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要知道在别的将领下,动辄打骂甚至杀头,二十军棍更是常事,对比起来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
连着三日,朱英一直在维持着基础训练,甚至连拉练负重跑都没有进行过,每天也是米饭管饱,肉食管够。
本来便是精锐的将士们,仅仅三天的时间,本来就精神的面貌,在整体气势上更上一层楼。
值得一提是五个千户。
这五位千户的表现比一般士兵都更加优异,几乎所有的体能训练都算是完全达成。
哪怕是曹炳这样的军二代,也从来没有叫苦过一次,最累的时候都在咬牙坚持。
询问过后朱英这才明白,原来所有的千户,包括大部分的百户,本身就练有武艺。
像曹炳这种,自小就被父亲曹震训练,站军姿在他看来,比练武时候站桩要轻松太多了,对于这样的训练根本没有需要提出异议。
操练的顺利,和这些千户,百户带头因素分不开来。
这着实让朱英非常省心。
.......
“大孙在军营里,今日是第几天了呢。”
晚膳过后,朱元璋批阅奏章之前,对一旁的刘和问道。
“回禀陛下,算上今日,已经是四天了。”刘和躬身说道。
“咱就知道,咱这大孙对于军事这方面的兴趣,远远要大于处理政事,平日里批阅奏章的时候,总是想着法子如何躲懒。”
“现在去了军营,天天就干操练的事情去了,不过咱看了昨日送来的奏章,大孙在政事上的处理,也越发熟悉了起来。”
朱元璋先是埋怨了几句,而后又忍不住夸赞起来。
“长孙殿下文成武就,这是秉承了陛下的天赋呢,在臣看来,日后必定是英明神武。”刘和奉承着说道。
显然对于夸赞大孙这套,朱元璋很是喜欢,眼角的皱纹都笑得堆在了一起。
闲聊几句后,朱元璋就开始批阅奏章。
只是没过多久,蒋瓛就过来了。
“禀告陛下,有关于以工代赈的三名涉事官员,已然全部逮捕,还请陛下示下。”
听到这话,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还示下什么,审讯过后,直接处死,而后将其罪行,传告至所有郡县。”
“若不是咱大孙仁慈,这些个官员个个都该死,咱就听大孙的意思,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此番过后,若是还有人从中贪污钱粮。”
“无论多少,尽皆处死。”
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其实早在锦衣卫上报关于地方郡县,在以工代赈这块,官员们情况的时候,朱元璋第一反应就是杀。
不过看到那些上奏的内容,就决定考校大孙一番,而后被大孙说服,目前只诛杀几个贪得厉害些的,其余先放上一放。
“咱大孙这次,可是要失望了哦,咱也得让他清楚,这些个贪官,一旦贪了第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次。”
“有的时候,单纯的仁慈,只有助纣为虐的可能。”
朱元璋冷漠的说道,之所以不杀,当然不是朱元璋改性了,只是借用这次机会,让大孙明白对于贪官要如何去处理。
说完后,朱元璋又问道:“关于被贪墨的钱粮,可都追回来了。”
蒋瓛道:“回禀陛下,三人所贪墨的钱粮全追回来了,甚至比我臣等锦衣卫记录的还要多些。可能是因为凉国公出面的缘故吧。”
“算他们识相。”朱元璋闻言说道:“按照他们这般贪墨的数额,便是满门抄斩都不为过。咱这大孙什么都好,在这方面像他奶奶父亲一般,过于善良了一些。”
按照原本的律法,这些贪官的妻儿都会受到连坐,妻妾女儿直接罚入教坊司,儿子等人则流放边疆。
但在商议的时候,大孙坚持罪过全部归纳到官员本身之上,这才让朱元璋退步。
