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楚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尘下,然后别雄雌。12前一首诗的意思是好汉要干勇敢的事,用不着拉扯别人,成群结伙,你看见那划过长空的鹞子吗?它一来就吓得那些燕雀两边逃躲。后一首诗说,勇士须要好马,而好马也只配勇士骑,真正的勇士不是吹出来的,要知谁强谁弱,就骑上马出去比一比。这两首诗对鹞子、健马的描写,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片开阔的视野,烘托出一种豪迈的气氛。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光辉灿烂的作品,最早见于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后见于宋人编的文苑英华、古文苑和乐府诗集,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上的“双壁”胡应麟诗薮说:“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赡,极于木兰。
孔雀东南飞写的是爱情故事,是一部悲剧。木兰诗写的却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无关乎爱情,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篇,虽有对于旅途劳苦和战争灾难的描写,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喜剧。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府兵制起源于北朝的西魏,这种制度规定,当战争需要时,每个二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人都要应征入伍。因此木兰的父亲虽年迈军书上仍有他的名字。木兰因为父亲年老、兄弟年幼,所以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当时府兵制规定凡从军的人都要自备刀矛弓箭,所以去战场前她积极准备。在战场上她勇猛异常、巾帼不让须眉,身经百战而回,受到可汗的封赏。但木兰却视金钱名利如粪土,要求返乡,最后受到了家人的欢迎,最后伙伴才得知木兰是一名女子。民歌最后还用了‘雄雌之兔’的比喻,给人一种含蓄隽永又活泼可爱的动态美感。在北朝,妇女中出现象木兰这样勇敢善战的人物是不足为奇的。只如北史李安世传所载李波小妹歌就提供了一个武艺卓越的妇女的真人真事:“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但是木兰的形象,比之李波小妹的形象却有本质的差别。李波小妹是残害人民的豪强地主家庭的妇女,而木兰却自始至终都不失劳动人民女儿的本色。她不惜自我牺牲,也不顾“男女有别”“上战场杀敌”既保全了老父,又捍卫了边疆。由于故事本身的正义性、传奇性,使民歌作者有可能在木兰身上集中地体现劳动人民高贵的品质。
南北朝时期思想界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在这之前男女地位极不平等,女子的意见和言谈不受关注的现象有所改观,虽然并不是彻底改变,但是在意识领域毕竟跨了一大步。与此相适应的,木兰诗通过对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激荡人心的事件,用诗歌的语言唱出了男女平等的愿望。在北方可汗连年征兵的现实情形下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并把两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达到水乳交融的艺术效果。
[4]对战争的厌恶和生活的穷苦。长期的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种厌恶之情也体现在民歌中,唱出了征戍徭役的飘泊之苦,抒写了悲痛的思乡怀人之情。陇头歌其一: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其二: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其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13陇头歌本出魏、晋乐府,乐府诗集收此三首,皆写游子的苦辛及其思乡的悲哀。陇头歌本是汉横吹曲题,古辞已亡。明、清以来,说者多以为这三首可能是汉魏旧辞。作品第一首写征夫的飘泊流离之感,孑然一生,形单影只;第二首写陇山一带的气候严寒,令人不寒而栗;第三者写征夫的思乡之痛,感人肺腑。特别是‘寒不能语,舌卷入喉’一句,对动作的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将严寒之苦用最朴素和最能令人信服的歌词体现了出来。又如紫骝马歌云:“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整首诗以风吹高树、落叶飘零来比喻征夫和徭役,凄楚动人。14
[5]对剥削制度的不满。雀劳利歌:雨雪霏霏雀劳利,长嘴饱满短嘴饥。这里的“长嘴”和“短嘴”便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象征性概括,一个简单的比喻,道出了贫富悬殊的差距和百姓生活的艰难。
北朝民歌用其特殊的豪迈雄健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北方人民生活劳动战斗的情况。把题材拓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北朝民歌是阳刚气的,是英雄气的,是直截了当的。
2、南北朝民歌在语言上的不同点
