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逼良为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老娘娘下旨,大婚人选暂且推到三年之后再议。等日后陛下年纪再长些,识得儿女情长滋味,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这有什么难的?”太后回想皇帝在宫里的日常举动,越想越确信不疑,“我原本也想把婚期往后推些时日,待皇帝身子长成再行礼。如今索性直接问问皇帝,倘若当真为这个缘故,这么办就是了。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我替皇帝做个主,阁臣们也不该再说什么才是。”
她午后便亲自去清和殿,这一日沐休,皇帝令人把阁臣们的谏书挑拣到一处,正在一份份翻看,听人禀报,忙起身相迎:“母后怎么亲自来了?”
奏章堆满了整张书案,太后看着叹了口气:“听阁臣们说,皇帝要学太祖皇帝?”
“儿怎么比得了太祖皇帝?”皇帝道,“太祖皇帝立后,谏书一日就收了半柜子,这一点儿比不了;太祖皇帝下旨意内阁不办,礼部却有人敢接旨办差,这一点儿也比不了。”
这话语气虽然平静,内里沟壑却让人心惊,太后仔细想了想,心思反而更确定了些:“都说天子金口玉言,可有的时候金口玉言也说了不算。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皇帝若有喜欢的人,不妨带来给我瞧瞧,倘若真是好的,我与皇帝做主。”
皇帝想了想:“儿并无心仪之人,儿只是奇怪,太祖皇帝可以立后,为何儿连议礼都做不得?”
这话说得依旧是一团怨气,太后却彻底松了一口气。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亲政收权是常有事,皇帝突发奇想,以此事入手,也是情理之中。然而这样与政局相关,自己却不好相劝了,便又寻了郑葭来私下劝解皇帝。
郑葭在朝议上并不发言,仿佛一心置身事外,皇帝本以为鸾仪司与阁臣们一样,听了提议并不喜悦,反而仔细审视郑葭:“是你与母后提议,把大婚推到三年之后?”
“臣确是如此提议。”郑葭依旧不慌不忙,“只是个中理由,却不尽然。臣侍奉陛下理政,知道圣虑周详深远,非常人能及,想必陛下于大婚一事也是自有主张,那些话,只好与太后这样的忠厚人说。”
“那你在朕面前,又想说些什么?”
“请陛下先为臣解惑。”郑葭微微一笑,“太祖皇帝英才伟略,只为后宫诸子相争,身遭不测——陛下是一时儿女欢愉,还是当真要学太祖皇帝?”
作者有话要说:
☆、第16章
这话与阁臣们的谏言如出一辙,皇帝蹙了蹙眉,并不直接回答:“是儿女欢愉如何,学太祖皇帝又如何?”
“仁宗皇帝皇夫早亡,后来为薛侍君所惑,相识三月即册为皇夫。薛侍君性情浅薄浮躁,仁宗皇帝不过一年便相看两厌,只顾忌身后名声,不曾废黜,晚年常暗自生恨,常与侍臣道:‘此朕少年事,实累朕一世也’。夫妻同体,非寻常妃嫔册封可比,一时欢愉,如过眼云烟,大婚推到三年之后,与现在也没什么妨碍,陛下何苦急于一时,为眼前之欢致一生之恨?”
“倘若朕偏要学太祖皇帝呢?”
