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3.cc,阿听007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又有一丛径山茶树王,小乔木型,植株高,无明显主干,中叶类,中芽类。枝头茶花正茂,经不着雨打,地上在散落着不少洁白的花瓣儿。茶(camelliasinensiso。ktze。),山茶科茶亚属植物,叶薄革质,有短锯齿;花白色,14朵成腋生聚伞花序,萼片56,宿存;花瓣78,雄蕊多数,花柱顶端3裂。
靠右侧走,过茶经碑廊,瞻仰茶圣陆羽铜像。大概在唐代安史之乱时期,陆羽遍游相对比较安宁的东南各地,后结庐隐居于径山此处,汲泉品茗研究茶学,终于在约公元780年成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试把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体现了国学的天人合一观,自然之道也。
曲水深处旧院门外,立着一石碑,上书“大唐陆羽著茶经于此”落款为俞德明。印象中,俞老为杭州西泠的书画名家。院墙上,题“天下第三泉”入洞门,为陆羽泉井与苕溪草堂。
陆羽泉,又称陆子泉、陆家井,掩映在几杆翠竹下,井中有井,遂分两口,大圆小方。我蹲在井沿,掬起清泉饮几口,一阵清凉由喉入心,神清气爽也。水从指缝出,滴入水面,仿佛有泉眼翻涌。边有简介,引用明嘉靖余杭县志云:吴山双溪路侧有泉,羽著茶经,品其名次,以为甘冽清香,堪与中冷惠泉竞爽。故誉为天下第三泉。
井泉东侧,大樟树下,为低矮茅庐,曰苕溪草堂。草庐内,陈列着陆羽当年所用的桌椅、灶具、卧床等,展示了茶圣当时简朴的生活场景。陆子谓:“乃知高洁情,摆脱区中缘。”然也。
九曲桥北侧,有陆羽茶文化陈列馆,门两旁有对联曰:“结茅种茶饮淡泊,茶经一卷说千年”可惜,大门闭着,无人得以入馆观赏。忽然意识到,徜徉其间许久,未遇一个游客,难道此地此刻,成了我凭吊先圣的专场?!偶尔间,零星飘下的几点雨滴,莫非是天地神灵的感应与启示?!我依稀见着宽衣广袖的茶圣,在茶丛中,在竹林下,在水面紫雾中。
退出院门外,见一偌大的紫砂茶壶,常年洒着茶水不断,溅入静静流淌的苕溪中。暂别陆羽泉,待来年四月再来吧,拜谒茶圣节。
五、径山寺篇
穿过双溪村长长的步行街,约2点15分至村口k452公交站。感觉有些饿了,买了1个菜干饼。得知往里洪的公交车在10分钟前刚开走,下一班约在3点半后。为了赶时间,不得已租了一个三轮车,答应10元钱送我进去。很快至里洪村边九龙瀑布路口,我徒步进山。至九龙潭,岸边有标志牌写着“桃花水母发现处”素闻九龙潭的桃花水母,乃天下珍稀物种。我细细的察看,不见丝毫踪影。那么,先拍个照,算是到处一游嘛,以后有机会时再来寻找。
我翻遍背包,不见相机的影子,糟了,相机肯定是落在刚才的菜干饼摊上了。急急返至公路,一路往下狂奔。约行500米,拦下一过路的小车,车主为一对年轻的小两口,好心的顺道带我回原地。幸好,相机还在。尽管这破烂相机不值几个臭钱,但此刻离了它也是万万不可的。
再次租车上山,由于来回的折腾而耗费了时机,经九龙瀑布爬山至径山寺的线路已显得过于仓促,不得已从桐桥直接登山。
桐桥的登山古道,蜿蜒在山脊密林间。路面稍见平整,显然近些年修缮过。竹林清幽,时而红黄相间,秋叶斑斓。在几个山角拐弯处,露出亭子尖尖的角来。阴暗的石阶上,枫叶如织锦铺地,让人不忍心肆意的踩踏。落叶无声,只闻得自己的脚步“的笃的笃”轻敲着地面,激起悠悠的回荡声,消失在暮霭中。
一直到半山腰的径山茶园边,才遇见一个游客。聊了几句,得知其来自陕南的商洛,蔡先生趁着来杭公差,虔诚地登山求佛。一路上,有佛圣水、圣寿无疆、老鼠岩、十八罗汉台等小景点。至东坡洗砚池,一处充满野趣的小院子。靠山角落处,池水显墨黑色,莫非千年来,东坡依旧常往来。
再行,至御碑亭,石碑上有宋孝宗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八个正楷大字。南宋时期,此地香火鼎盛,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至道渊亭,领悟了径山寺为日本临济宗祖庭之缘由。