南朝乐府大子夜歌中写道: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这是南朝乐府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也是子夜歌及其各种变曲的突出特点。南朝民歌大都为五言四句(其中的西洲曲篇幅较长,且经过文人的润色加工)。由于大多数南歌篇幅短小,所以往往通过典型或心境的刹那展现,点到即止。显得活泼、跳跃、留有余味。其用语自然清新,好用隐语、双关语,有时用典,带有浓厚的南国水乡生活气息。在双关语中有同音异字的双关如“莲子”隐喻“怜子”即爱你之意;“莲子青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莲心彻底红”中的“莲心”隐“怜心”也就是“相爱之心”又如以“藕”隐喻配偶之“偶”以“芙蓉”为“夫容”以“碑”为“悲”以关门之“关”为关念之“关”以道路之“道”为说道之“道”以“丝”双关“思”等。还有同音同字双关,如“朝霜语白日,知我为欢消”(读曲歌),用“消”双关朝霜为白日所消融和诗人为心上人消瘦。“经霜不堕地,岁寒无异心”(子夜四时歌),用无异心双关松柏的不怕寒霜和人心的前后如一。“莲心彻底红”隐喻怜爱之深透。此外还有子夜歌中的“何悟不成匹”隐喻“匹配”的“匹”双关语、隐语的运用,使语言多了一种耐咀嚼的韵味,让文字在描蓦事物上多了一层意蕴,并达到深入浅出、形象直白的艺术效果。
乐府诗集中收录的北朝民歌由于初作时为少数民族的创作,后才经翻译,所以这些北朝民歌不如南朝民歌工整,句型长短错综,但在变化中取得了全篇的和谐统一。比如说敕勒歌三、四、七言错落有致,浑然一体,丝毫未见斧匠之痕。北朝民歌因为粗豪之气使然,有啥说啥,所以极少用双关语与隐语,这更加突出了北朝民歌的豪放气雄之感。木兰诗篇幅较大,语言上有朴素自然的口语,也有精妙绝伦的律句(前者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后者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南北朝民歌在感情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
北歌爽朗刚劲,情感格外活跃而有力量。直抒胸臆,如涛涛江河,一泻千里。例如幽州马客吟: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又如前面提及的捉溺歌。南歌委曲细腻,感情深沉一唱三叹。缠缠绵绵,如涓涓细流,九曲回肠。如前面所说的子夜歌和西洲曲等。
4、南北朝民歌在艺术手法上的不同点
南北朝民歌都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但这些艺术手法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在南北朝民歌中起着渲染人物、表现主题、揭示中心的作用。在具体的作品中有具体的表现,南北朝民歌不同的风物人情与自然景观,生活氛围和人物性情修养造成了在艺术手法上也出现了不拘一格、互不雷同的局面。
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为这一时期民歌生色不少。南朝民歌善于表现深沉委婉的情感,余音绕梁。北歌在琅琅上口之余更突显其质朴豪迈。北歌在比喻和设问等修辞手法上也分别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同是写女性的作品,南歌写女性之柔媚,北歌写女性之刚强,南歌让人想入非非,北歌令人慷慨激昂。
艺术手法西洲曲木兰诗
比喻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排比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对偶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设问西洲在何方?两桨桥头渡。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复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用典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顶真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5、南北朝民歌在人物称呼上的不同
在习惯性称呼方面,南北朝民歌也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南朝民歌那呵滩:“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还有读曲歌其五:“思欢不得来,抱被空中语。月没星不亮,持底明侬绪。”此处之“欢”是南朝乐府中习用的女子对其男友的称呼,而北朝民歌无此种用法。南朝民歌第一人称有“侬”等说法,而北朝民歌一般直呼“我”
6、南北朝民歌在描摹自然景观上的不同点
在自然景观方面,南朝多小桥流水桃花,北朝多金戈铁马高山草原。南朝乐府西乌夜飞其一:“日从东方出,团团鸡子黄。夫归恩情重,怜欢故在旁”其二:“阳春二三月,诸花尽芳盛。持底唤欢来,花笑莺歌咏”以花衬人,从平常小事入手,写得细腻欢快。前述北朝乐府企喻歌中的鹞子和燕雀的比喻很形象,以无穷的天际和黄尘为背景也很有气势,在写景中亦与北朝人民英武善战的民族性格相互映衬。
7、南北朝民歌在整个文学史上的不同影响
南朝民歌的内容几乎都是谈情说爱的“艳曲”对梁陈宫体诗的形成乃至于泛滥,在客观上有不可推卸的作用。北朝民歌由于题材广泛,不拘于男女情事,所以对宫体诗的形成影响不大。双关语,虽可溯源于先秦的瘦词、隐语,汉代歌谣中也偶有一二,如董逃歌及古绝句“藁砧今何在”一首,但大量使用则始于南朝民歌。唐以后,诗人们由于处境的险恶,往往利用双关语写作政治讽刺诗,来曲折地表达他们那种难以明言的爱国情怀和对政治时事的见解。
三、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相同点
