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又一片蔚蓝天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员肖军结婚,目前育有一女肖月月,由姥姥李梅抚养。
因为一年多前,袁茵给肖家生了一个姑娘,断了肖家的香火,肖军的母亲刘兰枝非常不满,天天鼓动着袁茵给他们再生一个金孙,袁茵抵死不从。
肖军的父母气极之下,便将小月月甩给了袁茵。袁茵由于工作繁忙,再加上孩子太小,分身乏术,只得不时将月月送到301厂,让妈妈李梅帮忙照看一二,至此袁肖两家闹的很不愉快。
二女儿,袁芫,大排行里行三,前文已说,不再赘述,目前待业青年一枚。
说起这待业青年,八十年代初国家提出改革开放,其中一条取消国有企业子弟高中毕业后的分配问题,直接将他们推向社会,这便有了待业青年。
三女儿,袁莉,大排行里属老幺,最得李梅宠爱,老二袁朝曾戏言,袁家三个儿子还顶不上一个幺姑娘,足见宠溺之深,她现在也在厂子弟学校上学,初一学生一枚。
袁牧和袁茵已经结婚,分家单过,所以现在袁家实际上有八个人,对,没说错,走了两个,又来了两个。
另外来的两个人,一个是一个月前从老家东北陆南前来探亲的表姐刘玉凤,她是李梅三姐李兰的二女儿。自从袁家1976年南迁江城后,这是老家过来的第一个客人,刘玉凤的到来,受到袁家的盛情接待。
还有一个是小不点肖月月,她奶奶不待见这个孙女,所以她长年扎根于姥姥李梅家。
从前面家里人员的构成,可以看出,袁家的顶梁柱只有袁爸袁克成一人,唯有他一人拿工资,而且拿的是死工资,没有任何灰色收入。
须知八十年代,工人的工资真的是很低的,袁克成也就一百零一块三角,这还是去年前年赶上好时候,连调两级工资,否则,他还拿他的八十七块七角三分,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涨一点。
就这可怜微薄的一百块钱,要抚养全家八口人,自然捉襟见肘,力有不逮,可以想像这样一大家子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一个情景。有上顿没下顿,那就说的有点夸张了,但节衣缩食、紧巴过日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那个时代,整个社会,袁野家的周遭都是这一现状,基本上家家都没有余钱挥霍,大哥莫笑二哥,能够像邻居陆工那样轻松过日子的家庭真的没有几户。
身为一个重生者,竟然让自己的家庭一贫如洗,还能安之若素,这真是令人羞愤欲狂的。
这几天,他犹如困兽一般,在他和二哥袁朝共有的小屋里来回踱步,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想破了脑壳,也想不出什么好的主意,不需要多少本钱,又能让袁家立刻脱离贫困。
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肚子里倒是藏了许多好货,苦于无法诉诸于外。生财之道确实有的是,却没有一个能当即拿出来用得上的,不为别的,只因为钱,对,就是因为钱。没有第一桶金,怎么生财有道?
所有的金点子,都离不开起动资金啊!没有起动资金,便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根本什么都干不成的。
单说他自己,一个十四岁少年,不是重生前的大叔,天可怜见的,全身上下都摸不出一个钢镚儿。
太可怜了!
说起来,袁家的孩子基本上没有拿过什么零花钱,由于常年的拮据生活,李梅养成了一个影响一生的生活习惯,即对金钱的异常看重,任何牵涉到金钱的事情,都能引起她格外的关注,比如说食盐涨价,隔壁赵大爷家办喜事之类的事情,都能让她的眼光盯在了金钱上面。
自然家庭生活中,她对钱也管的异常严格,对几个孩子,除了学习用的书本笔墨外,多一分钱都不会给孩子们。袁野也是到了五年级时,才从同学们的口中知道原来还有零花钱一说。即便知道了,给他个天胆,他也不也向母亲伸手要零花钱。
二哥袁朝被逼急了,在母亲那里要不到钱,就想着出去扎青蛙,粘知了,养蚕来弄些零花,不过结果好像并不太理想。
家里也就最小的袁莉得宠,才能偶尔得到一两毛钱的零花,这样的待遇直令袁小五眼馋不已,始终虎视耽耽地盯着那个放钱的小荷包。
后来大哥参加工作后,私下里时常给他们两小一人五毛,让他们买些零嘴,如此袁野的境遇才变得不再那么悽惨窘迫。
和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比,七十年代孩子的生活真的是要可怜单纯许多。
单说零花钱一项,条件好的孩子能拿个五毛六毛,差一点的一毛两毛,你还别嫌少,家长能给孩子们这点钱,小伙伴们一个个还乐的屁颠屁颠的。
至少他们还有一两毛钱可乐。
而厂里许多像袁野这样的穷困小孩,根本连一分钱都甭想拿到,那又能怎么着,还不得硬挺着呗。
而且袁野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从那时候养成的。因为小时候没钱,所以对钱有着极度的渴望,一旦手上有了点小钱,便想尽办法,一分不剩,立马花光,其实也没买什么东西,就是到小卖部,买些乱七八糟的吃食。
参加工作之后,拿到手第一笔工资,心头便有一股冲动,恨不得当天便将这些钱弄干净。如果不是妈妈看的紧,他的工资估计会一分不剩,全部花光光。
现在他真的没钱,那家里呢?
