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biquge3.cc,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终究是迟了一步。
间隔数百米外,蓝玉等人,眼睁睁的看着宋忠在宫廷禁卫的护送下,直接进入。
他知道,让宫廷禁卫护送进入,绝对是大案。
“大哥,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曹震喘着粗气问道。
蓝玉闻言,心中开始琢磨起来。
他能够确定的,便就是出动宫廷禁卫,避开禀告的时间,那案子肯定小不了。
关键是现在,到底这案子是个什么情况。
想到这里,蓝玉直言道:“走,去锦衣卫诏狱。”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明白,迅速转身离去。
很快,一行人就来到了诏狱。
其实按照规矩来说,凉国公是没有资格来锦衣卫这里的。
奈何最近朱英这里下了令旨,让锦衣卫和治安司,包括兵马司联合办事。
所以蓝玉就有了借口。
在锦衣卫这里,宋忠不在的情况下,也没人胆敢去阻拦。
诏狱中,蓝玉威压下,锦衣卫的狱卒也不敢隐瞒,只好说出之前宋忠在审讯曹子兴的事情。
曹子兴,再度被提审出来。
“罪臣曹子兴,拜见凉国公。”
曹子兴一身血污作揖道。
“说吧,方才之前你跟宋忠交代了什么,再跟本公复述一遍。”
蓝玉可没什么好语气,直接就是命令道。
曹子兴闻言,行礼后就站在那里,当作没听见的模样。
文臣武将,天生对头,曹子兴才懒得再去讲述一遍,况且自己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好事。
蓝玉皱眉。
轰!!
旁边曹震,哪还有本分迟疑,直接一脚狠狠的踹在曹子兴的胸口。
巨大的力量,直接贯穿曹子兴身躯,狠狠的砸在了诏狱的墙面上。
大口鲜血从曹子兴的嘴中不断冒出来,数个时辰的鞭打让曹子兴感受到的是痛苦,但曹震这一脚,几乎直接要了他半条命。
“敢在我等面前装模作样,我看你是不想活了。”曹震呵斥道。
曹子兴想要起身,却没了力气,干脆就躺在地上,裂开满是血污的口,笑道:“进了这诏狱,我就没打算活着出去。”
曹震闻言冷笑一声:“你是死定了,可得罪咱们兄弟,你当你族人还有活路?”
“待某一封书信传至山西卫,屠你全族!”
“某倒要看看,你还能笑得出来。”
曹子兴差点没被一口血给噎死,原本故作清高的神情,也变得欲哭无泪。
什么鬼啊,怎么一个个来,动不动就是族灭,就不能给点活路吗。
他可不敢赌,同时也相信面前这货,是肯定能干出这事的。
淮西武将勋贵们,在大明是出了名的,连陛下都晓得是个刺头,屠城灭族这事,可没少干。
真要对比起来,比锦衣卫狠多了。
曹子兴也算是知晓自己撞南墙上去了,只能是将事情,再度交代一遍。
“呸,怂货!”
交代前,曹震还骂了一口,真当这家伙有什么骨气呢。
而交代后,包括蓝玉在内,面色都变了。
“这小子,难怪跑那么快,这等功劳,竟然被他给夺走了。”
曹震一边说着,一边恶狠狠的打量着曹子兴,吓得曹子兴蜷缩在角落里,埋着头不敢动弹。
他倒是不怕被打死,就是怕惹怒了曹震这等人,自己死了,儿子还给陪葬。
好不容易才看到一丝希望,若是在这个时候被毁,下了九泉都无法瞑目。
自然,那些同党名单,也老实交代了出来。
“大哥,要不咱们提前一步,把这些人都给抓了去。”曹震提议道。
蓝玉皱眉道:“不可,事已成定局,咱们兄弟本就不缺这些功劳,不过是为了入太孙的眼,若是因为抢夺功劳之事恶了太孙殿下,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
对于功劳,像是蓝玉这等人,早就不怎么在乎了。
想要的,直接在战场上拿就是了,现在的关键,还是要得到太孙的信任。
“那大哥,咱们现在怎么说。”曹震再次问道。
蓝玉看了看曹子兴,道:“既然知晓了这些阴谋,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干好咱们的本职,继续抓晋商商帮,该杀的杀,该审的审。”
现在的蓝玉,其实别无所求,就是想着能够给太孙立下足够的功劳,得到充分的信任。
只有为太孙出生入死一番,往后才能稳住自身的权势。
现在伐倭,镇辽,平反,多处局势动荡,他们这些将军们,也算是再次有了用武之地。
在蓝玉的心里,比起陛下来,他更加忌惮太孙。
陛下那边,好歹是跟着干了几十年,功劳苦劳都不少。
可太孙这边,他算是领教了,真就是无形之中,就给入了套。
一套套下来,杀人不见血,莫名其妙自己的兵权就全部被收走了,包括弟兄们的权势,也是大大削弱。
且军中人人歌颂,大伙也没个脾气能发出来。
这手段,身在局中不知觉,过了后再回想起来,后背都得湿透了。
蓝玉等人离开后,锦衣卫众人才算是松了口气。
现在的锦衣卫,反倒是没有之前那么强势了。
若是以前,别说是凉国公了,即便是藩王,哪里敢私闯。
只是目前太孙在位,局势有些不明朗,谁也不知道,太孙殿下将会倾心于哪个衙门。
锦衣卫之所以这么强势,还不都是因为陛下信任。
....
