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国本篇 (2/2)
笔趣阁 www.biquge3.cc,从陈桥到崖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推。
仁宗点头道“这没有害处啊!选宗室为皇嗣,古已有之,你把奏章交给宰相们吧”
从没过的大进展!换一个人,心脏定会剧烈狂跳起来,那意味着是命令宰相们实施了!可司马光马上就拒绝“请陛下自喻中书宰相”说着就请辞告退了。
搞什么?好容易皇帝亲口答应,居然就这样轻飘飘放过去了!但别忙!当天司马光的演出还没结束,他从皇宫出来,直接走进中书省,向宰相们汇报工作。具体内容是江淮的盐事。例行问答结束后。首相韩琦却没放司马光走。韩相公大有深意地望着他,像期待着他说点什么…可等来的却是一阵沉默。
最后还是韩琦先开的口“今天皇上还说了什么”司马光继续沉默,好一会后才回答“所言宗庙社稷之计也”之后韩琦微笑。再没说别的,让司马光离开。
至此。当天事情才算结束。司马光仍平静地走出了中书省,他知道己给韩琦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仅深刻,且极好!
当皇帝要他把立太子的奏章转交中书省时,他第一时间拒绝了。这在后面和韩琦的谈话中证明:是绝对正确的决定。如由他来转交。这就造成了一说不清的事实。即立太子这件事是由他司马光一手促成的。连命令都是他从皇帝那里得到,向整个中书省下达。宰执大臣们被晾在一边,完全被动!
这样做。简直是把所有功劳都归于自己,让整个官场统统歇菜。这样贪婪的结果,就是把自己扔上火堆,成为众矢之的,以他当时一小小知谏院的京官,简直是在找死!
尤其是韩琦当面就点醒他,当天到底和皇上谈了什么。别以为皇宫内会有什么秘密,别想耍花样!而司马光表现是非常的乖,他想了又想,选择说实话“宗庙社稷之计”就是立太子的事。整个事件过后,他让宰执大人们觉得他既敢做事、更能做事,难能可贵的又很会做人。
在这种认知下,韩琦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给了司马光一天大面子。9月的某一天,一叫陈洙的御史找到司马光,像闲聊一样说:前些天某次会议上,韩相公跟我说他很欣赏你。说你正在上书说建储的事,能不能把奏章先送到中书省呢?你想做这件事,别自立门户(欲发此议,无自发之)
这是示好,也是示威,司马光再次面临选择。韩琦这是想收编他,让他成为中书省在“立太子”这件事上的马前卒。按说也蛮荣幸了,和他之前人生轨迹非常相符——投靠过庞相公,为何就不能再投靠韩相公?
可司马光那天偏偏又犯了沉默的病,他什么都没说,没表态就等于拒绝。拒绝就是反抗!这就让人搞不懂了,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10多天后,真相大白!某一天,司马光在写皇帝日记之余,再次抓到了一好机会。仁宗那天心情好,很适合聊天。那聊什么呢?给他上堂历史课!众所周知,司马大师的历史水平在整个中华民族里绝对能排进前五!他挑了个近的,说唐朝的事。
话说唐朝神武。如宋太祖赵匡胤开创了科举制度里的殿试,从此让天下举子们都成为“天子门生”只为皇帝服务,再不看座师的脸色。可唐朝就有“门生天子”连皇帝都是他们的徒弟!这是怎么回事呢?就因唐文宗一直不立太子,死后被亲近的太监们做手脚,从此随意拥立唐朝皇帝,想让谁当谁就当,想让谁死谁就死。堂堂天可汗的子孙,居然被太监们玩弄于股掌之间!陛下,您想让这种事在宋朝重演吗?
再没犹豫了!皇帝下令司马光立即把选宗室皇嗣的文件送交中书省,把这件事确定下来。这一次司马光也没再推辞,火候到了!
再次来到中书省,他的神情动态再不是一下属,而是一充满着神圣感的天使。他庄严地对韩琦等宰执大臣们说“陛下决意立宗室为皇子,今天诸公如不能及时议定,他日夜半,禁中出寸纸以某人为嗣,那时天下谁也不能违背了”义正言辞,说得也都是实话。现在皇帝身体到了这地步,谁知哪天驾崩?那时皇宫深处,往好里说是皇后、糟点就会是太监,来决定谁是下一任皇帝,难道那时做臣子的有权反对吗?
