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活在原始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华夏十四年五月初,华美城。
凌晨,还不到日出的时候,天刚有点蒙蒙亮,在深邃微白的天空中,还散布着几颗星星,地上漆黑,天上全白,野草在微微颤动,四处都笼罩在神秘的薄明中。
而此时此刻,码头上却灯火通明,人喊马嘶的好不热闹。华美城的军队一大早就开始登上三十条大帆船,远征军已经整装待发。五百名火枪兵分成了十个中队,每个中队五十人。火枪兵的士兵每人配有一匹马、一支后膛装火帽步枪,正副队正的腰带上还多了一把左轮手枪。每个中队有五名狙击手,每人一支加长步枪,也是火帽击发式的,全装药可以在千米以上还有足够的杀伤力。
不过这种加长的后膛枪后坐力非常大,一般在二三百米的距离上,使用半装药子弹就够了。另外狙击手每人配有一架单筒望远镜。阚石也曾试过把单筒望远镜固定到枪支上面充当光学瞄准镜,为此还开发出来了简易安装轨道,可是试验了几次之后,这个装置就被放弃了。
主要原因是导轨加工精度不够,还达不到纹丝不动的效果,稍微有点变动,打出去的子弹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在靶场这种环境下都不能保证稳定性,到了环境更复杂的战场上,基本就没有实用性了,还不如直接用眼睛瞄准管用。
配发给狙击手的单筒望远镜就是给他们发现目标用的,个头很小,平时挂在脖子上就成。这支火枪部队里还有支工兵中队,他们只配备左轮手枪,平时不参加战斗。但是这五十人每人都有两匹马,还有一支二十多匹驮马组成的驮队。
工兵除了补给品和弹药之外,他们携带的更多是专业的工具,如斧、锯、绳索、滑轮之类等等。工兵部队的任务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作战时甚至要往前线运送弹药,这和阚石当年在老山作战时运送补给的前线军工很类似,都是膀大腰圆,身体强壮的大汉。
火枪兵装束和现在华夏军队有所不同,他们并不装备铠甲,更像一只后世的军队。军官和士兵装束除了领章有些不同,其它的都一模一样,黄绿色夹克式的亚麻军装非常的贴身,野牛皮的高帮仿后世陆战靴能够给脚提供最好的保护。
每人一套仿五六式单兵携行具,可以携带一百发子弹、战地急救包和五枚木柄手榴弹。每人背后还有一个双肩背包,里面携带五天的口粮,主要是压缩饼干和罐头,另外存放着换洗衣服、袜子、毛毯等用品。
如果后世有人看到这支军队,真的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子弟兵很类似;除了没有红领章和五角星,军靴甚至还要好些,不是那种胶底的解放鞋。当然武器也有一些差距,使用的是一种单发步枪。这种步枪还是火帽击发,但是它的威力不可小觑。
这款枪是阚石仿制美国的夏普斯M1874运动型步枪,他的一位老首长家里收藏着一把,他曾经亲手把玩过。这款步枪原来有多种口径,前世作为一名军人的阚石当然知道士兵最需要什么武器。他采用的是其中威力最大的一款,是配用0.5英寸夏普斯弹的枪型。
这种枪弹装有九克的黑火药,枪口初速达到431m/s,足以让猎手在九百米内猎杀一头体重九百公斤的北美野牛。想想吧,一枪可以干掉一头体型庞大的北美野牛,这种威力谁敢小觑?
步枪的子弹采用纸包弹,这样可以最低限度的节约成本。华夏虽然能够生产无烟火药和铜壳子弹,但成本实在太高,国家需要用铜和炸药的地方很多,主要是修路和电话线的架设需要这两样东西。为了节约成本,枪弹发射药依然还是使用黑火药。只有手榴弹使用的是烈性炸药,以弥补火力输出不足。
庞大的舰队在海面上重新集结,在旗舰的率领下,舰队向南方航行了三天,才在一处海岸登陆。这处海岸位于北美洲大陆的南部,是后世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海岸。经侦查发现,地图上标注的佩滕低地地区生活着大量的土著人,至少有二三十个部落,有的部落人口超过万人。
而且这里的美洲土著很不简单,他们已经发展出自己的文明。据侦查员报告,这片雨林中建有许多城寨,里面有很多奇怪的金字塔,只不过令人头痛的是,这些部落都在雨林深处的山脉之中,要到达那个地方,需要穿过莽莽的雨林。这将是一段艰苦的行军。
在临时的码头营地休整了两天,远征军才开始出发。队伍进入雨林以后,雨林中泥泞的道路,无处不在的蚊虫和暖房一样的湿度折磨着每一个士兵。最辛苦的可以说是开路的工兵,他们每天都要在前面开辟道路。
即使是给他们分配了百多名当地的土著,开路的工作依旧非常辛苦。虽然有了马匹代步,远征军每天的行进速度也只有十公里不到。
这种热带湿热的气候,士兵们很不适应,脱水中暑的现象屡见不鲜,每天都有人病倒。幸亏医疗队准备的非常充分,要不然不用打战,这支队伍就会遭到重大的损失。
一百二十公里的路程,为了绕过沿途的几片沼泽地,硬是多走了五十多公里,十五天才出了平原雨林地带,前边隐隐约约的山脉就是佩滕低地所在的位置,那些部落就隐藏在山中的谷地中。
仔细的观察了前面的山脉,郎坦擦了一把满脸的汗水,放下望远镜对传令兵说道:“命令,全体都有。原地扎营,先休整两天,后天一早出发。”
“是!”
