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明月东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打交道。按广宁一带的规矩。这些蒙古人只要给了赏银,倒都是乖乖听话,不再有任何进一步的举动。为此,苏翎特意将明军大旗多带数十面。进入蒙古境内,能不冲突,还是避免开战地好。
对于郝老六一路,苏翎并不十分担心,尽管现在还不知道是否救出了宰赛,但有胡秋青在队伍里,郝老六一部进入蒙古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胡秋青与喀什克图地联络,至少能保证郝老六一部的粮草不会断绝。就算是万一有什么意外,凭郝老六所部的战力,击败蒙古人也是做得到地。只要不是所有喀尔喀蒙古都全数进攻,郝老六一部骑兵凭一己之力,也可以游走于蒙古草原。
再说,已经有传闻说努尔哈赤进攻辽阳之时,喀尔喀蒙古一部便已袭击了沈阳边境的堡寨,尽管没什么战果,但至少表明喀尔喀蒙古没有与努尔哈赤联手,这也便是郝老六的好消息。苏翎只是趁着努尔哈赤还未有所反应之前,前往蒙古,进一步敲定这种松散的联盟,将套在努尔哈赤脖子地锁链拉得更紧一些。
在这一个时辰之内,钟维泽带着银两,招募城中剩余地穷苦人家的劳力,为苏翎地黑甲骑兵准备炒面。但那些留在城内的人,却提出可否给粮食,不要银两。看来留在城内地人不是不知道所在的处境。但仍旧选择留在城内。不过,钟维泽禀报苏翎之后,苏翎当即答应,吩咐只要尽快准备好所需地干粮,粮食尽管由钟维泽负责分派,却对其留在城内的原因。依旧不闻不问。
有了这个答复,辽阳城内很快便满城飘动着炒面的香味儿。虽然事情紧急,远没有千山堡所制作的炒面添加的内容多,但盐、油、豆粉等,在辽阳城内还是不缺的。一个时辰里,这些香味儿便变成了足够苏翎四千多黑甲骑兵们食用五日地干粮,将每一名黑甲骑兵早就配备地口袋装的满满登登。但这并未停止辽阳城内香味的蔓延,既然已经召集到制作干粮的人手,则田大熊与顾南、郭杰中营内的干粮不妨一并解决。
李永芳也从祝浩手里领到了一万两银子。至于怎么悬赏他属下的那些人,苏翎并未过问。而李永芳也办的十分利索。毕竟这种事情其一直在做,不免延伸出“精益求精”的态势来。以往在努尔哈赤营中。经李永芳之手策反地普通士兵,低级武官,甚至一些书生、商人,也亏得李永芳记忆深刻,倒是没忘了一人。
至于那些人该用哪种方式,而哪一个属下派往何处刺探军情,李永芳与属下倒是尽心尽力地商议了许久,直到苏翎召唤其随行出发,这才吩咐那些属下一一散去。留在辽阳地钟维泽。成为这些人所探得消息地汇集处,并约定若是辽阳有变,则俱都前往镇江堡,面呈赵毅成。为此,钟维泽专门为这些人准备了一套标记、暗语,以供事态紧急时,不至于耽误大事。
那些经胡秋青招募而来地蒙古人,大多都已给了银两赏赐,而此次苏翎每人再赏十两。并在四千黑甲骑兵中每一队都分有蒙古人,前锋哨探更是有数名一起行动。
经过一番询问,苏翎最终选择一处叫“黄泥洼”地地方,作为进入蒙古地界的入口。
此处为浑河与太子河的汇集段,再往南,便与辽河合流。黄泥洼一带河水较浅,大军可徒步直接涉河而过。而与此处相距不远便是长安堡,正是蒙古人趁努尔哈赤攻打辽阳时,趁机攻占的堡寨。换句话说。黄泥洼便是蒙古一部炒花的地界。
苏翎巡视黑甲骑兵。见诸事全部备妥,便下令出发。以蒙古哨探为先导,直奔黄泥洼而去。
那袁应泰站在城墙上望着黑甲骑兵远去的背影,一时间有些怅然若失。与苏翎相处的这几日,对袁应泰而言,印象极为深刻。从昏昏然中醒来之后,所见所闻均是令人惊异。而这辽阳,果真又回到自己手里,自己依旧是奉皇命而赴辽东经略的重臣。
想到这里,袁应泰不禁收回目光,转向站在身边地张神武。
这位赴辽立功赎罪的武科第一人,果真不负袁应泰的推荐,执意要来辽阳。其实当张神武抵达广宁之时,已经得到辽阳失陷的传闻。当地武官都劝其就在广宁留下,一样算是援辽兵马,但其仍然带着自己那二百四十名家丁,赶赴辽阳。这一举动,适才已经对袁应泰说过,经略大人的双眼算是又红了一次。
袁应泰此时才问道:“你在路上可见溃兵?”