作为后世来人,对于连坐制这等律法,心底里并不能接受。
当然完全放过贪官也肯定不行,至少贪官的家财大半都要充公。
“陛下,锦衣卫来报,长孙殿下先前通过驿站文书,下令到西域去取的物件,如今已经抵达京师。”
蒋瓛再次禀告道。
朱元璋闻言,眼睛顿时一亮,忙道:“快,立即派人去取,马上送到咱的面前来。”
“臣遵旨。”蒋瓛闻言,顿时出门急速离去。
朱元璋当然知道这次送来的物件是什么,便就是大孙所提到到的,关于自身被救时候,那破碎的布条。
要知道那可是能够证实朱英身份的铁证。
虽说现在直接让朱英上位,册封太孙也没有多大的关系,但若是铁证如山,信服者自然多谢。
这些证据,并不是朱元璋要展示给大臣们看的,那些个文臣,也没啥否认的资格。
主要还是展示给自己的皇子皇孙,以及诸多藩王塞王。
在朱元璋的心中,还是希望整个老朱家大家庭要和睦起来。
朱英的出现,冲击最大的就是这些亲王了,或许明面上不说,心底里很可能不认可。
当有了布条作为铁证的话,这般大家就无话可说了。
等待的时间总是要过得慢些,朱元璋已经没有心思再去批阅奏章了。
总是下意识的看着门口,是不是的端起茶杯喝上一口,哪怕他明白,蒋瓛出门还不过十来个呼吸。
左顾右盼良久,蒋瓛终于手提一麻布包裹的木盒赶来,便是如同武艺高强的蒋瓛,此刻也忍不住喘着粗气,显然全程都在奔驰之中。
看着蒋瓛手里的木盒,朱元璋直接起身,不待蒋瓛回话直接按捺不住走了过去,拿过蒋瓛手里的木盒。
看着手中的木盒,朱元璋的情绪都变得有些动荡起来。
本身朱元璋的性格,就是猜忌,多疑。
只是对大孙的爱,把这一切都压制下来了,同时也控制心中有不好的想法,甚至自我催眠,大孙就是真大孙,绝不可能是假的。
孝陵陵墓挖掘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朱元璋,让他越发认定大孙的真实身份。
现在再加上布条的佐证,便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这一刻,朱元璋拿着木盒的手,都忍不住微微颤抖。
打开布条后,里面出现了一个精致的木盒,上面的雕纹表示着本身的不凡,放在民间也算是名贵之物,少说也得数两白银才能买到。
从这上面,朱元璋可以看出大孙对布条的看重程度。
如同捧着瓷器一般,朱元璋轻轻的打开,生怕自己动作不当导致里面的东西给碎裂开来。
实则哪怕是直接摔在地上,一块布能有多大的损伤。
木盒无锁,直接就能开启,打开后,一块有些老旧的绸缎,出现在朱元璋的眼前。
“没错,没错,是它,就是它。”
拿起布条的那一刻,朱元璋整个人都开始颤抖起来,情绪也变得激动非常。
在旁人眼中这只是一块破布,但朱元璋看着上面金丝的绣字,知道那就是自己的大妹子,一针一刺的绣出来的。
当时大妹子在刺绣的时候,因为病倒的缘故,所以除了简单的三个名字,并没有其他的图案。
要知道在很多小孩的肚兜上,多数都是有着大量刺绣的图案,这件白色的肚兜则是完全不同。
粗糙的大手,抚摸着布条上的金丝刺绣,感受丝滑绸缎上的金丝,在朱元璋的眼中,曾经的大妹子模样,仿若浮现在了眼前。
一些零碎的回忆,在脑海中不断的闪过,所有的一切,恍若便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就好像现在的朱元璋,去到坤宁宫里,大妹子正在等着自己一同就寝。
良久回过神来时,此刻朱元璋的脸颊,已然是老泪纵横。
旁边蒋瓛控制着自己的呼吸,刘和也是静悄悄的。
作为陛下的贴身侍卫和贴身太监,他们对于陛下现在的情况非常理解,也见过了太多次。
皇后驾崩后,每到深夜,陛下经常会嚎啕大哭,悲伤不已。
在太子殿下薨逝后,突然又变得极为冷漠,任何时候都像是万古不化的寒冬般。