韩琦等全体宰执大臣一齐躬身施礼,同声回答“敢不尽力”
从这时起,司马光退出了立太子事件。从程序上、从官衔上,他都再没参与的权力。那么转身就走,决不迟延,他留下的是倡议阶段起决定性作用的名声及让全体朝臣都又惊又佩的印象,就如大宋首相韩琦。
你要我配合?我己配合了。可绝不是你所希望的马前卒、小跟班,我以正道尽臣子义务,转身把成果交给你时,神圣得无可侵犯,你必须向我低头!
这就是司马光的作风!万事都有依据,有道义,谁让他学问大、历史知识强呢?回顾下倡议阶段的几位名人:范镇、欧阳修、包拯、唐介、司马光,只有他一人在这件事里得到彩头,就此平步青云、名利双收!
历史的接力棒最终传到了大宋首相韩琦手中!韩琦是仁宗、英宗两朝传承中居功至伟的大臣,没他的努力,没他近于霸道、专权一样的决策,北宋就不会是史书里记载的那样。只不过这对于大宋、乃至于对于整个汉民族历史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就很难说了…我的意思是:宋英宗赵曙,他真的是最佳?或者要求再低一点:他真的是一合格的接班人吗?
10月初,皇帝和宰执大臣们最终定下了皇子人选,就是由仁宗和曹皇后亲自主婚的“十三”(十三,是一男孩的小名。从小就在皇宫养大,一来他是皇室宗亲、二来因仁宗皇帝始终没成年儿子。滔滔是个女孩,北宋名将高琼的曾孙女、高继勋的孙女。之所以能嫁给十三,是因她妈妈是曹皇后的亲妹妹。这两个孩子未来就是宋帝国的主宰。不论男孩十三、还是女孩滔滔,都让整个国家因他们的意志而改变)
十三,是宋太宗赵光义第四子赵元份之子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13个儿子,名叫赵宗实。生于1032年1月3日,4岁时被抱进皇宫抚养,因仁宗的长子早夭。8岁时被退还王府,因仁宗的次子出生。现在又被召进皇宫,因仁宗的3个儿子全都早夭…
赵宗实,他生来就是个预备役…这时他30岁了,沉默寡言。尤其让人感兴趣的是他的生育能力。(未完待续。。)
推。
仁宗点头道“这没有害处啊!选宗室为皇嗣,古已有之,你把奏章交给宰相们吧”
从没过的大进展!换一个人,心脏定会剧烈狂跳起来,那意味着是命令宰相们实施了!可司马光马上就拒绝“请陛下自喻中书宰相”说着就请辞告退了。
搞什么?好容易皇帝亲口答应,居然就这样轻飘飘放过去了!但别忙!当天司马光的演出还没结束,他从皇宫出来,直接走进中书省,向宰相们汇报工作。具体内容是江淮的盐事。例行问答结束后。首相韩琦却没放司马光走。韩相公大有深意地望着他,像期待着他说点什么…可等来的却是一阵沉默。
最后还是韩琦先开的口“今天皇上还说了什么”司马光继续沉默,好一会后才回答“所言宗庙社稷之计也”之后韩琦微笑。再没说别的,让司马光离开。
至此。当天事情才算结束。司马光仍平静地走出了中书省,他知道己给韩琦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仅深刻,且极好!
当皇帝要他把立太子的奏章转交中书省时,他第一时间拒绝了。这在后面和韩琦的谈话中证明:是绝对正确的决定。如由他来转交。这就造成了一说不清的事实。即立太子这件事是由他司马光一手促成的。连命令都是他从皇帝那里得到,向整个中书省下达。宰执大臣们被晾在一边,完全被动!
这样做。简直是把所有功劳都归于自己,让整个官场统统歇菜。这样贪婪的结果,就是把自己扔上火堆,成为众矢之的,以他当时一小小知谏院的京官,简直是在找死!
尤其是韩琦当面就点醒他,当天到底和皇上谈了什么。别以为皇宫内会有什么秘密,别想耍花样!而司马光表现是非常的乖,他想了又想,选择说实话“宗庙社稷之计”就是立太子的事。整个事件过后,他让宰执大人们觉得他既敢做事、更能做事,难能可贵的又很会做人。
在这种认知下,韩琦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给了司马光一天大面子。9月的某一天,一叫陈洙的御史找到司马光,像闲聊一样说:前些天某次会议上,韩相公跟我说他很欣赏你。说你正在上书说建储的事,能不能把奏章先送到中书省呢?你想做这件事,别自立门户(欲发此议,无自发之)
这是示好,也是示威,司马光再次面临选择。韩琦这是想收编他,让他成为中书省在“立太子”这件事上的马前卒。按说也蛮荣幸了,和他之前人生轨迹非常相符——投靠过庞相公,为何就不能再投靠韩相公?
