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biquge3.cc,月老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修缘松了口气,忙道:“这都是捕风捉影的话,当不得真的。”
龙伯人被叫作龙参,想必是从人参脱化而来的。镇元子的草还丹,又叫人参果,也是同样的道理。
人参是百草之王,又叫地精,和首乌、雪莲一样,都是服食的上品。
龙肝、凤髓等物虽有八珍之名,凡人食用的不过是些替代物。龙、凤都有祥瑞之名,非常少见,又能呼风唤雨,上天入海,纵然有缘得见,谁吃谁还不一定呢?龙伯人本是龙族后裔,不幸遭到天帝的贬斥,法力锐减,难免沦于弱肉强食的境遇。
龙伯国曾是龙族四大帝国之一,统御东胜神洲,威加七海,丁口少说也有数百万之众,如今只剩下区区上百人,伏匿在深山峡谷,不敢露面。可见多年来受到的迫害有严酷。
中夏向来提倡人道教化,反对同类相食,即便是四灵妖族,只要归化于人,也都一视同仁。
人参、首乌,只是形貌似人,镇元子的草还丹,则和婴儿须眉酷肖,栩栩如生,故而唐僧不肯吃。
宇宙生灭,草木鸟兽相食,本是不可错乱的规律。所以说天道和人道大不相同,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界中,弱肉强食不能算不仁,因为草木鸟兽的本性如此。生老病死,物性之常,所谓修行,实际上也就是逆天而行,试图凌驾于宇宙生灭之上,长生久视。
首先出现的是神族,接着是四灵、龙族、人族,行为道德虽然大相径庭,总归都是不完全服从于天道的。
所谓天道自然,也就是宇宙生灭的动力。古人常说,‘冥冥中自有天意’,指的就是这种神秘动力。神、人尽管能在一枝一节上利用这种力量,实质却无法超逸于此种力量之外。所以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类继踵神族、四灵、龙族之后成为万物灵长,三界之主,人道要比神道更进一步,四灵和龙族以力为威,虽然也有些灵明很高的种类,像麒麟、凤凰,驺虞不践踏生草,白泽通知世间万物,獬豸明辨善恶,但这些聪明才智不见得比人类高明,而且神兽四灵中比重很小,堪比人类的圣贤、佛菩萨,终究无法扭转覆亡的命运。
人类的思想大致离不开是非观念、势利观念、亲缘关系,利害关系。
势利观念,就是所谓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虎毒不食子’,‘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同属于关缘观念。趋利避害也是世间物类共有的。
只有是非观念是人类独有的,神族虽是古初的种类,善恶是非也并不是那么清楚。‘道法自然’,不免视弱肉强食为恒常,哪里有恻隐之心,是非之心。天庭真正承担起赏善罚恶的职责,还是在万族大战,帝俊退位之后,天庭吸收了许多人类,‘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是用人道反制天道,已是人道昌明,人类成为万物灵长之后的事了。
帝俊身为天帝,派遣十大金乌皇子烧焦禾稼,赤地千里,分明要致人类于死地。要说这时的神庭有善恶是非,岂能做出这样丧心病狂的事。神族狂妄自大,向来是予取予求,视万类如草芥。大羿射杀九大金乌,翦除帝俊的羽翼。帝尧分封诸神,统御三界,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从此也确立了人族万类雄长的地位。
除了天皇帝俊,东王公和太上老君都比较平和,和人族渊源很深,万族大战之后,神族、人族、龙族、妖族都元气大伤,形成相对和平的局面。
儒家讲仁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同类相食,视作人间惨剧。佛说众生平等,所以禁绝荤腥,‘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都是将恻隐之心推而广之。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俑是陪葬的土偶,然而因为像人孔子认为这是不仁道的行为。当然用俑陪葬可能是为了代替活人殉葬,应该算人道的进步,只是还不甚彻底。
人参、首乌,像人而人吃之,人参果,和婴儿极为相似,唐僧辨认不出自不是老眼昏花,而是面貌太过相像。这还是地里长的,树上结的,草木和鸟兽吐哺阴阳两气,构成宇宙间的生灭循环。鸟兽以草木为食,鸟兽之间又有大欺小、强凌弱,一日寿元耗尽,无非是被蝼蚁所食,成为草木生长的养分。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但老子说的‘人道’实际只是弱肉强食的现象,是周天五虫所共有的,并非人道宝贵的地方。
人道中最可贵的是善恶是非观念,这是妖族、龙族望尘莫及,神族也要低首下心的地方。
人类浸淫于礼俗教化,一般是不会同类相食的。但是势利观念,利害关系未能扫除净尽,就难免沦于鸟兽的危险。
封神大战以后,截教分崩离析,四灵妖族和人类杂处,多有不同程度的人化。虽然有什么七大妖圣,不过是占山为王的性质,成不了什么气候。混迹于都市之中的大多谨小慎微,无能为害。但人类始终对妖族非常敌视,典型的就是法海捉拿白娘子一事,传奇小说,流传极广。
法海所本的就不是善恶是非,而是亲疏利害。白娘子行医救人,没有丝毫劣迹,如果以是非善恶来看,根本没有抓捕的必要。
人类的观念是非、利害、亲缘、势利兼而有之,情感和理智相互作用,所以很多时候出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现象。归根到底,是评判的标准不一样。
不过是非善恶有时候也不易论定,所以太史公说,‘言六艺者,折衷于孔子’。中夏二千多年来,固然是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善恶是非的人性是良好的教育、宽容的环境养成的。‘仓廩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虽然是为一般人说的,世间本来就平常人居多,恶衣恶食还能克守道义的非圣即贤,绝世稀有。所以天灾人祸、社会失序,就容易出现同类相食的惨... -->>