“太祖皇帝册后,人人以为太祖皇帝纵情任性,逞一时之气,实则不然。当年太祖皇帝明面上一日三旨,却早于礼部光禄寺安排妥当,才能三日礼成,使御史不及谏。早在太祖皇帝潜邸时,圣文皇后便掌潜邸内宅,臣子们也都深知,故此谏章上多有请太祖皇帝设别号尊崇之言,于圣文皇后执掌后宫上并无异议,言语也甚有分寸,如今许多人皆道当年御史们上言圣文皇后惑君乱政,不过是些哗众取宠以讹传讹的流言,并非实情。”
“朕也是这么想。”皇帝欣然点头,“女帝立后,不过是名分上耸人听闻些而已,实则没什么妨碍。阁臣们口口声声子嗣之忧,却不想先帝也有皇夫侍君,可承继大统的却是朕。”
“明宗与先帝皆有皇夫侍君,却皆有膝下之忧,可见天命所钟,非人力所能左右。”郑葭微微一笑,“陛下立后还是立夫,原本也只是名分上的事,只是此间隐患甚多,这一点臣下却不得不进言了。当年成宗先是收养晋幽王在宫里,后又封明宗为亲王,一样开府辅政,朝廷上下为储位名分相争十数年之久,直到晋幽王谋刺成宗事泄,方才尘埃落定。十几年之间,朝廷朝务停滞,英才党争,几乎伤了元气。太祖当年若早立成宗为太子定下君臣名分,后面又何须忍痛诛秦王,使得诸王惊心,导致宫掖不测?便是先帝,晚年也为储位所扰,几经周折,才得传位于陛下。如今宗室繁盛,陛下立后,子嗣日后自然出于宗室,各位亲王都正当壮年,岂有不为日后子嗣争一席之地的道理?陛下方亲政,立足未稳便兴争端,又如何励精图治再进一步?鸾仪司本不该于陛下家事上多嘴,只是阁臣们口口声声名分大义,却不提此中关键,臣才不得已而言之。”
她从容展袍而拜:“如今大婚改在三年之后,陛下便不必急于争在一时;立后立夫,鸾仪司皆以圣命是从,只请陛下以社稷苍生为念,谨之慎之,不可开幸进之门,不可兴党争之端,如此,则天下幸甚!”
话说得明白,也极有道理:后位上是男是女,本是皇帝的私事,可事关储位,皇帝又才要亲政,为这个和大臣们闹僵,招惹亲王们虎视眈眈,那便是昏君了。皇帝抿紧了唇,良久方道:“倘若朕不答应呢?”
皇帝口气里颇有赌气的意味,郑葭心底松了一口气,展颜一笑:“能令陛下钟情之人,岂会是枉顾苍生之辈?臣信陛下圣明,也信得及陛下的眼光。”
皇帝默然。按制鸾仪科秋试八月初九、十二、十五连考三场,分试时文、策论、诗词,八月二十发榜,皇帝本指望着在发榜之前,效太祖皇帝行雷霆之举,替自己争个立后的名分,眼下却破了产——她给不了顾沅子女,倘若连正经夫妻名分都给不了,还能拿什么与顾沅的未婚夫婿抗衡,在顾沅面前表明自己珍之重之的心意?
她自幼长在宫里,于郑葭之言也一样心知肚明,只是知道归知道,却仍是生了侥幸之心,如今这侥幸被冷水浇灭了,于情势便看得更清:历来士子与翰林院都是声气相投,倘若自己坚持六部九卿公议,翰林院国子监便要鼓动士子清流上书,到时候自己这一番胡闹传到顾沅耳里,她会怎么想?是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小题大做无事生非,还是和那些阁臣一样,觉得自己年少荒唐不顾名声?
皇帝心里油烹一样难过,然而头脑却更清醒,朝着郑葭轻轻点头:“郑先生说得有理,朕奉太后懿旨,将大婚推迟三年,皇夫侍君人选,也在三年之后再定。就这么办罢。”
既然皇帝偃旗息鼓,阁臣们便也再无争议,八月初一大朝,君臣商议政务,上下一团和气,再没有针锋相对。皇帝坐在宝座上,面上从容听大臣们廷对,心里却慢慢泛上苦涩:大臣和寻常小民们有家室,有结契兄弟姐妹,太监宫女们有对食,无论是谁,总能寻到一个人,彼此放在心坎上怜惜珍重,一辈子平等相守,她是皇帝,天底下第一等的金尊玉贵,打理江山,一言可决人生死,可却也注定了只能孤零零漂在九天之上,六亲不靠——亢龙有悔的意思,她知道,但这一次,却是亲自尝到了。
她这里伤心,却不知道下面刑部侍郎许志玄与她一样面上平静,心里揣着一副愁肠:他把顾沅拘在牢里,原本是听了程素的话,打算待君臣闹得不可开交之时,便上书内阁,革了顾沅功名,将她逐出京去,到时没了这样蛊惑圣心的人,皇帝自然省悟,到时自己力挽狂澜的功劳就稳稳在手里,却不想如今皇帝竟然听了鸾仪司的话,那如意算盘立时变成了烫手山芋:大齐朝的士子不是吃素的,没了蛊惑圣心这一条,平白把人关在狱中,只怕他要倒过来打恭作揖地求顾沅手下留情了。
许志玄心事重重地回了刑部衙门,第一件事便是找来程素商议。程素云淡风轻地一笑:“许大人可还记得前年那件事?陵州布政使之子出游扰乱地方,勒索官员,行至湖州,为宋阳知县所阻,只说是恶徒冒充,结结实实打了一顿,送至陵州布政司,碍于物议,陵州布政使反驳不得,又有朝中清流相护,那宋阳知县最终竟安然无恙——如今大人何妨依样画葫芦,也学上一回?”她见许志玄依旧不解其意,索性直接点破,“寻常士子岂会有贡茶?既然来历蹊跷,大人也该问个明白才是。”
“不错。”许志玄恍然大悟,当下准备停当,第二日便升堂问话。眼见人犯带到,他装模作样喝问一声:“堂下何人?”
