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我的乡村慢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点心吃。要是将糯米花当炒米吃,则过于奢侈了。
熬糖是切糖的关键。熬类似于烹饪中的文火慢炖,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着糖油的老嫩。过老,切成的冻米糖硬邦邦的,咬不动;过嫩,糖的黏稠度不足,冻米糖容易散架,切不成。因此,切糖时有个禁忌:不到正在切糖的农家串门,以免误事。
杨华父亲是村里的切糖老手,从16岁学切年糖至今,少有失手。其诀窍全在于熬糖──麦芽糖和红糖按一定的配比使用。因为麦芽糖黏性虽强,但甜度不够;红糖虽甜,却黏性不足。
熬糖须用冬水。所谓冬水,乃冬至后的溪水,清纯透亮,宜于冬藏。用它熬糖切糖,坊间便有“冬”米糖之称。为了便于区分,又能突出糯米糖的风味,才将“冬”改写成“冻”。
舀一勺水入锅,点火加温,不时用筷子搅拌。眼见糖渣儿融化成黄褐色的浆液,咕嘟咕嘟地冒起了泡泡,熄灭灶膛的明火,以炭火之余温慢熬。
等到每个泡泡都熬成了鲜黄透亮,便用筷子蘸上一点糖油,大拇指和食指粘上一滴,轻轻地开合试拉———糖丝细,黏稠度不够,还得继续熬;糖丝粗,火候恰好,赶快倒入拌了黑芝麻、花生米、核桃仁之类的糯米花(家境实的,还要加入一勺熟猪油,以增其香。)用力搅拌……直至拌匀拌透了,再盛入放在面板上的糖框里,用专用糖板将它压实拍平,啪啪地敲打,匀称地把边边角角都敲结实了。
此时,杨父要点上一支烟,憩息片刻。一俟烟灭糖结,便可取下糖框。杨父手起刀落,那块硕大方正的糖砖被切成余温尚存、厚薄匀称的片状冻米糖,静静地躺在面板上……
小孩子就在这暖融融的香甜里跑进跑出,手中拿着刚刚切好的冻米糖。
在没有巧克力、炸薯条的年代,乡下孩子惦念的就是那一包冻米糖,常常趁母亲早起做饭之机,顺手“偷”出一两块,再溜回被窝悄悄地吃,乐此不疲。
冻米糖甘之如饴,是幸福之象征。每逢年关,婆家要将各式各样的年糖挑到下过聘、定了亲的闺女家,再由女方分送给亲戚和左邻右居,俗称“担年糖”;而闺女出嫁的头一年,毛脚女婿上门拜年,丈母娘回赠的也是年糖。
如此一“挑”一“赠”,来而有往,约定俗成———“挑”要讨彩,“赠”为祝福。
也有人带着“冻米糖”去亲家做客,再由亲家分发给全村,一般为一户两小包。于是,有句俗语流传了开来——“切白糖,担白糖,娘想囡来囡想娘。白糖切好好过年,份份(户户)人家福寿长。”说的,就是“冻米糖”背后的亲情和人情。
如今想来,农耕时代尽管清苦无比,然而在寒冬腊月有一小块冻米糖在手,便觉十分温馨,那真是难得的幸福时光啊。
冻米糖闻着香,吃起来更香,吃完连舌间、指间也是浓浓的。尤其是那个脆,牙齿轻轻一磕就酥了,口口如此,没有丁点酥不了;香脆里的甜,那是自不必说的,与那糖果的甜大不一样,一直甜到心里。
“少吃点!饭不要吃了啊!”吃了没几块,老妈又开始唠叨了。
随着温度降低,冻米糖渐渐冷却下来。将其一一包装好,杨母把冻米糖装进密封盒里,将盖子扣好。留着过年给来拜年的客人享用。尽管装冻米糖的盒子换了一个又一个,不过盒子里的冻米糖不知被我和妹妹偷偷偷拿过多少次,那一次又一次的偷吃,带给兄妹两人的则是满嘴的香甜、无限的快乐和热乎乎的年味。
收拾完制糖工具,一家老小开始今天的大扫除。
汉族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大家小户准备过年。在祀灶前后至除夕,例有一次卫生大扫除,墙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处一年的积尘,均须于此日以扫帚清除干净;箱柜上的金属把手等,也应擦拭一新。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一起动手扫房子,整个过程不需要父母指挥,兄妹二人很有秩序的去寻找没有擦拭的地方……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当点心吃。要是将糯米花当炒米吃,则过于奢侈了。