直到长孙殿下的出现,才让陛下重新恢复了笑容。
“快,叫宁妃过来,宁妃和大妹子最为熟悉,这上面的刺绣手法,宁妃定然清楚。”朱元璋突然说道。
得到谕令的刘和,赶忙安排宦官传唤宁妃。
“前些日子宁妃对大孙还有些怀疑,待看了这刺绣后,想来便可以直接认定了。”
朱元璋口中念叨着。同时摸着手中刺绣,这样让他好像是感受到了大妹子的存在。
此时的后宫中,宁妃正在寝宫里,看着一些太医院的相关记载。
那泛黄的纸张,表达出经历过的年月,这些记载皆是十年前太医院的存根,是跟当时朱雄英有关。
是宁妃安排人,从太医院取出来的。
宁妃心思缜密,在知晓了朱雄英的存在后,心中有些怀疑但没多想,本意就是打算按照陛下的吩咐,见到朱雄英后再说。
但在吕氏的提醒下,就感觉到了不对劲。
这些猜测宁妃当然不敢和陛下直接说,只好自己从太医院将曾经有关朱雄英病症的记载调取出来。
这十多张纸上,就是当时十多位太医诊断朱雄英的结果。
其中无一例外,诊断结果均为眼中的先天心症。
翻开一旁的医书,宁妃借着烛火仔细研读,上面正是关于先天心症的描述。
“先天心症,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可养之不可断之。”
意思便是一旦发作,当天就没了,只能疗养但没有办法根治。
一旦患了这等病症,一辈子都是如此,稍有不注意,就会死亡。
看到这里,宁妃的眼神变得有些深邃起来。
就在此时,屋外有太监禀告,陛下急召。
宁妃闻言,立即起身,在宫女太监的随同下,朝着乾清宫过去。
从后宫到乾清宫不算远,没多久宁妃就过来了。
进门就看到陛下手里正拿着一块破碎的布条,书案上摆放着一个木盒。
“宁妃,快快过来,你给咱看看,此物是不是大妹子亲手刺绣而成的。”朱元璋急切的招呼说道。
在刺绣这方面,宁妃也算是大家,很是懂行。
宁妃虽然不明白陛下的意思,不过还是走上前接过布条,仔细的查看起来。
“这,这怎么可能。”
只是入眼,宁妃顿时就惊呼一声,语气中充满着不可置信。
“如何,如何,是不是大妹子绣的那块。”朱元璋见到宁妃有些失态的惊呼,赶忙追问道。
“陛下稍等,待臣妾好生观摩一番。”宁妃听到朱元璋的声音,这才从震撼中回过神来。
借着烛火的光芒,仔细向着刺绣的针线手法看去。
刚才之所以有被震撼道,完全是因为这块破碎布条,对于宁妃来说无比的熟悉。
当年为朱雄英尸身更换衣物,宁妃对于那块白肚兜再为熟悉不过。
当时马皇后病倒在床上,坚持自己给孙儿绣字,宁妃陪在身边,多次提出自己帮忙,被马皇后拒绝。
对于这块白肚兜,宁妃远比朱元璋要更加的熟悉。
尤其是刺绣所涉及到的阵法,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表现的形式完全不一样。
刺绣是所有大家闺秀必须学会的一门手艺,在后宫刺绣更是尤为重要。
刺绣针法中极为繁杂,有抋绒针,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
又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等四大名绣,在此之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和苗绣等等。
也就是说,每个人刺绣针法的习惯,将会因为自身的喜爱和习惯,刺绣的表达将会完全不同。
在刺绣高深大家眼里,甚至能通过刺绣的手法,辨认出所属传承。
如宁妃马皇后这等刺绣大家,相互之间更是极为熟悉。
现在宁妃所查看的,正是这金丝刺绣上的针法,下针,收口等等方面。
仅仅这个有些损坏的‘英’字,就让宁妃足足查看了半盏茶的功夫,这是因为宁妃的反复推敲,也跟不够明亮,眼神近视有关。