顾沅敛神一揖:“顾沅与大人见礼。”
许志玄打量了顾沅几眼。刑部天牢管事极严,那些狱卒们私底下不敢玩花样,贫贱富贵都是一视同仁,不作践,也不能巴结。许志玄见多了人犯,再怎么样的美人进了监牢,几乎都是明珠蒙尘,蓬头垢面的没法看,唯有顾沅,虽然人也一样消瘦憔悴,可看得出来形容衣裳依旧尽力打理得整齐干净,宽大的粗布囚衣穿在身上,竟然多了几分弱柳临风楚楚动人之态,难怪迷得皇帝神魂颠倒。许志玄心下笃定,先是按规矩问了几句套话,后单刀直入:“你既然自称是寻常士子,从不与权贵谋面,可行李里却有此物。”他指了指衙役呈上来的茶叶,“我只问你一句,此茶你供称是林十一娘所赠,那林十一娘究竟是何人?”
老娘娘下旨,大婚人选暂且推到三年之后再议。等日后陛下年纪再长些,识得儿女情长滋味,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这有什么难的?”太后回想皇帝在宫里的日常举动,越想越确信不疑,“我原本也想把婚期往后推些时日,待皇帝身子长成再行礼。如今索性直接问问皇帝,倘若当真为这个缘故,这么办就是了。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我替皇帝做个主,阁臣们也不该再说什么才是。”
她午后便亲自去清和殿,这一日沐休,皇帝令人把阁臣们的谏书挑拣到一处,正在一份份翻看,听人禀报,忙起身相迎:“母后怎么亲自来了?”
奏章堆满了整张书案,太后看着叹了口气:“听阁臣们说,皇帝要学太祖皇帝?”
“儿怎么比得了太祖皇帝?”皇帝道,“太祖皇帝立后,谏书一日就收了半柜子,这一点儿比不了;太祖皇帝下旨意内阁不办,礼部却有人敢接旨办差,这一点儿也比不了。”
这话语气虽然平静,内里沟壑却让人心惊,太后仔细想了想,心思反而更确定了些:“都说天子金口玉言,可有的时候金口玉言也说了不算。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皇帝若有喜欢的人,不妨带来给我瞧瞧,倘若真是好的,我与皇帝做主。”
皇帝想了想:“儿并无心仪之人,儿只是奇怪,太祖皇帝可以立后,为何儿连议礼都做不得?”
这话说得依旧是一团怨气,太后却彻底松了一口气。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亲政收权是常有事,皇帝突发奇想,以此事入手,也是情理之中。然而这样与政局相关,自己却不好相劝了,便又寻了郑葭来私下劝解皇帝。
郑葭在朝议上并不发言,仿佛一心置身事外,皇帝本以为鸾仪司与阁臣们一样,听了提议并不喜悦,反而仔细审视郑葭:“是你与母后提议,把大婚推到三年之后?”