他迟疑了一下,想了想,以袁克成的工资水平,加上一圈吃闲饭的,他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一样没钱!
他知道母亲李梅善于攒钱,善于能从石头缝里抠出钱来。记得零一年他结婚,母亲一下子拿出一万多块钱,真是惊碎一地眼镜。
袁野这才明白,平日里母亲那么的节俭,扣扣索索,一件新衣服买回家,齐码要穿十年八年;旧衣服旧袜子破了个洞,就想办法打了个补丁再穿,终其一生,袁妈妈不在外面的饭店就餐,她想尽一切办法节约开支,然后慢慢的攒钱。她的钱,可以说,都是从指甲缝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成语里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没有腋,没有沙,哪里来的裘?哪里来的塔?没有钱,李梅又怎么攒啊!
退一万步说,袁野发扬积极的无产阶级乐观精神去揣测,去估摸,去猜想,顶破天,母亲能攒下四五百块钱,就算她攒钱大师了。可这四五百块钱,于他袁野来说,能干什么?杯水车薪啊。
而且这些钱,以李梅的性子,她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拿给袁野,任他胡造的。
怎么办?
怎么办?
袁野眉头紧锁,不住地叹气,这可如何是好呢?
他一屁股坐下,趴在书桌上,两眼无神地望着窗外。
哎,怎么办?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员肖军结婚,目前育有一女肖月月,由姥姥李梅抚养。
因为一年多前,袁茵给肖家生了一个姑娘,断了肖家的香火,肖军的母亲刘兰枝非常不满,天天鼓动着袁茵给他们再生一个金孙,袁茵抵死不从。
肖军的父母气极之下,便将小月月甩给了袁茵。袁茵由于工作繁忙,再加上孩子太小,分身乏术,只得不时将月月送到301厂,让妈妈李梅帮忙照看一二,至此袁肖两家闹的很不愉快。
二女儿,袁芫,大排行里行三,前文已说,不再赘述,目前待业青年一枚。
说起这待业青年,八十年代初国家提出改革开放,其中一条取消国有企业子弟高中毕业后的分配问题,直接将他们推向社会,这便有了待业青年。
三女儿,袁莉,大排行里属老幺,最得李梅宠爱,老二袁朝曾戏言,袁家三个儿子还顶不上一个幺姑娘,足见宠溺之深,她现在也在厂子弟学校上学,初一学生一枚。
袁牧和袁茵已经结婚,分家单过,所以现在袁家实际上有八个人,对,没说错,走了两个,又来了两个。
另外来的两个人,一个是一个月前从老家东北陆南前来探亲的表姐刘玉凤,她是李梅三姐李兰的二女儿。自从袁家1976年南迁江城后,这是老家过来的第一个客人,刘玉凤的到来,受到袁家的盛情接待。
还有一个是小不点肖月月,她奶奶不待见这个孙女,所以她长年扎根于姥姥李梅家。
从前面家里人员的构成,可以看出,袁家的顶梁柱只有袁爸袁克成一人,唯有他一人拿工资,而且拿的是死工资,没有任何灰色收入。
须知八十年代,工人的工资真的是很低的,袁克成也就一百零一块三角,这还是去年前年赶上好时候,连调两级工资,否则,他还拿他的八十七块七角三分,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涨一点。
就这可怜微薄的一百块钱,要抚养全家八口人,自然捉襟见肘,力有不逮,可以想像这样一大家子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一个情景。有上顿没下顿,那就说的有点夸张了,但节衣缩食、紧巴过日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那个时代,整个社会,袁野家的周遭都是这一现状,基本上家家都没有余钱挥霍,大哥莫笑二哥,能够像邻居陆工那样轻松过日子的家庭真的没有几户。
身为一个重生者,竟然让自己的家庭一贫如洗,还能安之若素,这真是令人羞愤欲狂的。
这几天,他犹如困兽一般,在他和二哥袁朝共有的小屋里来回踱步,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想破了脑壳,也想不出什么好的主意,不需要多少本钱,又能让袁家立刻脱离贫困。
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肚子里倒是藏了许多好货,苦于无法诉诸于外。生财之道确实有的是,却没有一个能当即拿出来用得上的,不为别的,只因为钱,对,就是因为钱。没有第一桶金,怎么生财有道?
