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建文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在唐河鏖战发生的同时,朱允炆在召见诚意伯刘伯温的次子刘璟,刘璟本为谷王府长史,冯胜入野狐岭,山后诸卫俱降,冯胜耀兵于宣府城下,谷王惧而南奔京师,刘璟苦劝不从,只好一同入京。入京后,朱允炆接见了谷王,安慰之后将其留在了京师。刘璟今年四十五岁,喜谈兵,其军略得到过朱元璋的赞许“真伯温儿也。”,他入京后,才知道北方形势大变,而且目不暇接,冯胜、周王被燕王吞并,接着耿炳文身死,平安、盛庸分统其兵,分东西两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刘璟上书,献平叛十策,朱允炆看了一下,觉得不错,决定召见他。
朱允炆召见刘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其父亲刘伯温很好奇,刘伯温在后世是个传奇人物,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之说,和诸葛亮一样,刘伯温据说也精通奇门遁甲、天文术数,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当听到朱允炆如此评价其父时,刘璟却笑着反驳道“皇上,此皆坊间传闻,不足为信。臣八世祖延庆公仕北宋,累官至镇海军节度使,殁于靖康之难,七祖光世公虽为南宋中兴四将,然南宋苟安,最终被罢兵权,其后皆以诗书传家,逮家父,中故元进士,虽有济民之心,然得罪权贵而不得不归隐乡里,幸遇先帝,而遂平生之志。”
“家父之志,正如先贤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家父主张以民意为先,以法治国,法律可以宽松,但执法必须严格,不能给犯法之人以侥幸之心。”
“先父虽以军略闻名,但并不以此为能,家兄就是以文行著称,可惜死于胡党之手。至于下臣,先父因材施教,只求利国利民,不负平生所学而已。”
“”
看着刘璟侃侃而谈的样子,朱允炆心中非常欢喜,他发现刘璟对他并不畏惧,这是很久以来没有找到的感觉了,即使是王度、解缙等人,见到他也是小心翼翼,更不用说屡受打击的黄子澄、齐泰等人了。
不过朱允炆也有些遗憾,如果刘伯温真的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就好了,那么他一定会告诉自己的儿子,那么自己做事情就能更有把握了。不过转念一想,却哑然失笑,如果是那样,自己还这么拼命做什么?等着朱棣打进京城,然后顺天逊位,岂不简单?
待刘璟讲完后,朱允炆笑笑,道“伯温公不愧是文臣典范,国之栋梁啊。如今燕庶人起兵反叛,旬月之间,北平周边尽叛,燕庶人拥兵二十余万,虎视中原。朕不得己,派兵平叛,但三月之间,烈国公战死、忠贞侯、正气侯、居庸伯俱死难,朝廷的高级将领顾成等人临阵降敌,险些将真定的三十万大军拱手让与燕庶人。每虑及此,朕都寝食难安,如今形势,仲璟可有教我?”
刘璟犹豫了一下,起身跪倒道“仲璟虽不才,但既蒙皇上垂询,今日臣愿直抒胸臆,若皇上不喜,尽可治臣之罪,还望不要累及家人。”
朱允炆赶紧起身,扶起刘璟,笑道“仲璟,今日你可畅所欲言,朕皆赦你无罪!”
