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爱吃面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成都没有直达荣县的公交巴士,要经自贡转车。成都距自贡二百余公里,走高速也要三个小时。自贡到荣县还要再花九元车钱,颠簸一个小时。说是颠簸,其实路挺好,就是窄了些,都是一上一下的柏油路。
是我孤陋寡闻吧,此前没听说过荣县,更不知道荣县大佛。这次到自贡,参观盐业历史博物馆,和导游闲聊,才知道自贡辖界内,有一尊大佛,高度居世界第三。(第一是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第二是四川乐山大佛)。此大佛在荣县境,人称荣县大佛。我当夜就赶往荣县,住下,准备第二天一早参拜。
饭后无事,往城中热闹处闲走。至十字路口,见路边矗着一个很大的宣传广告牌,是专门为荣县大佛做旅游宣传的,有文有图,不由驻足细看。大佛露天而坐,双手扶膝,头盘螺髻,足踏莲花,长方型大脸,鼻梁高挺,大耳垂下,与身后小山相依,头与山齐。猛一看,造型极埒乐山大佛。文字介绍说:大佛始建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元佑七年(1092年)建成。大佛通高36。67米,肩宽12。67米,足宽3。5米。当地素有“嘉州(乐山)大佛雄,荣州(荣县)大佛美”的赞誉。敢与乐山大佛比美,看来荣县人是很以自家的大佛为荣的。
第二天一早,雇了辆人力三轮车,直奔大佛寺。县城很小,三轮车骑了七、八分钟,就已出了县城,再一眨眼的工夫,就到了大佛寺山门外的小广场。
大佛寺的山门像是新建的,黑色,三间开阔,飞檐高翘。门额高悬一匾,三个泥金大字:大佛寺。正对着山门,是一空阔的院子。其他寺院有的四大金刚、布袋和尚、韦陀这些造像,以及香炉、烛架、放生池、香客堂,这里一概没有。院子中央,摆了一圈花盆,盆里种的,是些绿肥红瘦说不上名字的植物。
东、西两厢是两组大概齐对称的建筑。我向西走去,但见两排粉红色的圆柱,四、五米高,隔一米多一个,每排有七、八个,柱子上下一般粗,大概成人一抱能抱得过来,柱顶有火炬状的粉红色玻璃罩,罩内有灯泡。看出来了,这两排水泥柱子是当作蜡烛立在这里的,通上电肯定还能放出烛光。蜡烛旁边像葡萄架的东西是什么呢?三面空着,由几根水泥方柱戳着,里边是一堵墙。说是架子,顶却是实的,还有梯可上。柱、墙、顶、梯,通通与蜡烛同色,粉红的。怪!进去一看,正中悬一口钟,簇新铜筑,原来是钟楼!不用问,对面东厢一定是鼓楼了。我到过的庙宇多矣,如此“现代派”的钟楼、鼓楼,还是头一遭见。
院子正后方应该是那尊“荣县大佛”了,可现在映入我眼帘的却是一葱茏小山,几重黑瓦飞檐的楼阁依山而建,楼阁的顶端是一灰色拱型巨龛,龛顶稍尖。龛内有一个巨大的佛头,从造型看,应该是荣县大佛的项上之物了。龛的拱尖与山顶齐,山顶正中,还建有一四角方亭。放眼望去,只见隐于龛内的佛头,不见佛身,全被黑瓦黑窗的楼阁遮住。
我伫立着,怔怔地望着眼前这景象:黑色的楼阁,灰色的巨龛,山顶的四角方亭,像什么?像不像一个壮汉,身穿黑袍,头戴灰盔,盔顶再扎一个“方山冠”
端庄雄美的坐姿露天大佛呀,不见了!这些不伦不类、不古不今的东西,把大佛的光芒夺去了。我心伤叹!
请教寺院管理人员中的长者,长者谈道:荣县大佛凿于北宋,勒山而成,成后又依山起阁,近千年来大佛始终巍然屹立,阁则全为木构,屡建屡坍,最后一次坍塌为民国初年,大佛从此便露宿野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荣县政府为大佛免遭风雨侵蚀,筹款三千余万,翻建了山门,新建了钟楼、鼓楼,再建了护佛楼阁、佛顶巨龛及山顶方亭。
既来之,总得上去看看。登完山脚下的一百余级花岗岩台阶,进入楼阁一层。只见肉嘟嘟两只大脚,踩在两朵莲花之上。仰头不见佛身。佛脚如浴过,还剪了趾甲,每个甲缝都清晰分明。细一看,脚背以上是石头的,脚趾却是水泥修补的。
沿楼梯上二层,只见大佛双手端放膝上,佛身依稀可辨飘拂的衣袂。我探出身子,尚能仰见佛头,俯见佛足。粗大的水泥构件依山而立,距佛身不足一米。两个涂着红漆的水泥园柱垂下,柱端距佛的手背不盈寸。
攀上三层就是灰色巨龛了,龛稍宽于佛肩,龛壁厚约一米,龛进深容得下一个半佛头。龛的外沿口,镶着一圈灯泡,到夜晚,接通电源,佛光大放!龛为水泥浇筑,全无装饰,坚牢无比,龛之粗糙、庸俗与佛头之精美、庄严,相映极不成趣。
龛旁有小石阶通山顶,我缘阶登顶,又攀上四角方亭,依次拍拍粗大的水泥亭柱,真结实,拆之何易!
出山门了,回头再望仅露面部的大佛,心中郁郁。荣县为什么不再穷些,干脆筹不到那三千万!