张神武答道:“自广宁至三岔河,沿途均是。”
袁应泰神色黯然,又问:“你估计,有多少人马?”
张神武望着袁应泰,略略迟疑,答道:“十万总是有的。”
袁应泰摇摇头,无声地叹息。自沈阳失陷之后,袁应泰几乎将全部兵马都收缩到辽阳,辽阳之战开始时,算下来有近十三万的明军,可惜除了已经在辽阳驻守的实数之外,大部分都还仅仅是文书上的数目,且有不少都徘徊在三岔河与海州一带,更多地都推说路上马匹倒毙,或是天雨泥泞,军伍难行,而迟疑于海州与广宁之间的路上。明显是能拖便拖,大都等辽阳的消息明确之后,再做进退选择。
更有甚者,袁应泰收到的兵马名册中,还有报说已近辽阳。人实际上还未出山海关的。袁应泰在辽阳一战之中能指挥得动的,都是自沈阳一带调回的兵马,而来自广宁方向的援兵,怕是也只有眼前这位张神武了。可惜,也仅仅二百多名家丁而已。
想到广宁一带已经风传辽阳失陷地消息,袁应泰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尽管他已经派人快马急报。但算算时间,怕是广宁报往京城地消息,还要早上一日。那么,朝廷上,很难说是否在袁应泰地奏书抵达之前,便下达对袁应泰的处置结果。当然袁应泰没有料到地是,广宁的传闻中,他这个新任辽东经略,已经死于辽阳东门。且一样是举火**。
想到自己写地奏书,袁应泰当即振作其精神。
那两份捷报,该当扫除所有对袁应泰失地陷城的责难。不管这之前传闻如何。赫图阿拉这几个字,定然会使朝廷大臣们大吃一惊,仅这一笔,就够了。
苏翎给袁应泰所描绘出的前景,袁应泰此时倒未失去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辽阳城的处置,袁应泰虽然赞同,但心内仍然抱有幻想。毕竟失而复得来之不易,而在一次丢掉,更是难以接受。
想到这里。袁应泰当即带着张神武走下城墙,回到经略行辕中,再次奋笔疾书,写下数本文书,交由张神武的家丁们,连夜飞奔广宁,要紧急调兵前来辽阳。尽管苏翎说过,没有十万之兵,无法守住辽阳。更别说辽阳城此刻城墙都不能算是完好,整固更是非一月可成。但袁应泰下了决心,要让这辽阳城再次留在自己手里,为此,紧急调兵的文书中,屡屡提到尚方宝剑的功效,要让所有接到命令的大小武官,领略一下袁大人地“虎威”
第一道调兵令,便是给广宁的总兵官李光荣。令其将三岔河以西原用来防御蒙古人的兵马。由西平堡、西宁堡直至振武堡、镇宁堡等等数十处堡寨,所有驻守官兵一律星夜奔赴辽阳。限两日内抵达,否则定斩不饶。
这还是袁应泰第一次用这等语气发布命令,一反其文官地常态。从广宁至辽阳,两日内抵达便是马匹奔行的极限。但袁应泰已顾不得许多,趁着苏翎奔赴蒙古,他定要将辽阳城死死握在手中。
就在袁应泰心急如焚、连发数道文书之时,苏翎带着黑甲骑兵却是不慌不忙地向黄泥洼挺进。
苏翎临行之前,便派出哨探游骑,先一步渡过太子河,与一直游弋在虎皮驿一带的哨探汇合,并将消息直接送到黄泥洼。苏翎要在赴蒙古之前,最后一次判断努尔哈赤八旗兵的动向。
若是仍然没有动静,苏翎将带着黑甲骑兵直接过河进入蒙古境内。而一旦有异常消息,这趟蒙古之行便要取消。努尔哈赤若是立刻挥兵再犯辽阳,苏翎便必须返回镇江一带,以便阻止努尔哈赤向东行进。