当宁妃将布条放下后,便郑重的对着朱元璋说道:“陛下,这布条上的刺绣,便就是姐姐所绣,这块布,是当年雄英薨逝,臣妾亲手为其换上,绝不会有假。”
听到这话,朱元璋忍不住问了一句:“宁妃可能确定。”
“万分确定,绝不会有差错,这般技艺除了姐姐,这世上臣妾再未见过,且还是白肚兜绣字,世上独一无二。”
宁妃语气肯定的说道。
听到这里,朱元璋不由笑颜逐开,脸上带着泪痕,却高兴地如个孩子般。
而后对宁妃说道:“你可知道咱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个布条嘛。”
宁妃只是微微沉吟,就开口问道:“莫非是雄英那里。”
“没错。”
听到宁妃的疑惑,朱元璋直接肯定回道,而后有些感叹般的说道:
“咱最初跟大孙见面的时候,但见容颜便极为震惊,立即询问大孙的情况。”
“当时的大孙谨慎,假意告诉咱是有父母的,还说自己已然二十,和大孙的年龄不符,咱自然不能相信,便就安排锦衣卫详细调查。”
“果真被咱给查出来了,大孙只是那家的养子罢了,且就是在南京城外,长江边上被捡到的。”
“当时大孙还跟咱争执,说是咱大孙是埋在土里,他是给人沉了江,不相同。”
“这不,孝陵陵墓挖掘出来后,咱大孙就无话可说了,嘿嘿嘿。”
朱元璋像是对着宁妃说,又像是对着自己说道,语气极为得意。
看着陛下惊喜激动,仿若证据确凿,没见过朱英的宁妃,眼神中闪过微不可查的怀疑。
因为没见过朱英的长相,对于陛下口中的极为相似,宁妃不明白是什么样的感觉,尤其是在刚才。
宁妃正好在看关于先天心症的记载,怀疑的种子已然是种下。
只是现在的宁妃,也不知道怎么跟陛下去述说。
布条是真布条,雄英就一定是真雄英吗。
这个时候的宁妃,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若是有人在河边发现了雄英,且也发现了雄英的身份,且这人还是大明的敌人。
而后寻一个年岁差不多,和太子差不多模样的孩童,最后制造出这么一场惊天的阴谋。
之所以用了十年,待太子薨逝才过来,于宁妃看来,便就是因为一直在人海茫茫中寻人,寻到之后,定然暗中进行培养。
不过即便如何代替,那先天心症可是替换不了的。
“宁妃,在想啥这般出神呢,是不是现在就想见着雄英这孩子了,你先别急,咱本想让他快些过来,不过之前咱给了大孙五千人马,大孙此刻正在军营里。”
“待他处理完军营的事情,咱就立马让他来见你。”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听到这话,宁妃正欲开口,突然脑海中灵关闪过,转而说道:
“陛下既然早就知道了雄英所在,为何不滴血认亲呢,若是能合,谁还敢说闲话。”
/>
要知道在别的将领下,动辄打骂甚至杀头,二十军棍更是常事,对比起来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
连着三日,朱英一直在维持着基础训练,甚至连拉练负重跑都没有进行过,每天也是米饭管饱,肉食管够。
本来便是精锐的将士们,仅仅三天的时间,本来就精神的面貌,在整体气势上更上一层楼。
值得一提是五个千户。
这五位千户的表现比一般士兵都更加优异,几乎所有的体能训练都算是完全达成。
哪怕是曹炳这样的军二代,也从来没有叫苦过一次,最累的时候都在咬牙坚持。
询问过后朱英这才明白,原来所有的千户,包括大部分的百户,本身就练有武艺。
像曹炳这种,自小就被父亲曹震训练,站军姿在他看来,比练武时候站桩要轻松太多了,对于这样的训练根本没有需要提出异议。
操练的顺利,和这些千户,百户带头因素分不开来。
这着实让朱英非常省心。
.......
