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biquge3.cc,重回80当大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事实上,就算少赚每片5美元,也并没有比世界上其他同行更惨,最多是跟曰本人持平——80年代中后期,地球人对高端CPU的需求量就是那么萎靡,谁都吃不饱产能。设备无法充分连轴转直到淘汰,是所有同行的常态。
你要是做得到,那你就比别人多了一道滚雪球的额外优势,这属于附加题。
英特尔眼下都是自己生产的,不找人代工。
后世跟英特尔分庭抗礼、勉强维持的AMD,现在还没跟英特尔闹翻呢,压根没有自建品牌——
虽然AMD这家公司1969年就成立了,但是在其成立后的前18年,也就是到到1987年为止,AMD都是以英特尔的设计外包方姿态存在的。
历史上,AMD要在87年2月得到索尼公司的CMOS芯片设计/代工订单后,腰杆子突然挺起来了,觉得自己没必要仰英特尔鼻息存活,然后立刻抖了起来,当年4月份就跟英特尔清算了陈年旧怨、霸王条款,开始打官司,最终AMD花了四五年诉讼周期,才在91年正式胜诉。
而AMD的首款完全独立研发、设计的CPU,AM386,也是到91年3月才投产的。
同样的,因为原本的历史上没有顾骜这个蝴蝶效应,张仲谋的台积电创业也比较晚,人家87年才开局、筹钱速度也更慢,到了90年才形成产能,然后接小单子刷点江湖声望后,就赶上了91年的AMD“有设计有研发,但是缺代工”,然后台积电和AMD一拍即合,双双逃过了“早期缺乏推动飞轮的第一周期外力”而夭折的命运。
但是现在,顾骜这个蝴蝶因素,把张仲谋和香积电推快了三四年,AMD那边却没跟上,所以这张原本历史上让张仲谋早期产能成功吃饱的王牌,就打不出来了。
AMD指望不上,英伟达(就是做显卡的哪个NVIDIA)就更指望不上了,80年代末英伟达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呢。
按照历史,英伟达要93年才成立,而且就是看了AMD+台积电模式的成功可能性后,才跟风成立的,只不过人家针对的是“显卡设计+寻找代工外包”这个细分领域。
……
没有AMD,没有英伟达,以张仲谋这个并未开挂的眼光,能想到的选项也就很有限了,几乎是稍微动动脑子就呼之欲出。
他对大股东的担忧,是这样解释的:
“我的规划是,争取到88年的时候,拿到苹果公司下一代麦金塔电脑的CPU代工市场,如果乔布斯能够在目前这代的基础上,把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
我觉得,以个人电脑的整体行业价格下降曲线,到88年之后,全球买下一代麦金塔电脑的人数,应该可以填补上我们生产摩托罗拉系CPU的富余产能——只要乔布斯能够做到每年卖出300万台麦金塔次代电脑。
我知道,根据前段时间您的布局,您更希望的是未来跟王安电脑合作。可是,王安电脑做的是文字处理机,本来就是比较廉价的功能机型,不需要太好的CPU。就算我们说服王安改用摩托罗拉的68000,或者是其他非英特尔系的产品,也可能指望他们用‘1988年刚出现的最高端CPU’。
而除了王安电脑和苹果之外,其他几家目前还算主流的个人电脑大厂,都是英特尔系的。而英特尔是自己负责生产环节的,不会外包。世界上用英特尔的人越多,需要我们来代工的总市场规模就会越小——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指望苹果。”
苹果公司的麦金塔电脑,也就是后世人熟悉的“MAC操作系统”的电脑,初代是在1984年发布的,第二代则是在1988年前后,历史上用的都是摩托罗拉的68000系列CPU——
张仲谋虽然不是穿越者和先知先觉,但他可以凭借行业敏锐,推测出“既然苹果走的是围绕摩托罗拉68000系列CPU进行整机设计和研发,所以只要摩托罗拉的CPU升级换代了,苹果公司也会推出升级款的电脑设计”。
这不用先知,有眼光的人都能推演出来。
历史上,在个人电脑领域,正是苹果公司,作为摩托罗拉的主要盟友的。这个联盟关系大约从85年前后开始,到88年进入第二代,到1991年更是额外拉来了IBM,在摩托罗拉、IBM和苹果的三方联合研发下,推出了AIM联盟标准、以及PowerPC型CPU。PowerPC就是摩托罗拉研发的,是68000顶配版的下一代产品、对标英特尔的586.
