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油价上涨的背后(2) (2/2)
笔趣阁 www.biquge3.cc,我们的痛苦和希望(财经郎眼01)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香港的城市发展就是跟欧洲一样,先建地铁,所以最大的地主是地铁公司,建了地铁之后,上面的地皮就卖给发展商,然后就盖楼盘,然后出售,所以香港的发展基本上顺着地铁而发展,因此坐地铁就非常方便,开车就非常不方便。而且香港汽油又比这边贵,所以就使得香港的交通以大众交通系统为主导,欧洲也是这样子的,这就降低了能源依存度。
王牧笛:而且我注意到,美国的街道上跑的全是那种高油耗、大排气量的车,欧洲那边可能跑得更多的是两箱的、小排气量的车。
石柏军:大部分是像“高尔夫”那种。
王牧笛:我看到一个报道说:现在德国中产阶级大多开的是“大众高尔夫”。而在国内,在北京一般说谁开“高尔夫”,都把它等价于夏利。
郎咸平:确实中国使用大排量车的也不少,是不是有点像美国了?
石柏军:是啊,这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作为政府要引导国民往小型车来发展。
王牧笛:可是现在似乎很难啊,你看中国民企收购一个“悍马”,都亿万国人为之欢呼,他不会考虑到“油老虎”的问题。
石柏军:这个问题可能要逐步地解决。如果是从文化来说,日本也跟中国差不多,都是讲排场这些东西,但是日本现在都是这个样子:一般家里两台车,男的一般开个2.0以下的,家庭妇女开0.6以下的车,买买菜、送送孩子。
郎咸平:这都是有家庭功能的,实际他们基本上是以铁路系统为主。
王牧笛:像美国地广人稀采用那种公路型的交通模式,它会严格依赖于私家车。在选举的时候,哪个政党要是说把石油价格上调,那等于要了美国民众的命,所以他们坚决不会支持这个政党。
郎咸平:不过美国什么水平,我们什么水平,两回事。美国用的石油都是中东的石油,它自己的石油是不开采的,美国石油蕴藏量之丰富在全世界也是排前几名的,它从来不开采。
王牧笛:它的耕地不耕种,它的近海石油不开采,然后它还用粮食来造燃料。
郎咸平:这就是美国,所以美国有这么庞大的石油储备,万一将来发生什么事它不会有问题的,我们会有问题,这就是基本的差别。
王牧笛:你看历史会觉得很悲哀,15%的西方人口用了85%的世界能源,发展他们的现代化,发展成功以后反过来限制咱们用油,一说中国用油了,就会说咱们污染环境,对世界能源安全造成了威胁。
石柏军:不过对我们来说,我们也要有个准备,就像刚才郎教授说的,城市轨道交通绝对是应该优先发展的。
王牧笛:刚才说美国的这种高能耗的生活模式,它也吃不消。你看现在《纽约时报》的十大热门话题,油价排第一,奥巴马排第三。去年一年美国人的年度开车里程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一次下降,下降了很多,而且现在美国民众甚至都不在美国加油,跑到墨西哥加油去了,它也吃不消了。
郎咸平:就像香港一样,跑到深圳来加油。
石柏军:他虽然吃不消,相对我们来说还是好得多。他一个月大概就是几百块钱的油费,而我们现在工资1000多,养个车最低要1000多,按比例来说差别很大的。
王牧笛:而且你看这油价一上涨,美国的公司又是几家欢笑几家愁。你研究汽车的,你看现在汽车业的克莱斯勒、通用全破产保护,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反而成了一个利润很大的公司,现在是卖车的不如卖油的。
郎咸平:你看像广州塞车塞得这么严重,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是用一些比较有效的政策抑制汽车的发展。举个例子,你是不是可以学习新加坡,上班时间想开进市中心的话,过路费200块一次,他就不进来了,他就会坐地铁或坐什么车。透过这种价格的提升压抑汽车的需求量,可以缓解交通的危机。再比如说香港的政策,香港车子很多但是它不太塞车,而且在香港开车速度非常快,包括在小巷子里面开车速度也非常快。
王牧笛:而且它道路也不是很宽。
郎咸平:道路不宽,为什么?我们这边有个僵化的思维,总认为,塞车就得加宽道路、建高架,你有没有想到这是管理的问题。
石柏军:交通管理问题。
郎咸平:而不是你马路宽不宽的问题,我们目前有这个思维误区。我觉得在交通管理方面多跟中国香港学习,多跟新加坡学习,可以在这么车多的情况之下,降低大家的使用量,就可以节省不少能源,减少我们对石油的依存度,同时大力发展轨道系统,这个目前我们也正在做。
王牧笛:说不定也可以学学印度,你看印度现在这些边远的郊区,由于用不起这种汽油产品,他用马和骆驼。面对现在中国的用油困境,很多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意见,有一种说法是寻找替代能源,寻找新能源。
石柏军:从那个长期来说这肯定是一个发展的方向,毫无疑问化石能源必定有枯竭的一天,但是目前来说这个新能源汽车主要是说纯电动的、混合动力的、人造电池的。
王牧笛:现在学界和媒体还炒作一个概念叫做“后石油时代”。现在我们处在石油时代,我们很快就要到“后石油时代”了,石油的枯竭会让我们面临许多新的困境。
郎咸平:还不会这么快枯竭。
石柏军:有时候说还有40年、50年,一会儿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油田,又往后推了10年、20年,现在说枯竭可能还比较早。
郎咸平:叫“后金融海啸时代”还好一点,叫“后石油时代”还早呢,我们都看不到的。
香港的城市发展就是跟欧洲一样,先建地铁,所以最大的地主是地铁公司,建了地铁之后,上面的地皮就卖给发展商,然后就盖楼盘,然后出售,所以香港的发展基本上顺着地铁而发展,因此坐地铁就非常方便,开车就非常不方便。而且香港汽油又比这边贵,所以就使得香港的交通以大众交通系统为主导,欧洲也是这样子的,这就降低了能源依存度。
王牧笛:而且我注意到,美国的街道上跑的全是那种高油耗、大排气量的车,欧洲那边可能跑得更多的是两箱的、小排气量的车。
石柏军:大部分是像“高尔夫”那种。
王牧笛:我看到一个报道说:现在德国中产阶级大多开的是“大众高尔夫”。而在国内,在北京一般说谁开“高尔夫”,都把它等价于夏利。
郎咸平:确实中国使用大排量车的也不少,是不是有点像美国了?