宫廷中,此刻朱元璋和朱英正在谈关于春节后的安排。
“你说的这个邸报,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咱觉得效果甚微,倒是以铜制字这个法子,确挺不错。”
朱元璋听完大孙讲述的想法后,开口说道。
方才,朱英跟老爷子透露出,想要办一个民间邸报,相当于半官方的那种。
除了部分朝堂中可以公开的信息,其余像是一些风土人情的介绍,还有一些新鲜趣事,都可以刊登在上。
自然会有人员,严格把控上面的详细内容。
其中为了更好的印刷邸报,或者说扩展邸报的销路,朱英提出改革活字印刷术。
自从汉朝蔡伦改良纸的生产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北宋庆历间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
现在便就是朱英提出铜活字,可以更加持久方便的使用。
目前大明所盛行的大多都是木活字,唯一的缺点就是经常浸泡在墨水中,普通的木材容易受到腐蚀,损坏,需要经常性的更换。
好用的木材,成本过于高昂。
如若采用铜制,在持久耐用这块,强上太多。
听到老爷子对于邸报没多大兴趣,朱英瘪瘪嘴。
其实就目前的市场来说,邸报的作用确实不算大。
一则是读书识字的毕竟是少数,受众过于局限,八九成的大明人,几乎都不识字,哪怕是朱元璋已经开办了义务教育,但真正能够读书的少之又少。
吃饭都是个问题,谁还管读书识字呢,先活着吧。
加上蒙元文化的侵袭,对于绝大多数世家的毁灭,汉文化都要形成断层了,在北方那边,甚至懂蒙文的跟懂汉文的差不了多少。
还一个原因就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朱元璋也不例外。
对舆论控制很严,虽然没有搞什么文字狱,但因言获罪的,可不在少数。
至少胡惟庸案中,因言获罪的大把,平时锦衣卫抓捕文臣,主要的罪行也是这个。
是以朱元璋对于大肆发展邸报,兴趣不大。
好在是大孙来提,朱元璋也就没提出明确的反对。
“爷爷,其实邸报最大的好处,就是控制舆论,有着官方的背书,民间邸报上的内容,多数百姓,都肯定会选择相信。”
“对于朝堂的宣传,民心的把控,都是一个大的利器。”
“虽然现在百姓识字的不多,但孙儿打算在大办学堂的同时,也可安排一些人,如评书般,专职讲述邸报内容。”
“自古百姓于兵役,畏之如虎,往往需要强征才行。而咱们完全可以在邸报上,大肆宣扬军人荣耀,比如一些忠君报国的英雄人物,为他们展开宣传。”
“如此之下,征兵这块自然要比从前轻松不少,且兵士了入了伍,更加容易培养出信念,忠诚。”
“百姓们唯一可以知晓的国家大事,都只能是从邸报上面获得,自然也能更加的深入人心。”
在朱英的心中,这邸报控制舆论,绝对是个非常好的东西。
就目前的情况,邸报自然是唯一官办,而后大量印刷,以低廉的价格,迅速传递至大江南北。
从前为什么有说什么皇权不下乡的言辞,就是因为百姓们不识字,朝堂的昭告,根本看不懂,加上一般来说很少离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这也就导致那些乡绅地主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邸报就不同了,首先上面肯定都是满满的正能量,以宣扬忠君爱国为主,彻底的激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概念。
在加上打造英雄人设,什么舍己报国,为兄弟挡刀,独上草原,杀敌千里。
这些的小故事不断产生,日积月累下,对于民心有很大塑造的效果。
可不要小看这些英雄人设,站在上位者的角度,这英雄人设的产生的影响力,对于百姓的影响,尤其是青壮年,非常巨大。