所有的金点子,都离不开起动资金啊!没有起动资金,便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根本什么都干不成的。
单说他自己,一个十四岁少年,不是重生前的大叔,天可怜见的,全身上下都摸不出一个钢镚儿。
太可怜了!
说起来,袁家的孩子基本上没有拿过什么零花钱,由于常年的拮据生活,李梅养成了一个影响一生的生活习惯,即对金钱的异常看重,任何牵涉到金钱的事情,都能引起她格外的关注,比如说食盐涨价,隔壁赵大爷家办喜事之类的事情,都能让她的眼光盯在了金钱上面。
自然家庭生活中,她对钱也管的异常严格,对几个孩子,除了学习用的书本笔墨外,多一分钱都不会给孩子们。袁野也是到了五年级时,才从同学们的口中知道原来还有零花钱一说。即便知道了,给他个天胆,他也不也向母亲伸手要零花钱。
二哥袁朝被逼急了,在母亲那里要不到钱,就想着出去扎青蛙,粘知了,养蚕来弄些零花,不过结果好像并不太理想。
家里也就最小的袁莉得宠,才能偶尔得到一两毛钱的零花,这样的待遇直令袁小五眼馋不已,始终虎视耽耽地盯着那个放钱的小荷包。
后来大哥参加工作后,私下里时常给他们两小一人五毛,让他们买些零嘴,如此袁野的境遇才变得不再那么悽惨窘迫。
和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比,七十年代孩子的生活真的是要可怜单纯许多。
单说零花钱一项,条件好的孩子能拿个五毛六毛,差一点的一毛两毛,你还别嫌少,家长能给孩子们这点钱,小伙伴们一个个还乐的屁颠屁颠的。
至少他们还有一两毛钱可乐。
而厂里许多像袁野这样的穷困小孩,根本连一分钱都甭想拿到,那又能怎么着,还不得硬挺着呗。
而且袁野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从那时候养成的。因为小时候没钱,所以对钱有着极度的渴望,一旦手上有了点小钱,便想尽办法,一分不剩,立马花光,其实也没买什么东西,就是到小卖部,买些乱七八糟的吃食。
参加工作之后,拿到手第一笔工资,心头便有一股冲动,恨不得当天便将这些钱弄干净。如果不是妈妈看的紧,他的工资估计会一分不剩,全部花光光。
现在他真的没钱,那家里呢?
他迟疑了一下,想了想,以袁克成的工资水平,加上一圈吃闲饭的,他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一样没钱!
他知道母亲李梅善于攒钱,善于能从石头缝里抠出钱来。记得零一年他结婚,母亲一下子拿出一万多块钱,真是惊碎一地眼镜。
袁野这才明白,平日里母亲那么的节俭,扣扣索索,一件新衣服买回家,齐码要穿十年八年;旧衣服旧袜子破了个洞,就想办法打了个补丁再穿,终其一生,袁妈妈不在外面的饭店就餐,她想尽一切办法节约开支,然后慢慢的攒钱。她的钱,可以说,都是从指甲缝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成语里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没有腋,没有沙,哪里来的裘?哪里来的塔?没有钱,李梅又怎么攒啊!
退一万步说,袁野发扬积极的无产阶级乐观精神去揣测,去估摸,去猜想,顶破天,母亲能攒下四五百块钱,就算她攒钱大师了。可这四五百块钱,于他袁野来说,能干什么?杯水车薪啊。
而且这些钱,以李梅的性子,她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拿给袁野,任他胡造的。
怎么办?
怎么办?
袁野眉头紧锁,不住地叹气,这可如何是好呢?
他一屁股坐下,趴在书桌上,两眼无神地望着窗外。
哎,怎么办?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