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时期,南北朝民歌以其自然质朴,通俗易懂,不用奥字僻字,采用口语入诗,能反映民众日常生活而在文坛上光辉夺目。南北朝民歌都具有自然性、生活性的共性,是对当时文坛无新意的腐朽文风的强烈抨击。这种抨击首先体现在社会生活生产、政治、思想意识等方面。由于南北朝文学是求实的文学,主流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所以各个方面的反抗性又或多或少地表露在文学中,让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反抗性。南朝民歌如前面提到的将士谣,吴孙皓初童谣。华山畿: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以死来求得解放,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生动诠释。北朝民歌如前面提及的陇头歌。还有企喻歌其四: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通过白骨遍野满目凄凉的场景来控诉战争的残酷。15
民歌大多数繁简得当,详略适宜,如在西洲曲中细描女子对情人的无尽相思,热恋的欢乐,离别的伤怀,殉情的决绝激愤,娓娓道来,丝毫不觉得繁琐累赘。而在木兰辞中对木兰在战场上发生的事通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来描述,意义一目了然,又不让人觉得敷衍搪塞。
民歌一般又都具有生动活泼、浅显流畅的特色,也受到文人的喜爱,对文人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齐梁时代的诗人,也开始反对诗歌语言过分追求书面化的典雅,主张雅俗结合,具有音乐感,这和民歌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由于阶层、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关系,南北朝民歌都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现也无法细观全貌。流传至今的作品都收入了乐府诗集中。除收入书目相同外,南北朝民歌都有描写爱情的作品。南北朝民歌对爱情的描写,基本上是健康严肃的,那些不正当两性关系的描写和对性欲的沉醉与轻薄淫亵之语,是统治阶级所作或是受其思想影响。乐府诗集载子夜歌四十二首,最后两首为梁武帝所作就是一证。北朝民歌对爱情的描写更显天真质朴。南朝民歌如三洲歌: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16把男女双方的爱恋比作比目鱼,永远相伴畅游。虽风流含情,但运用比喻曲折写出,自不失优雅严谨。北朝民歌如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17该民歌用的也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大胆地设想愿意成为情郎的马鞭,让两人能相伴左右,热情奔放却豪气尽显,让人对这样的爱心生向往,自然不会激起淫邪之念。
南北朝民歌在产生之初都是可以用来歌咏的。在形式上,南北朝民歌都带有浓郁的地方风习和地方特色。如前所述南北朝民歌都运用了比喻、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对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更突出了民歌的个性。
在表现手法方面,南北朝民歌对唐代诗人也有许多启发。例如杜甫草堂诗:“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葫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一连用四个“喜”字造成排句,便是从木兰诗“爷娘闻女来”等句脱化而来的。
在诗歌体裁上,南北朝民歌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新道路,这就是五、七言绝句体,是唐代绝句的真正源头。前人说李白的长干行以西洲曲为粉本,说他的绝句从六朝清商小乐府来,也都是信而有征的。如子夜四时歌秋歌写道:“秋夜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与李白的著名绝句静夜思意境非常相似。南北朝民歌多用口语,对后代诗人是很好的借鉴,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也善于提炼口语入诗。
四、总论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这一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各族人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士族地主集团之间的勾结争夺战争频繁不断。从晋室南渡到隋代统一,不管中间的朝代有多少变迁,南北始终处于对立局面。在这一时期,南北朝民歌突破了当时文坛上固步自封的形式主义的禁锢,与被门阀制度左右的官僚士子不同,他们用自己的心声来编歌,唱出了与当时文坛上迥然不同的清新之音。正因为文字是真实而无伪的,所以感人。官僚士子或许知道这个道理,但有心无力者有之,无心无力者有之,无心有力者不屑之,所以,文坛上必定推举出一个盟主。当时的南北朝民歌敢言之官僚士子之不敢言,敢为之文人学士之不愿为,从自身的所感所想出发,将自已的生活实事寄之于歌,从而用文字写心,用心来唱歌,从而用民歌抒写了心中的情感,也用情感谱出了一曲曲的清歌。这是社会所造成的时势,是时势所引就的必然,是文人敢怒不敢言后崛起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高尔基告诉我们:“人民不但是创造一切物质财富的力量,同时也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唯一无穷的源泉,他在创作的时间、美和天才上都是第一流的哲学家和诗人,这样的诗人写出了人间一切伟大的诗篇和悲剧,也写出了其中最伟大的一篇——世界文化史。”所以人民完全有能力在文学的低谷中给文化界吹入一股清新之风。南北朝民歌是南北歌文学的亮点,是中国民歌史的亮点,是能够补中国文人诗之不足,是民俗民风的质朴无华的诠释。