“臣确是如此提议。”郑葭依旧不慌不忙,“只是个中理由,却不尽然。臣侍奉陛下理政,知道圣虑周详深远,非常人能及,想必陛下于大婚一事也是自有主张,那些话,只好与太后这样的忠厚人说。”
“那你在朕面前,又想说些什么?”
“请陛下先为臣解惑。”郑葭微微一笑,“太祖皇帝英才伟略,只为后宫诸子相争,身遭不测——陛下是一时儿女欢愉,还是当真要学太祖皇帝?”
作者有话要说:
☆、第16章
这话与阁臣们的谏言如出一辙,皇帝蹙了蹙眉,并不直接回答:“是儿女欢愉如何,学太祖皇帝又如何?”
“仁宗皇帝皇夫早亡,后来为薛侍君所惑,相识三月即册为皇夫。薛侍君性情浅薄浮躁,仁宗皇帝不过一年便相看两厌,只顾忌身后名声,不曾废黜,晚年常暗自生恨,常与侍臣道:‘此朕少年事,实累朕一世也’。夫妻同体,非寻常妃嫔册封可比,一时欢愉,如过眼云烟,大婚推到三年之后,与现在也没什么妨碍,陛下何苦急于一时,为眼前之欢致一生之恨?”
“倘若朕偏要学太祖皇帝呢?”
“太祖皇帝册后,人人以为太祖皇帝纵情任性,逞一时之气,实则不然。当年太祖皇帝明面上一日三旨,却早于礼部光禄寺安排妥当,才能三日礼成,使御史不及谏。早在太祖皇帝潜邸时,圣文皇后便掌潜邸内宅,臣子们也都深知,故此谏章上多有请太祖皇帝设别号尊崇之言,于圣文皇后执掌后宫上并无异议,言语也甚有分寸,如今许多人皆道当年御史们上言圣文皇后惑君乱政,不过是些哗众取宠以讹传讹的流言,并非实情。”
“朕也是这么想。”皇帝欣然点头,“女帝立后,不过是名分上耸人听闻些而已,实则没什么妨碍。阁臣们口口声声子嗣之忧,却不想先帝也有皇夫侍君,可承继大统的却是朕。”
“明宗与先帝皆有皇夫侍君,却皆有膝下之忧,可见天命所钟,非人力所能左右。”郑葭微微一笑,“陛下立后还是立夫,原本也只是名分上的事,只是此间隐患甚多,这一点臣下却不得不进言了。当年成宗先是收养晋幽王在宫里,后又封明宗为亲王,一样开府辅政,朝廷上下为储位名分相争十数年之久,直到晋幽王谋刺成宗事泄,方才尘埃落定。十几年之间,朝廷朝务停滞,英才党争,几乎伤了元气。太祖当年若早立成宗为太子定下君臣名分,后面又何须忍痛诛秦王,使得诸王惊心,导致宫掖不测?便是先帝,晚年也为储位所扰,几经周折,才得传位于陛下。如今宗室繁盛,陛下立后,子嗣日后自然出于宗室,各位亲王都正当壮年,岂有不为日后子嗣争一席之地的道理?陛下方亲政,立足未稳便兴争端,又如何励精图治再进一步?鸾仪司本不该于陛下家事上多嘴,只是阁臣们口口声声名分大义,却不提此中关键,臣才不得已而言之。”
她从容展袍而拜:“如今大婚改在三年之后,陛下便不必急于争在一时;立后立夫,鸾仪司皆以圣命是从,只请陛下以社稷苍生为念,谨之慎之,不可开幸进之门,不可兴党争之端,如此,则天下幸甚!”
话说得明白,也极有道理:后位上是男是女,本是皇帝的私事,可事关储位,皇帝又才要亲政,为这个和大臣们闹僵,招惹亲王们虎视眈眈,那便是昏君了。皇帝抿紧了唇,良久方道:“倘若朕不答应呢?”
皇帝口气里颇有赌气的意味,郑葭心底松了一口气,展颜一笑:“能令陛下钟情之人,岂会是枉顾苍生之辈?臣信陛下圣明,也信得及陛下的眼光。”
皇帝默然。按制鸾仪科秋试八月初九、十二、十五连考三场,分试时文、策论、诗词,八月二十发榜,皇帝本指望着在发榜之前,效太祖皇帝行雷霆之举,替自己争个立后的名分,眼下却破了产——她给不了顾沅子女,倘若连正经夫妻名分都给不了,还能拿什么与顾沅的未婚夫婿抗衡,在顾沅面前表明自己珍之重之的心意?