“大孙在军营里,今日是第几天了呢。”
晚膳过后,朱元璋批阅奏章之前,对一旁的刘和问道。
“回禀陛下,算上今日,已经是四天了。”刘和躬身说道。
“咱就知道,咱这大孙对于军事这方面的兴趣,远远要大于处理政事,平日里批阅奏章的时候,总是想着法子如何躲懒。”
“现在去了军营,天天就干操练的事情去了,不过咱看了昨日送来的奏章,大孙在政事上的处理,也越发熟悉了起来。”
朱元璋先是埋怨了几句,而后又忍不住夸赞起来。
“长孙殿下文成武就,这是秉承了陛下的天赋呢,在臣看来,日后必定是英明神武。”刘和奉承着说道。
显然对于夸赞大孙这套,朱元璋很是喜欢,眼角的皱纹都笑得堆在了一起。
闲聊几句后,朱元璋就开始批阅奏章。
只是没过多久,蒋瓛就过来了。
“禀告陛下,有关于以工代赈的三名涉事官员,已然全部逮捕,还请陛下示下。”
听到这话,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还示下什么,审讯过后,直接处死,而后将其罪行,传告至所有郡县。”
“若不是咱大孙仁慈,这些个官员个个都该死,咱就听大孙的意思,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此番过后,若是还有人从中贪污钱粮。”
“无论多少,尽皆处死。”
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其实早在锦衣卫上报关于地方郡县,在以工代赈这块,官员们情况的时候,朱元璋第一反应就是杀。
不过看到那些上奏的内容,就决定考校大孙一番,而后被大孙说服,目前只诛杀几个贪得厉害些的,其余先放上一放。
“咱大孙这次,可是要失望了哦,咱也得让他清楚,这些个贪官,一旦贪了第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次。”
“有的时候,单纯的仁慈,只有助纣为虐的可能。”
朱元璋冷漠的说道,之所以不杀,当然不是朱元璋改性了,只是借用这次机会,让大孙明白对于贪官要如何去处理。
说完后,朱元璋又问道:“关于被贪墨的钱粮,可都追回来了。”
蒋瓛道:“回禀陛下,三人所贪墨的钱粮全追回来了,甚至比我臣等锦衣卫记录的还要多些。可能是因为凉国公出面的缘故吧。”
“算他们识相。”朱元璋闻言说道:“按照他们这般贪墨的数额,便是满门抄斩都不为过。咱这大孙什么都好,在这方面像他奶奶父亲一般,过于善良了一些。”
按照原本的律法,这些贪官的妻儿都会受到连坐,妻妾女儿直接罚入教坊司,儿子等人则流放边疆。
但在商议的时候,大孙坚持罪过全部归纳到官员本身之上,这才让朱元璋退步。
作为后世来人,对于连坐制这等律法,心底里并不能接受。
当然完全放过贪官也肯定不行,至少贪官的家财大半都要充公。
“陛下,锦衣卫来报,长孙殿下先前通过驿站文书,下令到西域去取的物件,如今已经抵达京师。”
蒋瓛再次禀告道。
朱元璋闻言,眼睛顿时一亮,忙道:“快,立即派人去取,马上送到咱的面前来。”
“臣遵旨。”蒋瓛闻言,顿时出门急速离去。
朱元璋当然知道这次送来的物件是什么,便就是大孙所提到到的,关于自身被救时候,那破碎的布条。
要知道那可是能够证实朱英身份的铁证。
虽说现在直接让朱英上位,册封太孙也没有多大的关系,但若是铁证如山,信服者自然多谢。
这些证据,并不是朱元璋要展示给大臣们看的,那些个文臣,也没啥否认的资格。
主要还是展示给自己的皇子皇孙,以及诸多藩王塞王。
在朱元璋的心中,还是希望整个老朱家大家庭要和睦起来。
朱英的出现,冲击最大的就是这些亲王了,或许明面上不说,心底里很可能不认可。
当有了布条作为铁证的话,这般大家就无话可说了。
等待的时间总是要过得慢些,朱元璋已经没有心思再去批阅奏章了。
总是下意识的看着门口,是不是的端起茶杯喝上一口,哪怕他明白,蒋瓛出门还不过十来个呼吸。
左顾右盼良久,蒋瓛终于手提一麻布包裹的木盒赶来,便是如同武艺高强的蒋瓛,此刻也忍不住喘着粗气,显然全程都在奔驰之中。
看着蒋瓛手里的木盒,朱元璋直接起身,不待蒋瓛回话直接按捺不住走了过去,拿过蒋瓛手里的木盒。
看着手中的木盒,朱元璋的情绪都变得有些动荡起来。
本身朱元璋的性格,就是猜忌,多疑。
只是对大孙的爱,把这一切都压制下来了,同时也控制心中有不好的想法,甚至自我催眠,大孙就是真大孙,绝不可能是假的。