南北朝民歌承继了诗经“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传统,并在这个传统上大胆创新。在当时社会的推动和思想的影响下,自前期文人作品理性的囚笼中解脱出来,加入了更多的感性、思维和主观想法。从而呈现出了与诗经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前期文人作品的不同思想倾向。
就好比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一样,南北朝民歌也有自身的特点。南朝民歌温柔旖旎,不大起大伏声嘶力竭,但是别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柔软的,不强硬的,好比月光是阴柔的。但是于弱之外还有一层静谥,在理性之外别藏着一种感性。她的意蕴是悠长的,仿佛一串珠子,让人感慨其精致华美。北朝民歌大气雄浑,生活起居、爱情战事纯用直白之笔写出。他是刚性的,好比日光的热烈。他是争雄的,快人快语。他仿佛一把宝剑,剑气逼人。
在劳动工作之余,或独自哼首小曲,或情侣间对唱,或引两三知已即兴而歌,或者大家一起借民歌表达胸怀抱负,舒心中郁结之气,给平凡的生活增加些音符、文字、还有乐趣,这是民歌对生活的贡献。南北朝民歌亦是如此。
南北朝民歌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留存了许多对文字的心得体会和探索经验,这些心得体会和探索经验是不可抹杀的成绩——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又开启了文化的道路。南北朝民歌是不可小窥的。南北朝民歌以其质朴显示着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1张建业中国诗歌简史第173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1版。
2徐中玉主编诸晔等所著中国古典名篇欣赏第199页,学林出版社1987年2月第1版,1987年10月第2次印刷。
3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62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4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64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5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中国文学简史第177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十月第一版,1984年3月第三次印刷。
6转引自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第364页,中华书局1962年8月第1版,1964年9月扬州第3次印刷。
7刘玉耀雅韵俗情——乐府诗与民歌第73页,辽海出版社1998年7月版。
8中国文学简史第178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十月第一版,1984年3月第三次印刷。
9转引自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第365页,中华书局1962年8月第1版,1964年9月扬州第3次印刷。
10选自南朝乐府民歌。绵州今为绵阳县,属四川省。豆子山即豆圌山,在绵州。罗江是县名,在四川省北部。又是水名,在罗江县东。玄武是县名,即今四川省中江县。(绵州今为绵阳县,属四川省。豆子山即豆圌山,在绵州。罗江是县名,在四川省北部。又是水名,在罗江县东。玄武是县名,即今四川省中江县。)
11张建业中国诗歌简史第184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1版。
12企喻歌出自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69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折杨柳歌辞出自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70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13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72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14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80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15邓魁英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第455页,北京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