她自幼长在宫里,于郑葭之言也一样心知肚明,只是知道归知道,却仍是生了侥幸之心,如今这侥幸被冷水浇灭了,于情势便看得更清:历来士子与翰林院都是声气相投,倘若自己坚持六部九卿公议,翰林院国子监便要鼓动士子清流上书,到时候自己这一番胡闹传到顾沅耳里,她会怎么想?是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小题大做无事生非,还是和那些阁臣一样,觉得自己年少荒唐不顾名声?
皇帝心里油烹一样难过,然而头脑却更清醒,朝着郑葭轻轻点头:“郑先生说得有理,朕奉太后懿旨,将大婚推迟三年,皇夫侍君人选,也在三年之后再定。就这么办罢。”
既然皇帝偃旗息鼓,阁臣们便也再无争议,八月初一大朝,君臣商议政务,上下一团和气,再没有针锋相对。皇帝坐在宝座上,面上从容听大臣们廷对,心里却慢慢泛上苦涩:大臣和寻常小民们有家室,有结契兄弟姐妹,太监宫女们有对食,无论是谁,总能寻到一个人,彼此放在心坎上怜惜珍重,一辈子平等相守,她是皇帝,天底下第一等的金尊玉贵,打理江山,一言可决人生死,可却也注定了只能孤零零漂在九天之上,六亲不靠——亢龙有悔的意思,她知道,但这一次,却是亲自尝到了。
她这里伤心,却不知道下面刑部侍郎许志玄与她一样面上平静,心里揣着一副愁肠:他把顾沅拘在牢里,原本是听了程素的话,打算待君臣闹得不可开交之时,便上书内阁,革了顾沅功名,将她逐出京去,到时没了这样蛊惑圣心的人,皇帝自然省悟,到时自己力挽狂澜的功劳就稳稳在手里,却不想如今皇帝竟然听了鸾仪司的话,那如意算盘立时变成了烫手山芋:大齐朝的士子不是吃素的,没了蛊惑圣心这一条,平白把人关在狱中,只怕他要倒过来打恭作揖地求顾沅手下留情了。
许志玄心事重重地回了刑部衙门,第一件事便是找来程素商议。程素云淡风轻地一笑:“许大人可还记得前年那件事?陵州布政使之子出游扰乱地方,勒索官员,行至湖州,为宋阳知县所阻,只说是恶徒冒充,结结实实打了一顿,送至陵州布政司,碍于物议,陵州布政使反驳不得,又有朝中清流相护,那宋阳知县最终竟安然无恙——如今大人何妨依样画葫芦,也学上一回?”她见许志玄依旧不解其意,索性直接点破,“寻常士子岂会有贡茶?既然来历蹊跷,大人也该问个明白才是。”
“不错。”许志玄恍然大悟,当下准备停当,第二日便升堂问话。眼见人犯带到,他装模作样喝问一声:“堂下何人?”
顾沅敛神一揖:“顾沅与大人见礼。”
许志玄打量了顾沅几眼。刑部天牢管事极严,那些狱卒们私底下不敢玩花样,贫贱富贵都是一视同仁,不作践,也不能巴结。许志玄见多了人犯,再怎么样的美人进了监牢,几乎都是明珠蒙尘,蓬头垢面的没法看,唯有顾沅,虽然人也一样消瘦憔悴,可看得出来形容衣裳依旧尽力打理得整齐干净,宽大的粗布囚衣穿在身上,竟然多了几分弱柳临风楚楚动人之态,难怪迷得皇帝神魂颠倒。许志玄心下笃定,先是按规矩问了几句套话,后单刀直入:“你既然自称是寻常士子,从不与权贵谋面,可行李里却有此物。”他指了指衙役呈上来的茶叶,“我只问你一句,此茶你供称是林十一娘所赠,那林十一娘究竟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