这是苏翎所估计的形势中最坏的一种。以目前的人马来看,苏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单独对抗努尔哈赤仍然健全的八旗兵马。即便一发而捣毁努尔哈赤的后路,苏翎也不会小看努尔哈赤地全力一击。跟袁应泰所谈的粮草问题,是基于长期的估算。眼下努尔哈赤若是孤注一掷,仅凭沈阳城内缴获的粮草,也能再次发起进攻。只是这个方向选择上,苏翎是不敢胡乱估算。
努尔哈赤若是一心想要复仇,那么追着苏翎死命不放,便是唯一的进攻方向。为此,苏翎已打算一退再退,直到镇江堡,若还是紧追不舍,那么再退回千山堡便已不合适,唯有朝鲜的义州可以存身。这样的打算,是对苏翎现有人马损伤最小的办法。保存实力,才是立身之道。
不过,努尔哈赤若是如此选择,那么跟一条疯狗可没什么两样。苏翎已经将辽阳搬空,努尔哈赤就算追到镇江堡,也不会收获多少粮食。那些迁移的百姓们,携带地粮食顶多够自己路上吃的,不会给努尔哈赤留下多少。是故,攻打苏翎,努尔哈赤无法解决其缺粮的窘境。
苏翎估算着,努尔哈赤作为一个立国的首领,征战多年,已经算是拥有不错的头脑,他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那么整个辽东还有何处有粮食?
广宁,这是唯一的答案。
以努尔哈赤一向多加哨探的做法,广宁一地所存储的粮草、甲杖、器械,其不会不知,若没有苏翎奇兵突出直奔赫图阿拉,努尔哈赤攻下辽阳之后地目标,便也是广宁。
另外,对与苏翎来说,这些估算仅仅是其一,而另有地含义,却只有苏翎自己知晓,不过,这个问题,也要以努尔哈赤攻打广宁,作为必要的前提。
人打交道。按广宁一带的规矩。这些蒙古人只要给了赏银,倒都是乖乖听话,不再有任何进一步的举动。为此,苏翎特意将明军大旗多带数十面。进入蒙古境内,能不冲突,还是避免开战地好。
对于郝老六一路,苏翎并不十分担心,尽管现在还不知道是否救出了宰赛,但有胡秋青在队伍里,郝老六一部进入蒙古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胡秋青与喀什克图地联络,至少能保证郝老六一部的粮草不会断绝。就算是万一有什么意外,凭郝老六所部的战力,击败蒙古人也是做得到地。只要不是所有喀尔喀蒙古都全数进攻,郝老六一部骑兵凭一己之力,也可以游走于蒙古草原。
再说,已经有传闻说努尔哈赤进攻辽阳之时,喀尔喀蒙古一部便已袭击了沈阳边境的堡寨,尽管没什么战果,但至少表明喀尔喀蒙古没有与努尔哈赤联手,这也便是郝老六的好消息。苏翎只是趁着努尔哈赤还未有所反应之前,前往蒙古,进一步敲定这种松散的联盟,将套在努尔哈赤脖子地锁链拉得更紧一些。
在这一个时辰之内,钟维泽带着银两,招募城中剩余地穷苦人家的劳力,为苏翎地黑甲骑兵准备炒面。但那些留在城内的人,却提出可否给粮食,不要银两。看来留在城内地人不是不知道所在的处境。但仍旧选择留在城内。不过,钟维泽禀报苏翎之后,苏翎当即答应,吩咐只要尽快准备好所需地干粮,粮食尽管由钟维泽负责分派,却对其留在城内的原因。依旧不闻不问。
有了这个答复,辽阳城内很快便满城飘动着炒面的香味儿。虽然事情紧急,远没有千山堡所制作的炒面添加的内容多,但盐、油、豆粉等,在辽阳城内还是不缺的。一个时辰里,这些香味儿便变成了足够苏翎四千多黑甲骑兵们食用五日地干粮,将每一名黑甲骑兵早就配备地口袋装的满满登登。但这并未停止辽阳城内香味的蔓延,既然已经召集到制作干粮的人手,则田大熊与顾南、郭杰中营内的干粮不妨一并解决。