那些身上有着一把子力气,想要搏出个未来,有想法的。
从军,成为大明的英雄,就是最好的选择。
朱元璋起初还不是很在意,但是听着听着,就越发认真了起来。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蒙元的溃散,和他们对汉人的暴虐,还有不断压制的愤怒,有着离不开的干系。
朱元璋曾经打着重开日月大宋天的名义,也是号召天下百姓的跟从。
从大孙这里,他看到了不一样的角度,那就是以邸报为引,大面积操控天下舆论,或者说:民心。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朱元璋自然非常清楚。
也就是为什么他要定下儒家思想为主流,大力宣扬忠君爱国思想。
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不仅仅是在形式制度上,包括思想,也非常的重要。
目前大明的四书五经,儒家思想,很多都是经过朱元璋的亲自修订,像是什么民为贵,君为轻的,早就被移除了。
在科举考试的内容限定死了的情况下,读书考科举就是主动去迎合思想统一,不去迎合,就一辈子做人下人吧。
相对的,所有的官学、私学,全部也都只教授儒家的“四书五经”。
这就是八股取士带来的效果。
朱英另辟的科举之路,其实在原则上,也没有撼动八股取士。
因为朱英给予的,主要是以吏为主,以生活,技艺为主。
俸禄丰厚,但没什么权力可言,真正从官,还是得去学目前正统儒家学说。
而朱元璋意识到,现在大孙所提出的低廉邸报,就是从更加深入化的角度,去控... -->>
终究是迟了一步。
间隔数百米外,蓝玉等人,眼睁睁的看着宋忠在宫廷禁卫的护送下,直接进入。
他知道,让宫廷禁卫护送进入,绝对是大案。
“大哥,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曹震喘着粗气问道。
蓝玉闻言,心中开始琢磨起来。
他能够确定的,便就是出动宫廷禁卫,避开禀告的时间,那案子肯定小不了。
关键是现在,到底这案子是个什么情况。
想到这里,蓝玉直言道:“走,去锦衣卫诏狱。”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明白,迅速转身离去。
很快,一行人就来到了诏狱。
其实按照规矩来说,凉国公是没有资格来锦衣卫这里的。
奈何最近朱英这里下了令旨,让锦衣卫和治安司,包括兵马司联合办事。
所以蓝玉就有了借口。
在锦衣卫这里,宋忠不在的情况下,也没人胆敢去阻拦。
诏狱中,蓝玉威压下,锦衣卫的狱卒也不敢隐瞒,只好说出之前宋忠在审讯曹子兴的事情。
曹子兴,再度被提审出来。
“罪臣曹子兴,拜见凉国公。”
曹子兴一身血污作揖道。
“说吧,方才之前你跟宋忠交代了什么,再跟本公复述一遍。”
蓝玉可没什么好语气,直接就是命令道。
曹子兴闻言,行礼后就站在那里,当作没听见的模样。
文臣武将,天生对头,曹子兴才懒得再去讲述一遍,况且自己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好事。
蓝玉皱眉。
轰!!
旁边曹震,哪还有本分迟疑,直接一脚狠狠的踹在曹子兴的胸口。
巨大的力量,直接贯穿曹子兴身躯,狠狠的砸在了诏狱的墙面上。
大口鲜血从曹子兴的嘴中不断冒出来,数个时辰的鞭打让曹子兴感受到的是痛苦,但曹震这一脚,几乎直接要了他半条命。
“敢在我等面前装模作样,我看你是不想活了。”曹震呵斥道。
曹子兴想要起身,却没了力气,干脆就躺在地上,裂开满是血污的口,笑道:“进了这诏狱,我就没打算活着出去。”
曹震闻言冷笑一声:“你是死定了,可得罪咱们兄弟,你当你族人还有活路?”