16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55级学生集体编写中国民间文学史第2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17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55级学生集体编写中国民间文学史第2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尘下,然后别雄雌。12前一首诗的意思是好汉要干勇敢的事,用不着拉扯别人,成群结伙,你看见那划过长空的鹞子吗?它一来就吓得那些燕雀两边逃躲。后一首诗说,勇士须要好马,而好马也只配勇士骑,真正的勇士不是吹出来的,要知谁强谁弱,就骑上马出去比一比。这两首诗对鹞子、健马的描写,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片开阔的视野,烘托出一种豪迈的气氛。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光辉灿烂的作品,最早见于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后见于宋人编的文苑英华、古文苑和乐府诗集,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上的“双壁”胡应麟诗薮说:“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赡,极于木兰。
孔雀东南飞写的是爱情故事,是一部悲剧。木兰诗写的却是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无关乎爱情,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篇,虽有对于旅途劳苦和战争灾难的描写,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喜剧。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府兵制起源于北朝的西魏,这种制度规定,当战争需要时,每个二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人都要应征入伍。因此木兰的父亲虽年迈军书上仍有他的名字。木兰因为父亲年老、兄弟年幼,所以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当时府兵制规定凡从军的人都要自备刀矛弓箭,所以去战场前她积极准备。在战场上她勇猛异常、巾帼不让须眉,身经百战而回,受到可汗的封赏。但木兰却视金钱名利如粪土,要求返乡,最后受到了家人的欢迎,最后伙伴才得知木兰是一名女子。民歌最后还用了‘雄雌之兔’的比喻,给人一种含蓄隽永又活泼可爱的动态美感。在北朝,妇女中出现象木兰这样勇敢善战的人物是不足为奇的。只如北史李安世传所载李波小妹歌就提供了一个武艺卓越的妇女的真人真事:“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但是木兰的形象,比之李波小妹的形象却有本质的差别。李波小妹是残害人民的豪强地主家庭的妇女,而木兰却自始至终都不失劳动人民女儿的本色。她不惜自我牺牲,也不顾“男女有别”“上战场杀敌”既保全了老父,又捍卫了边疆。由于故事本身的正义性、传奇性,使民歌作者有可能在木兰身上集中地体现劳动人民高贵的品质。
南北朝时期思想界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在这之前男女地位极不平等,女子的意见和言谈不受关注的现象有所改观,虽然并不是彻底改变,但是在意识领域毕竟跨了一大步。与此相适应的,木兰诗通过对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激荡人心的事件,用诗歌的语言唱出了男女平等的愿望。在北方可汗连年征兵的现实情形下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并把两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达到水乳交融的艺术效果。
[4]对战争的厌恶和生活的穷苦。长期的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种厌恶之情也体现在民歌中,唱出了征戍徭役的飘泊之苦,抒写了悲痛的思乡怀人之情。陇头歌其一: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其二: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其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13陇头歌本出魏、晋乐府,乐府诗集收此三首,皆写游子的苦辛及其思乡的悲哀。陇头歌本是汉横吹曲题,古辞已亡。明、清以来,说者多以为这三首可能是汉魏旧辞。作品第一首写征夫的飘泊流离之感,孑然一生,形单影只;第二首写陇山一带的气候严寒,令人不寒而栗;第三者写征夫的思乡之痛,感人肺腑。特别是‘寒不能语,舌卷入喉’一句,对动作的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将严寒之苦用最朴素和最能令人信服的歌词体现了出来。又如紫骝马歌云:“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整首诗以风吹高树、落叶飘零来比喻征夫和徭役,凄楚动人。14
[5]对剥削制度的不满。雀劳利歌:雨雪霏霏雀劳利,长嘴饱满短嘴饥。这里的“长嘴”和“短嘴”便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象征性概括,一个简单的比喻,道出了贫富悬殊的差距和百姓生活的艰难。
北朝民歌用其特殊的豪迈雄健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北方人民生活劳动战斗的情况。把题材拓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北朝民歌是阳刚气的,是英雄气的,是直截了当的。
2、南北朝民歌在语言上的不同点