李永芳也从祝浩手里领到了一万两银子。至于怎么悬赏他属下的那些人,苏翎并未过问。而李永芳也办的十分利索。毕竟这种事情其一直在做,不免延伸出“精益求精”的态势来。以往在努尔哈赤营中。经李永芳之手策反地普通士兵,低级武官,甚至一些书生、商人,也亏得李永芳记忆深刻,倒是没忘了一人。
至于那些人该用哪种方式,而哪一个属下派往何处刺探军情,李永芳与属下倒是尽心尽力地商议了许久,直到苏翎召唤其随行出发,这才吩咐那些属下一一散去。留在辽阳地钟维泽。成为这些人所探得消息地汇集处,并约定若是辽阳有变,则俱都前往镇江堡,面呈赵毅成。为此,钟维泽专门为这些人准备了一套标记、暗语,以供事态紧急时,不至于耽误大事。
那些经胡秋青招募而来地蒙古人,大多都已给了银两赏赐,而此次苏翎每人再赏十两。并在四千黑甲骑兵中每一队都分有蒙古人,前锋哨探更是有数名一起行动。
经过一番询问,苏翎最终选择一处叫“黄泥洼”地地方,作为进入蒙古地界的入口。
此处为浑河与太子河的汇集段,再往南,便与辽河合流。黄泥洼一带河水较浅,大军可徒步直接涉河而过。而与此处相距不远便是长安堡,正是蒙古人趁努尔哈赤攻打辽阳时,趁机攻占的堡寨。换句话说。黄泥洼便是蒙古一部炒花的地界。
苏翎巡视黑甲骑兵。见诸事全部备妥,便下令出发。以蒙古哨探为先导,直奔黄泥洼而去。
那袁应泰站在城墙上望着黑甲骑兵远去的背影,一时间有些怅然若失。与苏翎相处的这几日,对袁应泰而言,印象极为深刻。从昏昏然中醒来之后,所见所闻均是令人惊异。而这辽阳,果真又回到自己手里,自己依旧是奉皇命而赴辽东经略的重臣。
想到这里,袁应泰不禁收回目光,转向站在身边地张神武。
这位赴辽立功赎罪的武科第一人,果真不负袁应泰的推荐,执意要来辽阳。其实当张神武抵达广宁之时,已经得到辽阳失陷的传闻。当地武官都劝其就在广宁留下,一样算是援辽兵马,但其仍然带着自己那二百四十名家丁,赶赴辽阳。这一举动,适才已经对袁应泰说过,经略大人的双眼算是又红了一次。
袁应泰此时才问道:“你在路上可见溃兵?”
张神武答道:“自广宁至三岔河,沿途均是。”
袁应泰神色黯然,又问:“你估计,有多少人马?”
张神武望着袁应泰,略略迟疑,答道:“十万总是有的。”
袁应泰摇摇头,无声地叹息。自沈阳失陷之后,袁应泰几乎将全部兵马都收缩到辽阳,辽阳之战开始时,算下来有近十三万的明军,可惜除了已经在辽阳驻守的实数之外,大部分都还仅仅是文书上的数目,且有不少都徘徊在三岔河与海州一带,更多地都推说路上马匹倒毙,或是天雨泥泞,军伍难行,而迟疑于海州与广宁之间的路上。明显是能拖便拖,大都等辽阳的消息明确之后,再做进退选择。
更有甚者,袁应泰收到的兵马名册中,还有报说已近辽阳。人实际上还未出山海关的。袁应泰在辽阳一战之中能指挥得动的,都是自沈阳一带调回的兵马,而来自广宁方向的援兵,怕是也只有眼前这位张神武了。可惜,也仅仅二百多名家丁而已。
想到广宁一带已经风传辽阳失陷地消息,袁应泰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尽管他已经派人快马急报。但算算时间,怕是广宁报往京城地消息,还要早上一日。那么,朝廷上,很难说是否在袁应泰地奏书抵达之前,便下达对袁应泰的处置结果。当然袁应泰没有料到地是,广宁的传闻中,他这个新任辽东经略,已经死于辽阳东门。且一样是举火**。
想到自己写地奏书,袁应泰当即振作其精神。
那两份捷报,该当扫除所有对袁应泰失地陷城的责难。不管这之前传闻如何。赫图阿拉这几个字,定然会使朝廷大臣们大吃一惊,仅这一笔,就够了。