“谢皇上。”
刘璟起身,坐下道“皇上,燕庶人起于北平,虽拥兵二十余万,但地狭民疏,粮草无法自给,只要朝廷不急不躁,徐而图之,燕庶人授首是迟早之事。臣切切希望朝廷不要急躁,给前线将领时间,如此皇上则可以坐等捷报传来。”
“如今燕庶人看似坐拥强兵,但却处于死地,皇上圣明烛照,已经形成四面包围,魏国公徐辉祖自怀来威胁居庸关,长兴侯耿璇自山海关威胁永平,勇毅伯平安据真定威胁保定,右将军盛庸据沧州、直沽威胁通州。”
“只要前线将领不出现太大的差错,旬月之间就会有捷报传来。只要有一路取胜,则燕庶人只能困守北平,无法出击。人皆有趋利避害之心,濒临绝境时,其属下必然离心离德,到时皇上只要赦免其其罪,令其倒戈一击,则北平不足平也。”
朱允炆点点头,道“朕自即位以来,日日如履薄冰,唯恐施政不当,愧对先帝的托付。诸位王叔虽然不逊,但朕都没有处置;燕王早有不轨之心,但朕也只是打算将其迁封,而且朕也给了他选择,如果他愿意继续为国戍边,朕会将其迁至西北...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在唐河鏖战发生的同时,朱允炆在召见诚意伯刘伯温的次子刘璟,刘璟本为谷王府长史,冯胜入野狐岭,山后诸卫俱降,冯胜耀兵于宣府城下,谷王惧而南奔京师,刘璟苦劝不从,只好一同入京。入京后,朱允炆接见了谷王,安慰之后将其留在了京师。刘璟今年四十五岁,喜谈兵,其军略得到过朱元璋的赞许“真伯温儿也。”,他入京后,才知道北方形势大变,而且目不暇接,冯胜、周王被燕王吞并,接着耿炳文身死,平安、盛庸分统其兵,分东西两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刘璟上书,献平叛十策,朱允炆看了一下,觉得不错,决定召见他。
朱允炆召见刘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其父亲刘伯温很好奇,刘伯温在后世是个传奇人物,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之说,和诸葛亮一样,刘伯温据说也精通奇门遁甲、天文术数,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当听到朱允炆如此评价其父时,刘璟却笑着反驳道“皇上,此皆坊间传闻,不足为信。臣八世祖延庆公仕北宋,累官至镇海军节度使,殁于靖康之难,七祖光世公虽为南宋中兴四将,然南宋苟安,最终被罢兵权,其后皆以诗书传家,逮家父,中故元进士,虽有济民之心,然得罪权贵而不得不归隐乡里,幸遇先帝,而遂平生之志。”
“家父之志,正如先贤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家父主张以民意为先,以法治国,法律可以宽松,但执法必须严格,不能给犯法之人以侥幸之心。”
“先父虽以军略闻名,但并不以此为能,家兄就是以文行著称,可惜死于胡党之手。至于下臣,先父因材施教,只求利国利民,不负平生所学而已。”
“”
看着刘璟侃侃而谈的样子,朱允炆心中非常欢喜,他发现刘璟对他并不畏惧,这是很久以来没有找到的感觉了,即使是王度、解缙等人,见到他也是小心翼翼,更不用说屡受打击的黄子澄、齐泰等人了。
不过朱允炆也有些遗憾,如果刘伯温真的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就好了,那么他一定会告诉自己的儿子,那么自己做事情就能更有把握了。不过转念一想,却哑然失笑,如果是那样,自己还这么拼命做什么?等着朱棣打进京城,然后顺天逊位,岂不简单?
待刘璟讲完后,朱允炆笑笑,道“伯温公不愧是文臣典范,国之栋梁啊。如今燕庶人起兵反叛,旬月之间,北平周边尽叛,燕庶人拥兵二十余万,虎视中原。朕不得己,派兵平叛,但三月之间,烈国公战死、忠贞侯、正气侯、居庸伯俱死难,朝廷的高级将领顾成等人临阵降敌,险些将真定的三十万大军拱手让与燕庶人。每虑及此,朕都寝食难安,如今形势,仲璟可有教我?”
刘璟犹豫了一下,起身跪倒道“仲璟虽不才,但既蒙皇上垂询,今日臣愿直抒胸臆,若皇上不喜,尽可治臣之罪,还望不要累及家人。”
朱允炆赶紧起身,扶起刘璟,笑道“仲璟,今日你可畅所欲言,朕皆赦你无罪!”
“谢皇上。”
刘璟起身,坐下道“皇上,燕庶人起于北平,虽拥兵二十余万,但地狭民疏,粮草无法自给,只要朝廷不急不躁,徐而图之,燕庶人授首是迟早之事。臣切切希望朝廷不要急躁,给前线将领时间,如此皇上则可以坐等捷报传来。”
“如今燕庶人看似坐拥强兵,但却处于死地,皇上圣明烛照,已经形成四面包围,魏国公徐辉祖自怀来威胁居庸关,长兴侯耿璇自山海关威胁永平,勇毅伯平安据真定威胁保定,右将军盛庸据沧州、直沽威胁通州。”
“只要前线将领不出现太大的差错,旬月之间就会有捷报传来。只要有一路取胜,则燕庶人只能困守北平,无法出击。人皆有趋利避害之心,濒临绝境时,其属下必然离心离德,到时皇上只要赦免其其罪,令其倒戈一击,则北平不足平也。”
朱允炆点点头,道“朕自即位以来,日日如履薄冰,唯恐施政不当,愧对先帝的托付。诸位王叔虽然不逊,但朕都没有处置;燕王早有不轨之心,但朕也只是打算将其迁封,而且朕也给了他选择,如果他愿意继续为国戍边,朕会将其迁至西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