“待某一封书信传至山西卫,屠你全族!”
“某倒要看看,你还能笑得出来。”
曹子兴差点没被一口血给噎死,原本故作清高的神情,也变得欲哭无泪。
什么鬼啊,怎么一个个来,动不动就是族灭,就不能给点活路吗。
他可不敢赌,同时也相信面前这货,是肯定能干出这事的。
淮西武将勋贵们,在大明是出了名的,连陛下都晓得是个刺头,屠城灭族这事,可没少干。
真要对比起来,比锦衣卫狠多了。
曹子兴也算是知晓自己撞南墙上去了,只能是将事情,再度交代一遍。
“呸,怂货!”
交代前,曹震还骂了一口,真当这家伙有什么骨气呢。
而交代后,包括蓝玉在内,面色都变了。
“这小子,难怪跑那么快,这等功劳,竟然被他给夺走了。”
曹震一边说着,一边恶狠狠的打量着曹子兴,吓得曹子兴蜷缩在角落里,埋着头不敢动弹。
他倒是不怕被打死,就是怕惹怒了曹震这等人,自己死了,儿子还给陪葬。
好不容易才看到一丝希望,若是在这个时候被毁,下了九泉都无法瞑目。
自然,那些同党名单,也老实交代了出来。
“大哥,要不咱们提前一步,把这些人都给抓了去。”曹震提议道。
蓝玉皱眉道:“不可,事已成定局,咱们兄弟本就不缺这些功劳,不过是为了入太孙的眼,若是因为抢夺功劳之事恶了太孙殿下,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
对于功劳,像是蓝玉这等人,早就不怎么在乎了。
想要的,直接在战场上拿就是了,现在的关键,还是要得到太孙的信任。
“那大哥,咱们现在怎么说。”曹震再次问道。
蓝玉看了看曹子兴,道:“既然知晓了这些阴谋,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干好咱们的本职,继续抓晋商商帮,该杀的杀,该审的审。”
现在的蓝玉,其实别无所求,就是想着能够给太孙立下足够的功劳,得到充分的信任。
只有为太孙出生入死一番,往后才能稳住自身的权势。
现在伐倭,镇辽,平反,多处局势动荡,他们这些将军们,也算是再次有了用武之地。
在蓝玉的心里,比起陛下来,他更加忌惮太孙。
陛下那边,好歹是跟着干了几十年,功劳苦劳都不少。
可太孙这边,他算是领教了,真就是无形之中,就给入了套。
一套套下来,杀人不见血,莫名其妙自己的兵权就全部被收走了,包括弟兄们的权势,也是大大削弱。
且军中人人歌颂,大伙也没个脾气能发出来。
这手段,身在局中不知觉,过了后再回想起来,后背都得湿透了。
蓝玉等人离开后,锦衣卫众人才算是松了口气。
现在的锦衣卫,反倒是没有之前那么强势了。
若是以前,别说是凉国公了,即便是藩王,哪里敢私闯。
只是目前太孙在位,局势有些不明朗,谁也不知道,太孙殿下将会倾心于哪个衙门。
锦衣卫之所以这么强势,还不都是因为陛下信任。
....