孝陵陵墓挖掘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朱元璋,让他越发认定大孙的真实身份。
现在再加上布条的佐证,便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这一刻,朱元璋拿着木盒的手,都忍不住微微颤抖。
打开布条后,里面出现了一个精致的木盒,上面的雕纹表示着本身的不凡,放在民间也算是名贵之物,少说也得数两白银才能买到。
从这上面,朱元璋可以看出大孙对布条的看重程度。
如同捧着瓷器一般,朱元璋轻轻的打开,生怕自己动作不当导致里面的东西给碎裂开来。
实则哪怕是直接摔在地上,一块布能有多大的损伤。
木盒无锁,直接就能开启,打开后,一块有些老旧的绸缎,出现在朱元璋的眼前。
“没错,没错,是它,就是它。”
拿起布条的那一刻,朱元璋整个人都开始颤抖起来,情绪也变得激动非常。
在旁人眼中这只是一块破布,但朱元璋看着上面金丝的绣字,知道那就是自己的大妹子,一针一刺的绣出来的。
当时大妹子在刺绣的时候,因为病倒的缘故,所以除了简单的三个名字,并没有其他的图案。
要知道在很多小孩的肚兜上,多数都是有着大量刺绣的图案,这件白色的肚兜则是完全不同。
粗糙的大手,抚摸着布条上的金丝刺绣,感受丝滑绸缎上的金丝,在朱元璋的眼中,曾经的大妹子模样,仿若浮现在了眼前。
一些零碎的回忆,在脑海中不断的闪过,所有的一切,恍若便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就好像现在的朱元璋,去到坤宁宫里,大妹子正在等着自己一同就寝。
良久回过神来时,此刻朱元璋的脸颊,已然是老泪纵横。
旁边蒋瓛控制着自己的呼吸,刘和也是静悄悄的。
作为陛下的贴身侍卫和贴身太监,他们对于陛下现在的情况非常理解,也见过了太多次。
皇后驾崩后,每到深夜,陛下经常会嚎啕大哭,悲伤不已。
在太子殿下薨逝后,突然又变得极为冷漠,任何时候都像是万古不化的寒冬般。
直到长孙殿下的出现,才让陛下重新恢复了笑容。
“快,叫宁妃过来,宁妃和大妹子最为熟悉,这上面的刺绣手法,宁妃定然清楚。”朱元璋突然说道。
得到谕令的刘和,赶忙安排宦官传唤宁妃。
“前些日子宁妃对大孙还有些怀疑,待看了这刺绣后,想来便可以直接认定了。”
朱元璋口中念叨着。同时摸着手中刺绣,这样让他好像是感受到了大妹子的存在。
此时的后宫中,宁妃正在寝宫里,看着一些太医院的相关记载。
那泛黄的纸张,表达出经历过的年月,这些记载皆是十年前太医院的存根,是跟当时朱雄英有关。
是宁妃安排人,从太医院取出来的。
宁妃心思缜密,在知晓了朱雄英的存在后,心中有些怀疑但没多想,本意就是打算按照陛下的吩咐,见到朱雄英后再说。
但在吕氏的提醒下,就感觉到了不对劲。
这些猜测宁妃当然不敢和陛下直接说,只好自己从太医院将曾经有关朱雄英病症的记载调取出来。
这十多张纸上,就是当时十多位太医诊断朱雄英的结果。
其中无一例外,诊断结果均为眼中的先天心症。
翻开一旁的医书,宁妃借着烛火仔细研读,上面正是关于先天心症的描述。
“先天心症,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可养之不可断之。”
意思便是一旦发作,当天就没了,只能疗养但没有办法根治。
一旦患了这等病症,一辈子都是如此,稍有不注意,就会死亡。
看到这里,宁妃的眼神变得有些深邃起来。
就在此时,屋外有太监禀告,陛下急召。
宁妃闻言,立即起身,在宫女太监的随同下,朝着乾清宫过去。
从后宫到乾清宫不算远,没多久宁妃就过来了。
进门就看到陛下手里正拿着一块破碎的布条,书案上摆放着一个木盒。
“宁妃,快快过来,你给咱看看,此物是不是大妹子亲手刺绣而成的。”朱元璋急切的招呼说道。
在刺绣这方面,宁妃也算是大家,很是懂行。
宁妃虽然不明白陛下的意思,不过还是走上前接过布条,仔细的查看起来。
“这,这怎么可能。”
只是入眼,宁妃顿时就惊呼一声,语气中充满着不可置信。
“如何,如何,是不是大妹子绣的那块。”朱元璋见到宁妃有些失态的惊呼,赶忙追问道。
“陛下稍等,待臣妾好生观摩一番。”宁妃听到朱元璋的声音,这才从震撼中回过神来。
借着烛火的光芒,仔细向着刺绣的针线手法看去。
