信,让自己堂妹霍红珍跟着这一批知青下乡来山咀村。
七月下旬,大学报名霍缘就带着山咀村的祝福去省城读书,而新一批知青也下乡来到山咀村。
这日林岚骑自行车去了一趟林梅家,看看他们大队的织布点。燕燕在那里做得很顺手,日常住在林梅家,和巧巧处的比较好。巧巧和好男也上学,巧巧一边读书一边织布,就连郑耀祖都勤快起来,给设计简单提花样。织女们织布简单,织出来还好看,很受社员们欢迎。如今供销社都开始试卖他们的布,县里的纺织厂也在接洽要跟他们合作。
唯一的问题就是产量限制,毕竟原料、人工以及政策各项都限制,但是林岚觉得在文革结束以前还是不错的。
她回家经过大队的时候被人喊住,“林队长,你来!”
林岚看是大队长,她就骑车拐过去,下了车子,“大队长,什么事儿?”
大队长:“咱们村新知青到了,这一次下来的比较多,一共有八九个呢。”
林岚惊讶道:“这么多?”往年也就是两三个,顶多三四个,今年这是咋了,竟然分下来这么些。
林岚想起霍缘的堂妹霍红珍来,她就想去看看。
她去了大队,发现那里乱哄哄的,一边挤着十来个人。有的在那里说话,有的轻松说笑,有的默默流眼泪,还有拉着脸一副生无可恋表情的。这些她都能理解,如果准备好下乡的,见到认识的人自然开心,如果没准备好或者是不得不下乡的,自然是万般委屈不甘心的,哭两声也是可以的,毕竟都是些十六七岁的年轻人。
角落有个白衣黑裤的少年,眉眼俊秀,气质温润,一派书生气,在昏暗的屋子里很显眼。
林岚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她刚想问问谁是霍红珍,就被董槐花拉过去。
董槐花和大队长负责接待知青给他们安排住处,她正头大呢。山咀村没有知青点,知青都插队住在老乡家里,当地大队接待知青基本都这样,没有盖知青点的,全是安排在老乡家里。
住在社员家里,一个月给一块钱算是房租。
其实很多社员眼热的,毕竟一个知青住家里,一个月可以得一块钱的住房补贴呢。如果招待知青在家吃饭,一天还有一斤粮票加八分钱补贴呢。而且知青有见识,和城里有关系,能弄到不少乡下没有的票,结婚干嘛的请他们买点东西都方便。
这一次谁家如果能招待下八九个知青,一年只住宿就得一百多块钱,那可是了不起的一笔钱。
可惜他们没这个能力。他们家就那么两间屋子一盘炕,家里大人孩子挤一起都几乎睡不下,根本挤不下外人。
而且也得知青乐意,毕竟有些社员家有脏又臭,全家挤在一个炕上,知青去了也没单独房间,要和他们睡一个炕,一般人受不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