&... -->>
华夏十四年五月初,华美城。
凌晨,还不到日出的时候,天刚有点蒙蒙亮,在深邃微白的天空中,还散布着几颗星星,地上漆黑,天上全白,野草在微微颤动,四处都笼罩在神秘的薄明中。
而此时此刻,码头上却灯火通明,人喊马嘶的好不热闹。华美城的军队一大早就开始登上三十条大帆船,远征军已经整装待发。五百名火枪兵分成了十个中队,每个中队五十人。火枪兵的士兵每人配有一匹马、一支后膛装火帽步枪,正副队正的腰带上还多了一把左轮手枪。每个中队有五名狙击手,每人一支加长步枪,也是火帽击发式的,全装药可以在千米以上还有足够的杀伤力。
不过这种加长的后膛枪后坐力非常大,一般在二三百米的距离上,使用半装药子弹就够了。另外狙击手每人配有一架单筒望远镜。阚石也曾试过把单筒望远镜固定到枪支上面充当光学瞄准镜,为此还开发出来了简易安装轨道,可是试验了几次之后,这个装置就被放弃了。
主要原因是导轨加工精度不够,还达不到纹丝不动的效果,稍微有点变动,打出去的子弹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在靶场这种环境下都不能保证稳定性,到了环境更复杂的战场上,基本就没有实用性了,还不如直接用眼睛瞄准管用。
配发给狙击手的单筒望远镜就是给他们发现目标用的,个头很小,平时挂在脖子上就成。这支火枪部队里还有支工兵中队,他们只配备左轮手枪,平时不参加战斗。但是这五十人每人都有两匹马,还有一支二十多匹驮马组成的驮队。
工兵除了补给品和弹药之外,他们携带的更多是专业的工具,如斧、锯、绳索、滑轮之类等等。工兵部队的任务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作战时甚至要往前线运送弹药,这和阚石当年在老山作战时运送补给的前线军工很类似,都是膀大腰圆,身体强壮的大汉。
火枪兵装束和现在华夏军队有所不同,他们并不装备铠甲,更像一只后世的军队。军官和士兵装束除了领章有些不同,其它的都一模一样,黄绿色夹克式的亚麻军装非常的贴身,野牛皮的高帮仿后世陆战靴能够给脚提供最好的保护。
每人一套仿五六式单兵携行具,可以携带一百发子弹、战地急救包和五枚木柄手榴弹。每人背后还有一个双肩背包,里面携带五天的口粮,主要是压缩饼干和罐头,另外存放着换洗衣服、袜子、毛毯等用品。
如果后世有人看到这支军队,真的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子弟兵很类似;除了没有红领章和五角星,军靴甚至还要好些,不是那种胶底的解放鞋。当然武器也有一些差距,使用的是一种单发步枪。这种步枪还是火帽击发,但是它的威力不可小觑。
这款枪是阚石仿制美国的夏普斯M1874运动型步枪,他的一位老首长家里收藏着一把,他曾经亲手把玩过。这款步枪原来有多种口径,前世作为一名军人的阚石当然知道士兵最需要什么武器。他采用的是其中威力最大的一款,是配用0.5英寸夏普斯弹的枪型。
这种枪弹装有九克的黑火药,枪口初速达到431m/s,足以让猎手在九百米内猎杀一头体重九百公斤的北美野牛。想想吧,一枪可以干掉一头体型庞大的北美野牛,这种威力谁敢小觑?
步枪的子弹采用纸包弹,这样可以最低限度的节约成本。华夏虽然能够生产无烟火药和铜壳子弹,但成本实在太高,国家需要用铜和炸药的地方很多,主要是修路和电话线的架设需要这两样东西。为了节约成本,枪弹发射药依然还是使用黑火药。只有手榴弹使用的是烈性炸药,以弥补火力输出不足。
庞大的舰队在海面上重新集结,在旗舰的率领下,舰队向南方航行了三天,才在一处海岸登陆。这处海岸位于北美洲大陆的南部,是后世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海岸。经侦查发现,地图上标注的佩滕低地地区生活着大量的土著人,至少有二三十个部落,有的部落人口超过万人。
而且这里的美洲土著很不简单,他们已经发展出自己的文明。据侦查员报告,这片雨林中建有许多城寨,里面有很多奇怪的金字塔,只不过令人头痛的是,这些部落都在雨林深处的山脉之中,要到达那个地方,需要穿过莽莽的雨林。这将是一段艰苦的行军。
在临时的码头营地休整了两天,远征军才开始出发。队伍进入雨林以后,雨林中泥泞的道路,无处不在的蚊虫和暖房一样的湿度折磨着每一个士兵。最辛苦的可以说是开路的工兵,他们每天都要在前面开辟道路。
即使是给他们分配了百多名当地的土著,开路的工作依旧非常辛苦。虽然有了马匹代步,远征军每天的行进速度也只有十公里不到。
这种热带湿热的气候,士兵们很不适应,脱水中暑的现象屡见不鲜,每天都有人病倒。幸亏医疗队准备的非常充分,要不然不用打战,这支队伍就会遭到重大的损失。
一百二十公里的路程,为了绕过沿途的几片沼泽地,硬是多走了五十多公里,十五天才出了平原雨林地带,前边隐隐约约的山脉就是佩滕低地所在的位置,那些部落就隐藏在山中的谷地中。
仔细的观察了前面的山脉,郎坦擦了一把满脸的汗水,放下望远镜对传令兵说道:“命令,全体都有。原地扎营,先休整两天,后天一早出发。”
“是!”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