宫廷中,此刻朱元璋和朱英正在谈关于春节后的安排。
“你说的这个邸报,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咱觉得效果甚微,倒是以铜制字这个法子,确挺不错。”
朱元璋听完大孙讲述的想法后,开口说道。
方才,朱英跟老爷子透露出,想要办一个民间邸报,相当于半官方的那种。
除了部分朝堂中可以公开的信息,其余像是一些风土人情的介绍,还有一些新鲜趣事,都可以刊登在上。
自然会有人员,严格把控上面的详细内容。
其中为了更好的印刷邸报,或者说扩展邸报的销路,朱英提出改革活字印刷术。
自从汉朝蔡伦改良纸的生产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北宋庆历间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
现在便就是朱英提出铜活字,可以更加持久方便的使用。
目前大明所盛行的大多都是木活字,唯一的缺点就是经常浸泡在墨水中,普通的木材容易受到腐蚀,损坏,需要经常性的更换。
好用的木材,成本过于高昂。
如若采用铜制,在持久耐用这块,强上太多。
听到老爷子对于邸报没多大兴趣,朱英瘪瘪嘴。
其实就目前的市场来说,邸报的作用确实不算大。
一则是读书识字的毕竟是少数,受众过于局限,八九成的大明人,几乎都不识字,哪怕是朱元璋已经开办了义务教育,但真正能够读书的少之又少。
吃饭都是个问题,谁还管读书识字呢,先活着吧。
加上蒙元文化的侵袭,对于绝大多数世家的毁灭,汉文化都要形成断层了,在北方那边,甚至懂蒙文的跟懂汉文的差不了多少。
还一个原因就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朱元璋也不例外。
对舆论控制很严,虽然没有搞什么文字狱,但因言获罪的,可不在少数。
至少胡惟庸案中,因言获罪的大把,平时锦衣卫抓捕文臣,主要的罪行也是这个。
是以朱元璋对于大肆发展邸报,兴趣不大。
好在是大孙来提,朱元璋也就没提出明确的反对。
“爷爷,其实邸报最大的好处,就是控制舆论,有着官方的背书,民间邸报上的内容,多数百姓,都肯定会选择相信。”
“对于朝堂的宣传,民心的把控,都是一个大的利器。”
“虽然现在百姓识字的不多,但孙儿打算在大办学堂的同时,也可安排一些人,如评书般,专职讲述邸报内容。”
“自古百姓于兵役,畏之如虎,往往需要强征才行。而咱们完全可以在邸报上,大肆宣扬军人荣耀,比如一些忠君报国的英雄人物,为他们展开宣传。”
“如此之下,征兵这块自然要比从前轻松不少,且兵士了入了伍,更加容易培养出信念,忠诚。”
“百姓们唯一可以知晓的国家大事,都只能是从邸报上面获得,自然也能更加的深入人心。”
在朱英的心中,这邸报控制舆论,绝对是个非常好的东西。
就目前的情况,邸报自然是唯一官办,而后大量印刷,以低廉的价格,迅速传递至大江南北。
从前为什么有说什么皇权不下乡的言辞,就是因为百姓们不识字,朝堂的昭告,根本看不懂,加上一般来说很少离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这也就导致那些乡绅地主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邸报就不同了,首先上面肯定都是满满的正能量,以宣扬忠君爱国为主,彻底的激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概念。
在加上打造英雄人设,什么舍己报国,为兄弟挡刀,独上草原,杀敌千里。
这些的小故事不断产生,日积月累下,对于民心有很大塑造的效果。
可不要小看这些英雄人设,站在上位者的角度,这英雄人设的产生的影响力,对于百姓的影响,尤其是青壮年,非常巨大。
那些身上有着一把子力气,想要搏出个未来,有想法的。
从军,成为大明的英雄,就是最好的选择。
朱元璋起初还不是很在意,但是听着听着,就越发认真了起来。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蒙元的溃散,和他们对汉人的暴虐,还有不断压制的愤怒,有着离不开的干系。
朱元璋曾经打着重开日月大宋天的名义,也是号召天下百姓的跟从。
从大孙这里,他看到了不一样的角度,那就是以邸报为引,大面积操控天下舆论,或者说:民心。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朱元璋自然非常清楚。
也就是为什么他要定下儒家思想为主流,大力宣扬忠君爱国思想。
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不仅仅是在形式制度上,包括思想,也非常的重要。
目前大明的四书五经,儒家思想,很多都是经过朱元璋的亲自修订,像是什么民为贵,君为轻的,早就被移除了。
在科举考试的内容限定死了的情况下,读书考科举就是主动去迎合思想统一,不去迎合,就一辈子做人下人吧。
相对的,所有的官学、私学,全部也都只教授儒家的“四书五经”。
这就是八股取士带来的效果。
朱英另辟的科举之路,其实在原则上,也没有撼动八股取士。
因为朱英给予的,主要是以吏为主,以生活,技艺为主。
俸禄丰厚,但没什么权力可言,真正从官,还是得去学目前正统儒家学说。
而朱元璋意识到,现在大孙所提出的低廉邸报,就是从更加深入化的角度,去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