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玉玺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八七章
听说陆侯要开课, 穆安之先是表扬了杜长史一番,决定多招些近臣一起去观看陆侯练兵, 连华长史他也叫上了,还对华长史说, “你要不爱去, 家里有爱热闹的孩子带上, 说不定家里孩子有好武的哪。”
华长史笑,“老臣家祖坟上怕没长那青青苗儿,一起随殿下开个眼界还罢了。”
其实, 读书人最狡诈, 他们知道战场危险, 于是千金之体, 坐不垂堂。即便在乱世,他们也是跟在将军身边出坏主意的那个, 因为不用上战场, 他们保全性情的机率比武将可高得多。待天下太平,他们还要武将名刀归鞘,他们还要讲究个满朝朱紫贵、俱是读书人啥的。反正他们心眼儿多, 口才好,世间道理还不都是凭他们说去的。
所以,甭看陆侯权势赫赫,要说没羡慕之心,那也不可能。但华长史依旧给家里定的宗旨是:咱书香世宦之家,咱安安稳稳的读书吧。
诸如裴如玉陈简这俩年轻状元就没有这等老成沉稳的心肠, 俩人委实跟着认真看了几天,一些常规的战事防备俩人都懂,虽科举不考兵书,可就凭两家门第,少时兵书也读过几卷。但是,涉及到战阵之类,两人就不成了。
他俩也不强求,直接就有自知知明的告退了。
主要是,眼瞅世道要乱,懂点攻守的知识也是必要的。可他俩毕竟不是武将,太深奥的便不强求。
最后一直听陆侯将的就是胡安黎、江珣、穆庆、以及杜长史,还有……穆安之。
大家对穆安之的评价,少时顶多说句温文尔雅,意思是脾气好。待后来穆安之性情大变,那评价便不大好了,譬如狂躁的话也有人说。待穆安之成亲当差,则转为了铁面铁心、无私无情……
对于穆安之的才学,多是顺嘴一说的口水话。堂堂皇子,谁敢说才学不好。反正皇子又不用科举,也没什么标尺来衡量,那就是好呗,看身份也得夸好哪。
于是,哪怕杜长史华长史这两位穆安之身边的近臣,也不敢说自己殿下才华横溢,他俩知道殿下是个好人,殿下十分英明,他们也真心效忠殿下,但这跟才华横溢不一样,那是说人才学的。
华长史是看两天热闹就回去当差了,他老人家半点不懂兵事。穆安之倒是常来,却也不能一课不落,临年事情多,有些时候,穆安之必需得露面。但穆安之竟然能赶得上进度,他偶尔与陆侯说起兵事,无不切中要害。
杜长史多机伶的人哪,他送酒给陆侯时都说,“我家殿下真是不世出的奇才,我看殿下像陆叔你说的帅才。”先时他管陆侯叫哥的,谁晓得叫唐墨听到,唐墨顿时头发眉毛倒竖,说杜长史充大辈,明明跟他一辈,竟敢叫他岳父大哥,难不成以后他要管杜长史叫叔不成!
唐墨坚决不依,杜长史只得给自己矮上一辈。
杜长史简直无奈,他跟他哥差了十几岁,明明就属于年少辈高的那一类,而且,陆侯年纪又不老,叫叔什么的,还真有些别扭哩。
不过,谁叫唐墨放了狠话,威胁杜长史再敢喊他岳父哥,他就见天在岳父耳朵根说杜长史坏话,破坏杜长史跟岳父的关系。
这可太狠了,杜长史怕了这耳边风,只得降辈改口。
陆侯也深有同感,“嗯,殿下的确天资过人。”
若这话让裴如玉听到,裴如玉肯定会特傲慢的说一句,“你们才知道啊!”裴如玉对兵法一途兴致一般,少时出于好奇也读过几本兵书,真正喜欢兵法的是穆安之,不过,唐师傅那古板的,言说兵事不祥,文章多是往春闱一路引导,反正他自己个儿就是正经大儒,一路考上来的。再其他就是陶冶性情的琴棋书画那些,穆安之少时是下过苦功的。好在,他也只是在穆宣帝这里迂了一点,再加上有裴如玉这个老友,裴如玉少时眼高于顶,再加他自己也才高八斗,于是,人就有些刻薄,裴如玉私下常嘀咕唐师傅,唐师傅越不教的,他越是出宫时悄悄买了带回宫给穆安之看,那啥,俩人还偷偷在被窝里一起看过民间街上卖的带点儿颜色的话本子。
只是话本子品质一般,裴如玉觉着人家写的不好,他还自己换个名儿写过好的,在坊间也是大大有名。这事儿裴如玉没宣传过,但就是给人知道也不跌份,百年前一位名相苏相,年轻时就爱写话本子,如今犹在传唱的《紫金传》就是苏相所书。