成都没有直达荣县的公交巴士,要经自贡转车。成都距自贡二百余公里,走高速也要三个小时。自贡到荣县还要再花九元车钱,颠簸一个小时。说是颠簸,其实路挺好,就是窄了些,都是一上一下的柏油路。
是我孤陋寡闻吧,此前没听说过荣县,更不知道荣县大佛。这次到自贡,参观盐业历史博物馆,和导游闲聊,才知道自贡辖界内,有一尊大佛,高度居世界第三。(第一是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第二是四川乐山大佛)。此大佛在荣县境,人称荣县大佛。我当夜就赶往荣县,住下,准备第二天一早参拜。
饭后无事,往城中热闹处闲走。至十字路口,见路边矗着一个很大的宣传广告牌,是专门为荣县大佛做旅游宣传的,有文有图,不由驻足细看。大佛露天而坐,双手扶膝,头盘螺髻,足踏莲花,长方型大脸,鼻梁高挺,大耳垂下,与身后小山相依,头与山齐。猛一看,造型极埒乐山大佛。文字介绍说:大佛始建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元佑七年(1092年)建成。大佛通高36。67米,肩宽12。67米,足宽3。5米。当地素有“嘉州(乐山)大佛雄,荣州(荣县)大佛美”的赞誉。敢与乐山大佛比美,看来荣县人是很以自家的大佛为荣的。
第二天一早,雇了辆人力三轮车,直奔大佛寺。县城很小,三轮车骑了七、八分钟,就已出了县城,再一眨眼的工夫,就到了大佛寺山门外的小广场。
大佛寺的山门像是新建的,黑色,三间开阔,飞檐高翘。门额高悬一匾,三个泥金大字:大佛寺。正对着山门,是一空阔的院子。其他寺院有的四大金刚、布袋和尚、韦陀这些造像,以及香炉、烛架、放生池、香客堂,这里一概没有。院子中央,摆了一圈花盆,盆里种的,是些绿肥红瘦说不上名字的植物。
东、西两厢是两组大概齐对称的建筑。我向西走去,但见两排粉红色的圆柱,四、五米高,隔一米多一个,每排有七、八个,柱子上下一般粗,大概成人一抱能抱得过来,柱顶有火炬状的粉红色玻璃罩,罩内有灯泡。看出来了,这两排水泥柱子是当作蜡烛立在这里的,通上电肯定还能放出烛光。蜡烛旁边像葡萄架的东西是什么呢?三面空着,由几根水泥方柱戳着,里边是一堵墙。说是架子,顶却是实的,还有梯可上。柱、墙、顶、梯,通通与蜡烛同色,粉红的。怪!进去一看,正中悬一口钟,簇新铜筑,原来是钟楼!不用问,对面东厢一定是鼓楼了。我到过的庙宇多矣,如此“现代派”的钟楼、鼓楼,还是头一遭见。
院子正后方应该是那尊“荣县大佛”了,可现在映入我眼帘的却是一葱茏小山,几重黑瓦飞檐的楼阁依山而建,楼阁的顶端是一灰色拱型巨龛,龛顶稍尖。龛内有一个巨大的佛头,从造型看,应该是荣县大佛的项上之物了。龛的拱尖与山顶齐,山顶正中,还建有一四角方亭。放眼望去,只见隐于龛内的佛头,不见佛身,全被黑瓦黑窗的楼阁遮住。
我伫立着,怔怔地望着眼前这景象:黑色的楼阁,灰色的巨龛,山顶的四角方亭,像什么?像不像一个壮汉,身穿黑袍,头戴灰盔,盔顶再扎一个“方山冠”
端庄雄美的坐姿露天大佛呀,不见了!这些不伦不类、不古不今的东西,把大佛的光芒夺去了。我心伤叹!
请教寺院管理人员中的长者,长者谈道:荣县大佛凿于北宋,勒山而成,成后又依山起阁,近千年来大佛始终巍然屹立,阁则全为木构,屡建屡坍,最后一次坍塌为民国初年,大佛从此便露宿野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荣县政府为大佛免遭风雨侵蚀,筹款三千余万,翻建了山门,新建了钟楼、鼓楼,再建了护佛楼阁、佛顶巨龛及山顶方亭。
既来之,总得上去看看。登完山脚下的一百余级花岗岩台阶,进入楼阁一层。只见肉嘟嘟两只大脚,踩在两朵莲花之上。仰头不见佛身。佛脚如浴过,还剪了趾甲,每个甲缝都清晰分明。细一看,脚背以上是石头的,脚趾却是水泥修补的。
沿楼梯上二层,只见大佛双手端放膝上,佛身依稀可辨飘拂的衣袂。我探出身子,尚能仰见佛头,俯见佛足。粗大的水泥构件依山而立,距佛身不足一米。两个涂着红漆的水泥园柱垂下,柱端距佛的手背不盈寸。
攀上三层就是灰色巨龛了,龛稍宽于佛肩,龛壁厚约一米,龛进深容得下一个半佛头。龛的外沿口,镶着一圈灯泡,到夜晚,接通电源,佛光大放!龛为水泥浇筑,全无装饰,坚牢无比,龛之粗糙、庸俗与佛头之精美、庄严,相映极不成趣。
龛旁有小石阶通山顶,我缘阶登顶,又攀上四角方亭,依次拍拍粗大的水泥亭柱,真结实,拆之何易!
出山门了,回头再望仅露面部的大佛,心中郁郁。荣县为什么不再穷些,干脆筹不到那三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