(对于IBM来说,当时是一种两头下注,在91年微软推出MS-DOS5.0以后,开始暴露出更大的野心,开始筹备搞WINDOWS。IBM发现它主导的“开放式系统电脑”计划,有可能自己作为硬件集成商反而无法得到最大的好处,有可能被微软+兼容机小厂联合绕过去。
所以加注了苹果跟微软狗咬狗。91年的微软,对于IBM来说已经有点养虎为患尾大不掉了。不能因为86年微软和IBM关系还很好、苹果是另一阵营的,就认为这种敌我关系会一直持续下去。这里印证了温斯顿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王安不需要最新工艺和最高水平的CPU,其他厂子是用英特尔系的,销量再高也不需要代工。所以他把脑子动到指望乔布斯更给力一点上,是很正常的思路。
但顾骜显然另有安排。
“别指望乔布斯,他成不了气候的。不过你也别担心,到1988年的时候,你会看到市面上出现一款新的、销量比MAC-II更好的、使用摩托罗拉68000次世代CPU的个人电脑的。”
> 事实上,就算少赚每片5美元,也并没有比世界上其他同行更惨,最多是跟曰本人持平——80年代中后期,地球人对高端CPU的需求量就是那么萎靡,谁都吃不饱产能。设备无法充分连轴转直到淘汰,是所有同行的常态。
你要是做得到,那你就比别人多了一道滚雪球的额外优势,这属于附加题。
英特尔眼下都是自己生产的,不找人代工。
后世跟英特尔分庭抗礼、勉强维持的AMD,现在还没跟英特尔闹翻呢,压根没有自建品牌——
虽然AMD这家公司1969年就成立了,但是在其成立后的前18年,也就是到到1987年为止,AMD都是以英特尔的设计外包方姿态存在的。
历史上,AMD要在87年2月得到索尼公司的CMOS芯片设计/代工订单后,腰杆子突然挺起来了,觉得自己没必要仰英特尔鼻息存活,然后立刻抖了起来,当年4月份就跟英特尔清算了陈年旧怨、霸王条款,开始打官司,最终AMD花了四五年诉讼周期,才在91年正式胜诉。
而AMD的首款完全独立研发、设计的CPU,AM386,也是到91年3月才投产的。
同样的,因为原本的历史上没有顾骜这个蝴蝶效应,张仲谋的台积电创业也比较晚,人家87年才开局、筹钱速度也更慢,到了90年才形成产能,然后接小单子刷点江湖声望后,就赶上了91年的AMD“有设计有研发,但是缺代工”,然后台积电和AMD一拍即合,双双逃过了“早期缺乏推动飞轮的第一周期外力”而夭折的命运。
但是现在,顾骜这个蝴蝶因素,把张仲谋和香积电推快了三四年,AMD那边却没跟上,所以这张原本历史上让张仲谋早期产能成功吃饱的王牌,就打不出来了。
AMD指望不上,英伟达(就是做显卡的哪个NVIDIA)就更指望不上了,80年代末英伟达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呢。
按照历史,英伟达要93年才成立,而且就是看了AMD+台积电模式的成功可能性后,才跟风成立的,只不过人家针对的是“显卡设计+寻找代工外包”这个细分领域。
……
没有AMD,没有英伟达,以张仲谋这个并未开挂的眼光,能想到的选项也就很有限了,几乎是稍微动动脑子就呼之欲出。
他对大股东的担忧,是这样解释的:
“我的规划是,争取到88年的时候,拿到苹果公司下一代麦金塔电脑的CPU代工市场,如果乔布斯能够在目前这代的基础上,把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
我觉得,以个人电脑的整体行业价格下降曲线,到88年之后,全球买下一代麦金塔电脑的人数,应该可以填补上我们生产摩托罗拉系CPU的富余产能——只要乔布斯能够做到每年卖出300万台麦金塔次代电脑。
我知道,根据前段时间您的布局,您更希望的是未来跟王安电脑合作。可是,王安电脑做的是文字处理机,本来就是比较廉价的功能机型,不需要太好的CPU。就算我们说服王安改用摩托罗拉的68000,或者是其他非英特尔系的产品,也可能指望他们用‘1988年刚出现的最高端CPU’。
而除了王安电脑和苹果之外,其他几家目前还算主流的个人电脑大厂,都是英特尔系的。而英特尔是自己负责生产环节的,不会外包。世界上用英特尔的人越多,需要我们来代工的总市场规模就会越小——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指望苹果。”
苹果公司的麦金塔电脑,也就是后世人熟悉的“MAC操作系统”的电脑,初代是在1984年发布的,第二代则是在1988年前后,历史上用的都是摩托罗拉的68000系列CPU——
张仲谋虽然不是穿越者和先知先觉,但他可以凭借行业敏锐,推测出“既然苹果走的是围绕摩托罗拉68000系列CPU进行整机设计和研发,所以只要摩托罗拉的CPU升级换代了,苹果公司也会推出升级款的电脑设计”。
这不用先知,有眼光的人都能推演出来。
历史上,在个人电脑领域,正是苹果公司,作为摩托罗拉的主要盟友的。这个联盟关系大约从85年前后开始,到88年进入第二代,到1991年更是额外拉来了IBM,在摩托罗拉、IBM和苹果的三方联合研发下,推出了AIM联盟标准、以及PowerPC型CPU。PowerPC就是摩托罗拉研发的,是68000顶配版的下一代产品、对标英特尔的586.
(对于IBM来说,当时是一种两头下注,在91年微软推出MS-DOS5.0以后,开始暴露出更大的野心,开始筹备搞WINDOWS。IBM发现它主导的“开放式系统电脑”计划,有可能自己作为硬件集成商反而无法得到最大的好处,有可能被微软+兼容机小厂联合绕过去。
所以加注了苹果跟微软狗咬狗。91年的微软,对于IBM来说已经有点养虎为患尾大不掉了。不能因为86年微软和IBM关系还很好、苹果是另一阵营的,就认为这种敌我关系会一直持续下去。这里印证了温斯顿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王安不需要最新工艺和最高水平的CPU,其他厂子是用英特尔系的,销量再高也不需要代工。所以他把脑子动到指望乔布斯更给力一点上,是很正常的思路。
但顾骜显然另有安排。
“别指望乔布斯,他成不了气候的。不过你也别担心,到1988年的时候,你会看到市面上出现一款新的、销量比MAC-II更好的、使用摩托罗拉68000次世代CPU的个人电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