裴如玉主要是低调,他爱写就写了。
所以,穆安之彼时喜兵法,该读的书他也读了。
只是,彼时年少,未曾当年栽下的种子,如今一场春雨便开始生根发芽抽出嫩嫩的枝条。
也许,这便是学识的妙处。
陆侯这课堂,北疆军里的几位大将也来听过,不过,纪将军等人来过一回就不来了,陆侯讲的这些,他们早听过。
说来陆侯真乃心胸过人,陆侯的兵法传自睿侯,睿侯是受老国公的指点。那不是普通的指点,柳家世代将兵,人家的兵法是历代先人积累,祖传兵书就有十二卷,老国公是把一整套兵书传给睿侯的,睿侯自己名将之资,在这十二套兵书上又添了自己戎马一生的心得记录,如此便汇总成了十三卷。
陆侯从来不掖着藏着,手下将领看谁有不足,他就指点一二,再赠两卷兵书什么的。学呗,做大将军之人,谁还怕手下将军太有本事不成?
这也是陆侯在北疆军中威望极高的原因,这年头,学了人家的兵书,就相当于有师徒之实。
说着就到了祭天地祖宗的日子,穆安之身为就藩的藩王,还是第一次大祭,自然办的颇是排场。新伊城的官员,凡五品以上的,都要跟随亲王殿下去行祭礼。
不知是不是穆安之日有所思,祭礼前朝廷给北疆的年下赏赐也到了,其中还有穆宣帝写给穆安之的书信以及蓝太后写给李玉华的书信。
蓝太后主要是就李玉华怀有双生之事表示了大大的满意,所以,慈恩宫的东西都是赏给李玉华的。还有极小一部分是赐给穆惜今穆惜怡兄妹以及穆庆的,这三人都是宗室子孙。比如郡王妃、信安郡主、大姑娘这三人,按理也是皇亲,却是半点赏赐皆无。
... -->>
第二八七章
听说陆侯要开课, 穆安之先是表扬了杜长史一番,决定多招些近臣一起去观看陆侯练兵, 连华长史他也叫上了,还对华长史说, “你要不爱去, 家里有爱热闹的孩子带上, 说不定家里孩子有好武的哪。”
华长史笑,“老臣家祖坟上怕没长那青青苗儿,一起随殿下开个眼界还罢了。”
其实, 读书人最狡诈, 他们知道战场危险, 于是千金之体, 坐不垂堂。即便在乱世,他们也是跟在将军身边出坏主意的那个, 因为不用上战场, 他们保全性情的机率比武将可高得多。待天下太平,他们还要武将名刀归鞘,他们还要讲究个满朝朱紫贵、俱是读书人啥的。反正他们心眼儿多, 口才好,世间道理还不都是凭他们说去的。
所以,甭看陆侯权势赫赫,要说没羡慕之心,那也不可能。但华长史依旧给家里定的宗旨是:咱书香世宦之家,咱安安稳稳的读书吧。
诸如裴如玉陈简这俩年轻状元就没有这等老成沉稳的心肠, 俩人委实跟着认真看了几天,一些常规的战事防备俩人都懂,虽科举不考兵书,可就凭两家门第,少时兵书也读过几卷。但是,涉及到战阵之类,两人就不成了。
他俩也不强求,直接就有自知知明的告退了。
主要是,眼瞅世道要乱,懂点攻守的知识也是必要的。可他俩毕竟不是武将,太深奥的便不强求。
最后一直听陆侯将的就是胡安黎、江珣、穆庆、以及杜长史,还有……穆安之。
大家对穆安之的评价,少时顶多说句温文尔雅,意思是脾气好。待后来穆安之性情大变,那评价便不大好了,譬如狂躁的话也有人说。待穆安之成亲当差,则转为了铁面铁心、无私无情……
对于穆安之的才学,多是顺嘴一说的口水话。堂堂皇子,谁敢说才学不好。反正皇子又不用科举,也没什么标尺来衡量,那就是好呗,看身份也得夸好哪。
于是,哪怕杜长史华长史这两位穆安之身边的近臣,也不敢说自己殿下才华横溢,他俩知道殿下是个好人,殿下十分英明,他们也真心效忠殿下,但这跟才华横溢不一样,那是说人才学的。
华长史是看两天热闹就回去当差了,他老人家半点不懂兵事。穆安之倒是常来,却也不能一课不落,临年事情多,有些时候,穆安之必需得露面。但穆安之竟然能赶得上进度,他偶尔与陆侯说起兵事,无不切中要害。
杜长史多机伶的人哪,他送酒给陆侯时都说,“我家殿下真是不世出的奇才,我看殿下像陆叔你说的帅才。”先时他管陆侯叫哥的,谁晓得叫唐墨听到,唐墨顿时头发眉毛倒竖,说杜长史充大辈,明明跟他一辈,竟敢叫他岳父大哥,难不成以后他要管杜长史叫叔不成!