可司马光那天偏偏又犯了沉默的病,他什么都没说,没表态就等于拒绝。拒绝就是反抗!这就让人搞不懂了,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10多天后,真相大白!某一天,司马光在写皇帝日记之余,再次抓到了一好机会。仁宗那天心情好,很适合聊天。那聊什么呢?给他上堂历史课!众所周知,司马大师的历史水平在整个中华民族里绝对能排进前五!他挑了个近的,说唐朝的事。
话说唐朝神武。如宋太祖赵匡胤开创了科举制度里的殿试,从此让天下举子们都成为“天子门生”只为皇帝服务,再不看座师的脸色。可唐朝就有“门生天子”连皇帝都是他们的徒弟!这是怎么回事呢?就因唐文宗一直不立太子,死后被亲近的太监们做手脚,从此随意拥立唐朝皇帝,想让谁当谁就当,想让谁死谁就死。堂堂天可汗的子孙,居然被太监们玩弄于股掌之间!陛下,您想让这种事在宋朝重演吗?
再没犹豫了!皇帝下令司马光立即把选宗室皇嗣的文件送交中书省,把这件事确定下来。这一次司马光也没再推辞,火候到了!
再次来到中书省,他的神情动态再不是一下属,而是一充满着神圣感的天使。他庄严地对韩琦等宰执大臣们说“陛下决意立宗室为皇子,今天诸公如不能及时议定,他日夜半,禁中出寸纸以某人为嗣,那时天下谁也不能违背了”义正言辞,说得也都是实话。现在皇帝身体到了这地步,谁知哪天驾崩?那时皇宫深处,往好里说是皇后、糟点就会是太监,来决定谁是下一任皇帝,难道那时做臣子的有权反对吗?
韩琦等全体宰执大臣一齐躬身施礼,同声回答“敢不尽力”
从这时起,司马光退出了立太子事件。从程序上、从官衔上,他都再没参与的权力。那么转身就走,决不迟延,他留下的是倡议阶段起决定性作用的名声及让全体朝臣都又惊又佩的印象,就如大宋首相韩琦。
你要我配合?我己配合了。可绝不是你所希望的马前卒、小跟班,我以正道尽臣子义务,转身把成果交给你时,神圣得无可侵犯,你必须向我低头!
这就是司马光的作风!万事都有依据,有道义,谁让他学问大、历史知识强呢?回顾下倡议阶段的几位名人:范镇、欧阳修、包拯、唐介、司马光,只有他一人在这件事里得到彩头,就此平步青云、名利双收!
历史的接力棒最终传到了大宋首相韩琦手中!韩琦是仁宗、英宗两朝传承中居功至伟的大臣,没他的努力,没他近于霸道、专权一样的决策,北宋就不会是史书里记载的那样。只不过这对于大宋、乃至于对于整个汉民族历史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就很难说了…我的意思是:宋英宗赵曙,他真的是最佳?或者要求再低一点:他真的是一合格的接班人吗?
10月初,皇帝和宰执大臣们最终定下了皇子人选,就是由仁宗和曹皇后亲自主婚的“十三”(十三,是一男孩的小名。从小就在皇宫养大,一来他是皇室宗亲、二来因仁宗皇帝始终没成年儿子。滔滔是个女孩,北宋名将高琼的曾孙女、高继勋的孙女。之所以能嫁给十三,是因她妈妈是曹皇后的亲妹妹。这两个孩子未来就是宋帝国的主宰。不论男孩十三、还是女孩滔滔,都让整个国家因他们的意志而改变)
十三,是宋太宗赵光义第四子赵元份之子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13个儿子,名叫赵宗实。生于1032年1月3日,4岁时被抱进皇宫抚养,因仁宗的长子早夭。8岁时被退还王府,因仁宗的次子出生。现在又被召进皇宫,因仁宗的3个儿子全都早夭…
赵宗实,他生来就是个预备役…这时他30岁了,沉默寡言。尤其让人感兴趣的是他的生育能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