南朝乐府大子夜歌中写道: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这是南朝乐府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也是子夜歌及其各种变曲的突出特点。南朝民歌大都为五言四句(其中的西洲曲篇幅较长,且经过文人的润色加工)。由于大多数南歌篇幅短小,所以往往通过典型或心境的刹那展现,点到即止。显得活泼、跳跃、留有余味。其用语自然清新,好用隐语、双关语,有时用典,带有浓厚的南国水乡生活气息。在双关语中有同音异字的双关如“莲子”隐喻“怜子”即爱你之意;“莲子青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莲心彻底红”中的“莲心”隐“怜心”也就是“相爱之心”又如以“藕”隐喻配偶之“偶”以“芙蓉”为“夫容”以“碑”为“悲”以关门之“关”为关念之“关”以道路之“道”为说道之“道”以“丝”双关“思”等。还有同音同字双关,如“朝霜语白日,知我为欢消”(读曲歌),用“消”双关朝霜为白日所消融和诗人为心上人消瘦。“经霜不堕地,岁寒无异心”(子夜四时歌),用无异心双关松柏的不怕寒霜和人心的前后如一。“莲心彻底红”隐喻怜爱之深透。此外还有子夜歌中的“何悟不成匹”隐喻“匹配”的“匹”双关语、隐语的运用,使语言多了一种耐咀嚼的韵味,让文字在描蓦事物上多了一层意蕴,并达到深入浅出、形象直白的艺术效果。
乐府诗集中收录的北朝民歌由于初作时为少数民族的创作,后才经翻译,所以这些北朝民歌不如南朝民歌工整,句型长短错综,但在变化中取得了全篇的和谐统一。比如说敕勒歌三、四、七言错落有致,浑然一体,丝毫未见斧匠之痕。北朝民歌因为粗豪之气使然,有啥说啥,所以极少用双关语与隐语,这更加突出了北朝民歌的豪放气雄之感。木兰诗篇幅较大,语言上有朴素自然的口语,也有精妙绝伦的律句(前者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后者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南北朝民歌在感情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
北歌爽朗刚劲,情感格外活跃而有力量。直抒胸臆,如涛涛江河,一泻千里。例如幽州马客吟: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又如前面提及的捉溺歌。南歌委曲细腻,感情深沉一唱三叹。缠缠绵绵,如涓涓细流,九曲回肠。如前面所说的子夜歌和西洲曲等。
4、南北朝民歌在艺术手法上的不同点
南北朝民歌都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但这些艺术手法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在南北朝民歌中起着渲染人物、表现主题、揭示中心的作用。在具体的作品中有具体的表现,南北朝民歌不同的风物人情与自然景观,生活氛围和人物性情修养造成了在艺术手法上也出现了不拘一格、互不雷同的局面。
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为这一时期民歌生色不少。南朝民歌善于表现深沉委婉的情感,余音绕梁。北歌在琅琅上口之余更突显其质朴豪迈。北歌在比喻和设问等修辞手法上也分别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同是写女性的作品,南歌写女性之柔媚,北歌写女性之刚强,南歌让人想入非非,北歌令人慷慨激昂。
艺术手法西洲曲木兰诗
比喻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排比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对偶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设问西洲在何方?两桨桥头渡。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复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用典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顶真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5、南北朝民歌在人物称呼上的不同
在习惯性称呼方面,南北朝民歌也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南朝民歌那呵滩:“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还有读曲歌其五:“思欢不得来,抱被空中语。月没星不亮,持底明侬绪。”此处之“欢”是南朝乐府中习用的女子对其男友的称呼,而北朝民歌无此种用法。南朝民歌第一人称有“侬”等说法,而北朝民歌一般直呼“我”
6、南北朝民歌在描摹自然景观上的不同点
在自然景观方面,南朝多小桥流水桃花,北朝多金戈铁马高山草原。南朝乐府西乌夜飞其一:“日从东方出,团团鸡子黄。夫归恩情重,怜欢故在旁”其二:“阳春二三月,诸花尽芳盛。持底唤欢来,花笑莺歌咏”以花衬人,从平常小事入手,写得细腻欢快。前述北朝乐府企喻歌中的鹞子和燕雀的比喻很形象,以无穷的天际和黄尘为背景也很有气势,在写景中亦与北朝人民英武善战的民族性格相互映衬。
7、南北朝民歌在整个文学史上的不同影响
南朝民歌的内容几乎都是谈情说爱的“艳曲”对梁陈宫体诗的形成乃至于泛滥,在客观上有不可推卸的作用。北朝民歌由于题材广泛,不拘于男女情事,所以对宫体诗的形成影响不大。双关语,虽可溯源于先秦的瘦词、隐语,汉代歌谣中也偶有一二,如董逃歌及古绝句“藁砧今何在”一首,但大量使用则始于南朝民歌。唐以后,诗人们由于处境的险恶,往往利用双关语写作政治讽刺诗,来曲折地表达他们那种难以明言的爱国情怀和对政治时事的见解。
三、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相同点