唐墨坚决不依,杜长史只得给自己矮上一辈。
杜长史简直无奈,他跟他哥差了十几岁,明明就属于年少辈高的那一类,而且,陆侯年纪又不老,叫叔什么的,还真有些别扭哩。
不过,谁叫唐墨放了狠话,威胁杜长史再敢喊他岳父哥,他就见天在岳父耳朵根说杜长史坏话,破坏杜长史跟岳父的关系。
这可太狠了,杜长史怕了这耳边风,只得降辈改口。
陆侯也深有同感,“嗯,殿下的确天资过人。”
若这话让裴如玉听到,裴如玉肯定会特傲慢的说一句,“你们才知道啊!”裴如玉对兵法一途兴致一般,少时出于好奇也读过几本兵书,真正喜欢兵法的是穆安之,不过,唐师傅那古板的,言说兵事不祥,文章多是往春闱一路引导,反正他自己个儿就是正经大儒,一路考上来的。再其他就是陶冶性情的琴棋书画那些,穆安之少时是下过苦功的。好在,他也只是在穆宣帝这里迂了一点,再加上有裴如玉这个老友,裴如玉少时眼高于顶,再加他自己也才高八斗,于是,人就有些刻薄,裴如玉私下常嘀咕唐师傅,唐师傅越不教的,他越是出宫时悄悄买了带回宫给穆安之看,那啥,俩人还偷偷在被窝里一起看过民间街上卖的带点儿颜色的话本子。
只是话本子品质一般,裴如玉觉着人家写的不好,他还自己换个名儿写过好的,在坊间也是大大有名。这事儿裴如玉没宣传过,但就是给人知道也不跌份,百年前一位名相苏相,年轻时就爱写话本子,如今犹在传唱的《紫金传》就是苏相所书。
裴如玉主要是低调,他爱写就写了。
所以,穆安之彼时喜兵法,该读的书他也读了。
只是,彼时年少,未曾当年栽下的种子,如今一场春雨便开始生根发芽抽出嫩嫩的枝条。
也许,这便是学识的妙处。
陆侯这课堂,北疆军里的几位大将也来听过,不过,纪将军等人来过一回就不来了,陆侯讲的这些,他们早听过。
说来陆侯真乃心胸过人,陆侯的兵法传自睿侯,睿侯是受老国公的指点。那不是普通的指点,柳家世代将兵,人家的兵法是历代先人积累,祖传兵书就有十二卷,老国公是把一整套兵书传给睿侯的,睿侯自己名将之资,在这十二套兵书上又添了自己戎马一生的心得记录,如此便汇总成了十三卷。
陆侯从来不掖着藏着,手下将领看谁有不足,他就指点一二,再赠两卷兵书什么的。学呗,做大将军之人,谁还怕手下将军太有本事不成?
这也是陆侯在北疆军中威望极高的原因,这年头,学了人家的兵书,就相当于有师徒之实。
说着就到了祭天地祖宗的日子,穆安之身为就藩的藩王,还是第一次大祭,自然办的颇是排场。新伊城的官员,凡五品以上的,都要跟随亲王殿下去行祭礼。
不知是不是穆安之日有所思,祭礼前朝廷给北疆的年下赏赐也到了,其中还有穆宣帝写给穆安之的书信以及蓝太后写给李玉华的书信。
蓝太后主要是就李玉华怀有双生之事表示了大大的满意,所以,慈恩宫的东西都是赏给李玉华的。还有极小一部分是赐给穆惜今穆惜怡兄妹以及穆庆的,这三人都是宗室子孙。比如郡王妃、信安郡主、大姑娘这三人,按理也是皇亲,却是半点赏赐皆无。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