修缘松了口气,忙道:“这都是捕风捉影的话,当不得真的。”
龙伯人被叫作龙参,想必是从人参脱化而来的。镇元子的草还丹,又叫人参果,也是同样的道理。
人参是百草之王,又叫地精,和首乌、雪莲一样,都是服食的上品。
龙肝、凤髓等物虽有八珍之名,凡人食用的不过是些替代物。龙、凤都有祥瑞之名,非常少见,又能呼风唤雨,上天入海,纵然有缘得见,谁吃谁还不一定呢?龙伯人本是龙族后裔,不幸遭到天帝的贬斥,法力锐减,难免沦于弱肉强食的境遇。
龙伯国曾是龙族四大帝国之一,统御东胜神洲,威加七海,丁口少说也有数百万之众,如今只剩下区区上百人,伏匿在深山峡谷,不敢露面。可见多年来受到的迫害有严酷。
中夏向来提倡人道教化,反对同类相食,即便是四灵妖族,只要归化于人,也都一视同仁。
人参、首乌,只是形貌似人,镇元子的草还丹,则和婴儿须眉酷肖,栩栩如生,故而唐僧不肯吃。
宇宙生灭,草木鸟兽相食,本是不可错乱的规律。所以说天道和人道大不相同,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界中,弱肉强食不能算不仁,因为草木鸟兽的本性如此。生老病死,物性之常,所谓修行,实际上也就是逆天而行,试图凌驾于宇宙生灭之上,长生久视。
首先出现的是神族,接着是四灵、龙族、人族,行为道德虽然大相径庭,总归都是不完全服从于天道的。
所谓天道自然,也就是宇宙生灭的动力。古人常说,‘冥冥中自有天意’,指的就是这种神秘动力。神、人尽管能在一枝一节上利用这种力量,实质却无法超逸于此种力量之外。所以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类继踵神族、四灵、龙族之后成为万物灵长,三界之主,人道要比神道更进一步,四灵和龙族以力为威,虽然也有些灵明很高的种类,像麒麟、凤凰,驺虞不践踏生草,白泽通知世间万物,獬豸明辨善恶,但这些聪明才智不见得比人类高明,而且神兽四灵中比重很小,堪比人类的圣贤、佛菩萨,终究无法扭转覆亡的命运。
人类的思想大致离不开是非观念、势利观念、亲缘关系,利害关系。
势利观念,就是所谓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虎毒不食子’,‘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同属于关缘观念。趋利避害也是世间物类共有的。
只有是非观念是人类独有的,神族虽是古初的种类,善恶是非也并不是那么清楚。‘道法自然’,不免视弱肉强食为恒常,哪里有恻隐之心,是非之心。天庭真正承担起赏善罚恶的职责,还是在万族大战,帝俊退位之后,天庭吸收了许多人类,‘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是用人道反制天道,已是人道昌明,人类成为万物灵长之后的事了。
帝俊身为天帝,派遣十大金乌皇子烧焦禾稼,赤地千里,分明要致人类于死地。要说这时的神庭有善恶是非,岂能做出这样丧心病狂的事。神族狂妄自大,向来是予取予求,视万类如草芥。大羿射杀九大金乌,翦除帝俊的羽翼。帝尧分封诸神,统御三界,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从此也确立了人族万类雄长的地位。
除了天皇帝俊,东王公和太上老君都比较平和,和人族渊源很深,万族大战之后,神族、人族、龙族、妖族都元气大伤,形成相对和平的局面。
儒家讲仁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同类相食,视作人间惨剧。佛说众生平等,所以禁绝荤腥,‘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都是将恻隐之心推而广之。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俑是陪葬的土偶,然而因为像人孔子认为这是不仁道的行为。当然用俑陪葬可能是为了代替活人殉葬,应该算人道的进步,只是还不甚彻底。
人参、首乌,像人而人吃之,人参果,和婴儿极为相似,唐僧辨认不出自不是老眼昏花,而是面貌太过相像。这还是地里长的,树上结的,草木和鸟兽吐哺阴阳两气,构成宇宙间的生灭循环。鸟兽以草木为食,鸟兽之间又有大欺小、强凌弱,一日寿元耗尽,无非是被蝼蚁所食,成为草木生长的养分。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但老子说的‘人道’实际只是弱肉强食的现象,是周天五虫所共有的,并非人道宝贵的地方。
人道中最可贵的是善恶是非观念,这是妖族、龙族望尘莫及,神族也要低首下心的地方。
人类浸淫于礼俗教化,一般是不会同类相食的。但是势利观念,利害关系未能扫除净尽,就难免沦于鸟兽的危险。
封神大战以后,截教分崩离析,四灵妖族和人类杂处,多有不同程度的人化。虽然有什么七大妖圣,不过是占山为王的性质,成不了什么气候。混迹于都市之中的大多谨小慎微,无能为害。但人类始终对妖族非常敌视,典型的就是法海捉拿白娘子一事,传奇小说,流传极广。
法海所本的就不是善恶是非,而是亲疏利害。白娘子行医救人,没有丝毫劣迹,如果以是非善恶来看,根本没有抓捕的必要。
人类的观念是非、利害、亲缘、势利兼而有之,情感和理智相互作用,所以很多时候出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现象。归根到底,是评判的标准不一样。
不过是非善恶有时候也不易论定,所以太史公说,‘言六艺者,折衷于孔子’。中夏二千多年来,固然是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善恶是非的人性是良好的教育、宽容的环境养成的。‘仓廩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虽然是为一般人说的,世间本来就平常人居多,恶衣恶食还能克守道义的非圣即贤,绝世稀有。所以天灾人祸、社会失序,就容易出现同类相食的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