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时期,南北朝民歌以其自然质朴,通俗易懂,不用奥字僻字,采用口语入诗,能反映民众日常生活而在文坛上光辉夺目。南北朝民歌都具有自然性、生活性的共性,是对当时文坛无新意的腐朽文风的强烈抨击。这种抨击首先体现在社会生活生产、政治、思想意识等方面。由于南北朝文学是求实的文学,主流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所以各个方面的反抗性又或多或少地表露在文学中,让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反抗性。南朝民歌如前面提到的将士谣,吴孙皓初童谣。华山畿: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以死来求得解放,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生动诠释。北朝民歌如前面提及的陇头歌。还有企喻歌其四: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通过白骨遍野满目凄凉的场景来控诉战争的残酷。15
民歌大多数繁简得当,详略适宜,如在西洲曲中细描女子对情人的无尽相思,热恋的欢乐,离别的伤怀,殉情的决绝激愤,娓娓道来,丝毫不觉得繁琐累赘。而在木兰辞中对木兰在战场上发生的事通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来描述,意义一目了然,又不让人觉得敷衍搪塞。
民歌一般又都具有生动活泼、浅显流畅的特色,也受到文人的喜爱,对文人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齐梁时代的诗人,也开始反对诗歌语言过分追求书面化的典雅,主张雅俗结合,具有音乐感,这和民歌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由于阶层、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关系,南北朝民歌都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现也无法细观全貌。流传至今的作品都收入了乐府诗集中。除收入书目相同外,南北朝民歌都有描写爱情的作品。南北朝民歌对爱情的描写,基本上是健康严肃的,那些不正当两性关系的描写和对性欲的沉醉与轻薄淫亵之语,是统治阶级所作或是受其思想影响。乐府诗集载子夜歌四十二首,最后两首为梁武帝所作就是一证。北朝民歌对爱情的描写更显天真质朴。南朝民歌如三洲歌: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16把男女双方的爱恋比作比目鱼,永远相伴畅游。虽风流含情,但运用比喻曲折写出,自不失优雅严谨。北朝民歌如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17该民歌用的也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大胆地设想愿意成为情郎的马鞭,让两人能相伴左右,热情奔放却豪气尽显,让人对这样的爱心生向往,自然不会激起淫邪之念。
南北朝民歌在产生之初都是可以用来歌咏的。在形式上,南北朝民歌都带有浓郁的地方风习和地方特色。如前所述南北朝民歌都运用了比喻、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对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更突出了民歌的个性。
在表现手法方面,南北朝民歌对唐代诗人也有许多启发。例如杜甫草堂诗:“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葫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一连用四个“喜”字造成排句,便是从木兰诗“爷娘闻女来”等句脱化而来的。
在诗歌体裁上,南北朝民歌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新道路,这就是五、七言绝句体,是唐代绝句的真正源头。前人说李白的长干行以西洲曲为粉本,说他的绝句从六朝清商小乐府来,也都是信而有征的。如子夜四时歌秋歌写道:“秋夜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与李白的著名绝句静夜思意境非常相似。南北朝民歌多用口语,对后代诗人是很好的借鉴,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也善于提炼口语入诗。
四、总论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这一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各族人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士族地主集团之间的勾结争夺战争频繁不断。从晋室南渡到隋代统一,不管中间的朝代有多少变迁,南北始终处于对立局面。在这一时期,南北朝民歌突破了当时文坛上固步自封的形式主义的禁锢,与被门阀制度左右的官僚士子不同,他们用自己的心声来编歌,唱出了与当时文坛上迥然不同的清新之音。正因为文字是真实而无伪的,所以感人。官僚士子或许知道这个道理,但有心无力者有之,无心无力者有之,无心有力者不屑之,所以,文坛上必定推举出一个盟主。当时的南北朝民歌敢言之官僚士子之不敢言,敢为之文人学士之不愿为,从自身的所感所想出发,将自已的生活实事寄之于歌,从而用文字写心,用心来唱歌,从而用民歌抒写了心中的情感,也用情感谱出了一曲曲的清歌。这是社会所造成的时势,是时势所引就的必然,是文人敢怒不敢言后崛起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高尔基告诉我们:“人民不但是创造一切物质财富的力量,同时也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唯一无穷的源泉,他在创作的时间、美和天才上都是第一流的哲学家和诗人,这样的诗人写出了人间一切伟大的诗篇和悲剧,也写出了其中最伟大的一篇——世界文化史。”所以人民完全有能力在文学的低谷中给文化界吹入一股清新之风。南北朝民歌是南北歌文学的亮点,是中国民歌史的亮点,是能够补中国文人诗之不足,是民俗民风的质朴无华的诠释。