苏翎给袁应泰所描绘出的前景,袁应泰此时倒未失去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辽阳城的处置,袁应泰虽然赞同,但心内仍然抱有幻想。毕竟失而复得来之不易,而在一次丢掉,更是难以接受。
想到这里。袁应泰当即带着张神武走下城墙,回到经略行辕中,再次奋笔疾书,写下数本文书,交由张神武的家丁们,连夜飞奔广宁,要紧急调兵前来辽阳。尽管苏翎说过,没有十万之兵,无法守住辽阳。更别说辽阳城此刻城墙都不能算是完好,整固更是非一月可成。但袁应泰下了决心,要让这辽阳城再次留在自己手里,为此,紧急调兵的文书中,屡屡提到尚方宝剑的功效,要让所有接到命令的大小武官,领略一下袁大人地“虎威”
第一道调兵令,便是给广宁的总兵官李光荣。令其将三岔河以西原用来防御蒙古人的兵马。由西平堡、西宁堡直至振武堡、镇宁堡等等数十处堡寨,所有驻守官兵一律星夜奔赴辽阳。限两日内抵达,否则定斩不饶。
这还是袁应泰第一次用这等语气发布命令,一反其文官地常态。从广宁至辽阳,两日内抵达便是马匹奔行的极限。但袁应泰已顾不得许多,趁着苏翎奔赴蒙古,他定要将辽阳城死死握在手中。
就在袁应泰心急如焚、连发数道文书之时,苏翎带着黑甲骑兵却是不慌不忙地向黄泥洼挺进。
苏翎临行之前,便派出哨探游骑,先一步渡过太子河,与一直游弋在虎皮驿一带的哨探汇合,并将消息直接送到黄泥洼。苏翎要在赴蒙古之前,最后一次判断努尔哈赤八旗兵的动向。
若是仍然没有动静,苏翎将带着黑甲骑兵直接过河进入蒙古境内。而一旦有异常消息,这趟蒙古之行便要取消。努尔哈赤若是立刻挥兵再犯辽阳,苏翎便必须返回镇江一带,以便阻止努尔哈赤向东行进。
这是苏翎所估计的形势中最坏的一种。以目前的人马来看,苏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单独对抗努尔哈赤仍然健全的八旗兵马。即便一发而捣毁努尔哈赤的后路,苏翎也不会小看努尔哈赤地全力一击。跟袁应泰所谈的粮草问题,是基于长期的估算。眼下努尔哈赤若是孤注一掷,仅凭沈阳城内缴获的粮草,也能再次发起进攻。只是这个方向选择上,苏翎是不敢胡乱估算。
努尔哈赤若是一心想要复仇,那么追着苏翎死命不放,便是唯一的进攻方向。为此,苏翎已打算一退再退,直到镇江堡,若还是紧追不舍,那么再退回千山堡便已不合适,唯有朝鲜的义州可以存身。这样的打算,是对苏翎现有人马损伤最小的办法。保存实力,才是立身之道。
不过,努尔哈赤若是如此选择,那么跟一条疯狗可没什么两样。苏翎已经将辽阳搬空,努尔哈赤就算追到镇江堡,也不会收获多少粮食。那些迁移的百姓们,携带地粮食顶多够自己路上吃的,不会给努尔哈赤留下多少。是故,攻打苏翎,努尔哈赤无法解决其缺粮的窘境。
苏翎估算着,努尔哈赤作为一个立国的首领,征战多年,已经算是拥有不错的头脑,他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那么整个辽东还有何处有粮食?
广宁,这是唯一的答案。
以努尔哈赤一向多加哨探的做法,广宁一地所存储的粮草、甲杖、器械,其不会不知,若没有苏翎奇兵突出直奔赫图阿拉,努尔哈赤攻下辽阳之后地目标,便也是广宁。
另外,对与苏翎来说,这些估算仅仅是其一,而另有地含义,却只有苏翎自己知晓,不过,这个问题,也要以努尔哈赤攻打广宁,作为必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