熬糖是切糖的关键。熬类似于烹饪中的文火慢炖,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着糖油的老嫩。过老,切成的冻米糖硬邦邦的,咬不动;过嫩,糖的黏稠度不足,冻米糖容易散架,切不成。因此,切糖时有个禁忌:不到正在切糖的农家串门,以免误事。
杨华父亲是村里的切糖老手,从16岁学切年糖至今,少有失手。其诀窍全在于熬糖──麦芽糖和红糖按一定的配比使用。因为麦芽糖黏性虽强,但甜度不够;红糖虽甜,却黏性不足。
熬糖须用冬水。所谓冬水,乃冬至后的溪水,清纯透亮,宜于冬藏。用它熬糖切糖,坊间便有“冬”米糖之称。为了便于区分,又能突出糯米糖的风味,才将“冬”改写成“冻”。
舀一勺水入锅,点火加温,不时用筷子搅拌。眼见糖渣儿融化成黄褐色的浆液,咕嘟咕嘟地冒起了泡泡,熄灭灶膛的明火,以炭火之余温慢熬。
等到每个泡泡都熬成了鲜黄透亮,便用筷子蘸上一点糖油,大拇指和食指粘上一滴,轻轻地开合试拉———糖丝细,黏稠度不够,还得继续熬;糖丝粗,火候恰好,赶快倒入拌了黑芝麻、花生米、核桃仁之类的糯米花(家境实的,还要加入一勺熟猪油,以增其香。)用力搅拌……直至拌匀拌透了,再盛入放在面板上的糖框里,用专用糖板将它压实拍平,啪啪地敲打,匀称地把边边角角都敲结实了。
此时,杨父要点上一支烟,憩息片刻。一俟烟灭糖结,便可取下糖框。杨父手起刀落,那块硕大方正的糖砖被切成余温尚存、厚薄匀称的片状冻米糖,静静地躺在面板上……
小孩子就在这暖融融的香甜里跑进跑出,手中拿着刚刚切好的冻米糖。
在没有巧克力、炸薯条的年代,乡下孩子惦念的就是那一包冻米糖,常常趁母亲早起做饭之机,顺手“偷”出一两块,再溜回被窝悄悄地吃,乐此不疲。
冻米糖甘之如饴,是幸福之象征。每逢年关,婆家要将各式各样的年糖挑到下过聘、定了亲的闺女家,再由女方分送给亲戚和左邻右居,俗称“担年糖”;而闺女出嫁的头一年,毛脚女婿上门拜年,丈母娘回赠的也是年糖。
如此一“挑”一“赠”,来而有往,约定俗成———“挑”要讨彩,“赠”为祝福。
也有人带着“冻米糖”去亲家做客,再由亲家分发给全村,一般为一户两小包。于是,有句俗语流传了开来——“切白糖,担白糖,娘想囡来囡想娘。白糖切好好过年,份份(户户)人家福寿长。”说的,就是“冻米糖”背后的亲情和人情。
如今想来,农耕时代尽管清苦无比,然而在寒冬腊月有一小块冻米糖在手,便觉十分温馨,那真是难得的幸福时光啊。
冻米糖闻着香,吃起来更香,吃完连舌间、指间也是浓浓的。尤其是那个脆,牙齿轻轻一磕就酥了,口口如此,没有丁点酥不了;香脆里的甜,那是自不必说的,与那糖果的甜大不一样,一直甜到心里。
“少吃点!饭不要吃了啊!”吃了没几块,老妈又开始唠叨了。
随着温度降低,冻米糖渐渐冷却下来。将其一一包装好,杨母把冻米糖装进密封盒里,将盖子扣好。留着过年给来拜年的客人享用。尽管装冻米糖的盒子换了一个又一个,不过盒子里的冻米糖不知被我和妹妹偷偷偷拿过多少次,那一次又一次的偷吃,带给兄妹两人的则是满嘴的香甜、无限的快乐和热乎乎的年味。
收拾完制糖工具,一家老小开始今天的大扫除。
汉族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大家小户准备过年。在祀灶前后至除夕,例有一次卫生大扫除,墙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处一年的积尘,均须于此日以扫帚清除干净;箱柜上的金属把手等,也应擦拭一新。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一起动手扫房子,整个过程不需要父母指挥,兄妹二人很有秩序的去寻找没有擦拭的地方……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