南北朝民歌承继了诗经“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传统,并在这个传统上大胆创新。在当时社会的推动和思想的影响下,自前期文人作品理性的囚笼中解脱出来,加入了更多的感性、思维和主观想法。从而呈现出了与诗经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前期文人作品的不同思想倾向。
就好比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一样,南北朝民歌也有自身的特点。南朝民歌温柔旖旎,不大起大伏声嘶力竭,但是别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柔软的,不强硬的,好比月光是阴柔的。但是于弱之外还有一层静谥,在理性之外别藏着一种感性。她的意蕴是悠长的,仿佛一串珠子,让人感慨其精致华美。北朝民歌大气雄浑,生活起居、爱情战事纯用直白之笔写出。他是刚性的,好比日光的热烈。他是争雄的,快人快语。他仿佛一把宝剑,剑气逼人。
在劳动工作之余,或独自哼首小曲,或情侣间对唱,或引两三知已即兴而歌,或者大家一起借民歌表达胸怀抱负,舒心中郁结之气,给平凡的生活增加些音符、文字、还有乐趣,这是民歌对生活的贡献。南北朝民歌亦是如此。
南北朝民歌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留存了许多对文字的心得体会和探索经验,这些心得体会和探索经验是不可抹杀的成绩——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又开启了文化的道路。南北朝民歌是不可小窥的。南北朝民歌以其质朴显示着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1张建业中国诗歌简史第173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1版。
2徐中玉主编诸晔等所著中国古典名篇欣赏第199页,学林出版社1987年2月第1版,1987年10月第2次印刷。
3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62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4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64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5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中国文学简史第177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十月第一版,1984年3月第三次印刷。
6转引自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第364页,中华书局1962年8月第1版,1964年9月扬州第3次印刷。
7刘玉耀雅韵俗情——乐府诗与民歌第73页,辽海出版社1998年7月版。
8中国文学简史第178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十月第一版,1984年3月第三次印刷。
9转引自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第365页,中华书局1962年8月第1版,1964年9月扬州第3次印刷。
10选自南朝乐府民歌。绵州今为绵阳县,属四川省。豆子山即豆圌山,在绵州。罗江是县名,在四川省北部。又是水名,在罗江县东。玄武是县名,即今四川省中江县。(绵州今为绵阳县,属四川省。豆子山即豆圌山,在绵州。罗江是县名,在四川省北部。又是水名,在罗江县东。玄武是县名,即今四川省中江县。)
11张建业中国诗歌简史第184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1版。
12企喻歌出自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69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折杨柳歌辞出自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70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13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72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14韩兆琦魏晋南北朝诗选讲第180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15邓魁英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第455页,北京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
16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55级学生集体编写中国民间文学史第2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17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55级学生集体编写中国民间文学史第2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