刚才之所以有被震撼道,完全是因为这块破碎布条,对于宁妃来说无比的熟悉。
当年为朱雄英尸身更换衣物,宁妃对于那块白肚兜再为熟悉不过。
当时马皇后病倒在床上,坚持自己给孙儿绣字,宁妃陪在身边,多次提出自己帮忙,被马皇后拒绝。
对于这块白肚兜,宁妃远比朱元璋要更加的熟悉。
尤其是刺绣所涉及到的阵法,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表现的形式完全不一样。
刺绣是所有大家闺秀必须学会的一门手艺,在后宫刺绣更是尤为重要。
刺绣针法中极为繁杂,有抋绒针,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
又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等四大名绣,在此之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和苗绣等等。
也就是说,每个人刺绣针法的习惯,将会因为自身的喜爱和习惯,刺绣的表达将会完全不同。
在刺绣高深大家眼里,甚至能通过刺绣的手法,辨认出所属传承。
如宁妃马皇后这等刺绣大家,相互之间更是极为熟悉。
现在宁妃所查看的,正是这金丝刺绣上的针法,下针,收口等等方面。
仅仅这个有些损坏的‘英’字,就让宁妃足足查看了半盏茶的功夫,这是因为宁妃的反复推敲,也跟不够明亮,眼神近视有关。
当宁妃将布条放下后,便郑重的对着朱元璋说道:“陛下,这布条上的刺绣,便就是姐姐所绣,这块布,是当年雄英薨逝,臣妾亲手为其换上,绝不会有假。”
听到这话,朱元璋忍不住问了一句:“宁妃可能确定。”
“万分确定,绝不会有差错,这般技艺除了姐姐,这世上臣妾再未见过,且还是白肚兜绣字,世上独一无二。”
宁妃语气肯定的说道。
听到这里,朱元璋不由笑颜逐开,脸上带着泪痕,却高兴地如个孩子般。
而后对宁妃说道:“你可知道咱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个布条嘛。”
宁妃只是微微沉吟,就开口问道:“莫非是雄英那里。”
“没错。”
听到宁妃的疑惑,朱元璋直接肯定回道,而后有些感叹般的说道:
“咱最初跟大孙见面的时候,但见容颜便极为震惊,立即询问大孙的情况。”
“当时的大孙谨慎,假意告诉咱是有父母的,还说自己已然二十,和大孙的年龄不符,咱自然不能相信,便就安排锦衣卫详细调查。”
“果真被咱给查出来了,大孙只是那家的养子罢了,且就是在南京城外,长江边上被捡到的。”
“当时大孙还跟咱争执,说是咱大孙是埋在土里,他是给人沉了江,不相同。”
“这不,孝陵陵墓挖掘出来后,咱大孙就无话可说了,嘿嘿嘿。”
朱元璋像是对着宁妃说,又像是对着自己说道,语气极为得意。
看着陛下惊喜激动,仿若证据确凿,没见过朱英的宁妃,眼神中闪过微不可查的怀疑。
因为没见过朱英的长相,对于陛下口中的极为相似,宁妃不明白是什么样的感觉,尤其是在刚才。
宁妃正好在看关于先天心症的记载,怀疑的种子已然是种下。
只是现在的宁妃,也不知道怎么跟陛下去述说。
布条是真布条,雄英就一定是真雄英吗。
这个时候的宁妃,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若是有人在河边发现了雄英,且也发现了雄英的身份,且这人还是大明的敌人。
而后寻一个年岁差不多,和太子差不多模样的孩童,最后制造出这么一场惊天的阴谋。
之所以用了十年,待太子薨逝才过来,于宁妃看来,便就是因为一直在人海茫茫中寻人,寻到之后,定然暗中进行培养。
不过即便如何代替,那先天心症可是替换不了的。
“宁妃,在想啥这般出神呢,是不是现在就想见着雄英这孩子了,你先别急,咱本想让他快些过来,不过之前咱给了大孙五千人马,大孙此刻正在军营里。”
“待他处理完军营的事情,咱就立马让他来见你。”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听到这话,宁妃正欲开口,突然脑海中灵关闪过,转而说道:
“陛下既然早就知道了雄英所在,为何不滴血认亲呢,若是能合,谁还敢说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