石柏军:是啊,这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作为政府要引导国民往小型车来发展。
王牧笛:可是现在似乎很难啊,你看中国民企收购一个“悍马”,都亿万国人为之欢呼,他不会考虑到“油老虎”的问题。
石柏军:这个问题可能要逐步地解决。如果是从文化来说,日本也跟中国差不多,都是讲排场这些东西,但是日本现在都是这个样子:一般家里两台车,男的一般开个2.0以下的,家庭妇女开0.6以下的车,买买菜、送送孩子。
郎咸平:这都是有家庭功能的,实际他们基本上是以铁路系统为主。
王牧笛:像美国地广人稀采用那种公路型的交通模式,它会严格依赖于私家车。在选举的时候,哪个政党要是说把石油价格上调,那等于要了美国民众的命,所以他们坚决不会支持这个政党。
郎咸平:不过美国什么水平,我们什么水平,两回事。美国用的石油都是中东的石油,它自己的石油是不开采的,美国石油蕴藏量之丰富在全世界也是排前几名的,它从来不开采。
王牧笛:它的耕地不耕种,它的近海石油不开采,然后它还用粮食来造燃料。
郎咸平:这就是美国,所以美国有这么庞大的石油储备,万一将来发生什么事它不会有问题的,我们会有问题,这就是基本的差别。
王牧笛:你看历史会觉得很悲哀,15%的西方人口用了85%的世界能源,发展他们的现代化,发展成功以后反过来限制咱们用油,一说中国用油了,就会说咱们污染环境,对世界能源安全造成了威胁。
石柏军:不过对我们来说,我们也要有个准备,就像刚才郎教授说的,城市轨道交通绝对是应该优先发展的。
王牧笛:刚才说美国的这种高能耗的生活模式,它也吃不消。你看现在《纽约时报》的十大热门话题,油价排第一,奥巴马排第三。去年一年美国人的年度开车里程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一次下降,下降了很多,而且现在美国民众甚至都不在美国加油,跑到墨西哥加油去了,它也吃不消了。
郎咸平:就像香港一样,跑到深圳来加油。
石柏军:他虽然吃不消,相对我们来说还是好得多。他一个月大概就是几百块钱的油费,而我们现在工资1000多,养个车最低要1000多,按比例来说差别很大的。
王牧笛:而且你看这油价一上涨,美国的公司又是几家欢笑几家愁。你研究汽车的,你看现在汽车业的克莱斯勒、通用全破产保护,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反而成了一个利润很大的公司,现在是卖车的不如卖油的。
郎咸平:你看像广州塞车塞得这么严重,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是用一些比较有效的政策抑制汽车的发展。举个例子,你是不是可以学习新加坡,上班时间想开进市中心的话,过路费200块一次,他就不进来了,他就会坐地铁或坐什么车。透过这种价格的提升压抑汽车的需求量,可以缓解交通的危机。再比如说香港的政策,香港车子很多但是它不太塞车,而且在香港开车速度非常快,包括在小巷子里面开车速度也非常快。
王牧笛:而且它道路也不是很宽。
郎咸平:道路不宽,为什么?我们这边有个僵化的思维,总认为,塞车就得加宽道路、建高架,你有没有想到这是管理的问题。
石柏军:交通管理问题。
郎咸平:而不是你马路宽不宽的问题,我们目前有这个思维误区。我觉得在交通管理方面多跟中国香港学习,多跟新加坡学习,可以在这么车多的情况之下,降低大家的使用量,就可以节省不少能源,减少我们对石油的依存度,同时大力发展轨道系统,这个目前我们也正在做。
王牧笛:说不定也可以学学印度,你看印度现在这些边远的郊区,由于用不起这种汽油产品,他用马和骆驼。面对现在中国的用油困境,很多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意见,有一种说法是寻找替代能源,寻找新能源。
石柏军:从那个长期来说这肯定是一个发展的方向,毫无疑问化石能源必定有枯竭的一天,但是目前来说这个新能源汽车主要是说纯电动的、混合动力的、人造电池的。
王牧笛:现在学界和媒体还炒作一个概念叫做“后石油时代”。现在我们处在石油时代,我们很快就要到“后石油时代”了,石油的枯竭会让我们面临许多新的困境。
郎咸平:还不会这么快枯竭。
石柏军:有时候说还有40年、50年,一会儿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油田,又往后推了10年、20年,现在说枯竭可能还比较早。
郎咸平:叫“后金融海啸时代”还好一点,叫“后石油时代”还早呢,我们都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