约下午4点钟至径山寺,寺庙前,有一株高大的银杏树。古树千年割昏晓,一分为二堪称奇。可惜,我们来迟了半月,黄叶早已落尽。
绕过九龙壁,见大门两侧院墙上有“唐代古刹”四个大字,走近细察,也为俞德明所书。大殿里传出敲钵声袅袅,我悄悄的入内、站定,默默的注视着僧众们诵经、做功课,一丝不苟呢。
藏经阁左后侧石壁下,有一孔石窟,其内为一泓碧水,曰龙泉,为寺院内的饮用水井。殿墙一侧,有众多大石缸盛满了水,一字排开,应为消防备用水源。
寺院内,处处香烟缭绕,在湿润的空气里,如流动着的青紫色。台下,走过来一群沙弥,他们已做完功课回来了。
寺院不大,没多久就走遍了。至车站,离4:50pm的末班车还早着哩。蔡大哥说,一起走下山吧,他有车停在古道下的停车场里。
六、尾声
下山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问起到哪儿啦、晚上去五常吃夜宵。也行,这么阴冷的天,也懒得去看余杭古镇的夜景,留待下回吧。须待晴日,要去走走通济桥、爬爬安乐塔、寻觅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里。
我平生嗜茶,无茶不以为饮。无论饭前与酒后,无论晨起夜深时,杯茶入口,神思飞越,似清泉行于山涧,香浮满室醉还醒。茶者,天地润育之灵物,非精行俭德之人无以尝其至真之味。茶为道,心有径。禅意在明心见性,饮茶而静思,茶人方能于茶的“一朝风月”里,悟出禅的“万古长空”
这次来寺院,与老和尚聊了几句,约定下次进山时来寺里留宿。在钟声梵音中,夜观星空,参悟斗转星移与朗月清风,也是很享受的事儿。世界末日是不存在的,但心若死了,看破尘世纷争,天地又何所惊。嗯,径山吃茶去。
来杭这么久了,一晃已期年,难得有今日的紧张与放松。紧张在行程,放松在心情。
sp; 又有一丛径山茶树王,小乔木型,植株高,无明显主干,中叶类,中芽类。枝头茶花正茂,经不着雨打,地上在散落着不少洁白的花瓣儿。茶(camelliasinensiso。ktze。),山茶科茶亚属植物,叶薄革质,有短锯齿;花白色,14朵成腋生聚伞花序,萼片56,宿存;花瓣78,雄蕊多数,花柱顶端3裂。
靠右侧走,过茶经碑廊,瞻仰茶圣陆羽铜像。大概在唐代安史之乱时期,陆羽遍游相对比较安宁的东南各地,后结庐隐居于径山此处,汲泉品茗研究茶学,终于在约公元780年成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试把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体现了国学的天人合一观,自然之道也。
曲水深处旧院门外,立着一石碑,上书“大唐陆羽著茶经于此”落款为俞德明。印象中,俞老为杭州西泠的书画名家。院墙上,题“天下第三泉”入洞门,为陆羽泉井与苕溪草堂。
陆羽泉,又称陆子泉、陆家井,掩映在几杆翠竹下,井中有井,遂分两口,大圆小方。我蹲在井沿,掬起清泉饮几口,一阵清凉由喉入心,神清气爽也。水从指缝出,滴入水面,仿佛有泉眼翻涌。边有简介,引用明嘉靖余杭县志云:吴山双溪路侧有泉,羽著茶经,品其名次,以为甘冽清香,堪与中冷惠泉竞爽。故誉为天下第三泉。
井泉东侧,大樟树下,为低矮茅庐,曰苕溪草堂。草庐内,陈列着陆羽当年所用的桌椅、灶具、卧床等,展示了茶圣当时简朴的生活场景。陆子谓:“乃知高洁情,摆脱区中缘。”然也。
九曲桥北侧,有陆羽茶文化陈列馆,门两旁有对联曰:“结茅种茶饮淡泊,茶经一卷说千年”可惜,大门闭着,无人得以入馆观赏。忽然意识到,徜徉其间许久,未遇一个游客,难道此地此刻,成了我凭吊先圣的专场?!偶尔间,零星飘下的几点雨滴,莫非是天地神灵的感应与启示?!我依稀见着宽衣广袖的茶圣,在茶丛中,在竹林下,在水面紫雾中。
退出院门外,见一偌大的紫砂茶壶,常年洒着茶水不断,溅入静静流淌的苕溪中。暂别陆羽泉,待来年四月再来吧,拜谒茶圣节。
五、径山寺篇
穿过双溪村长长的步行街,约2点15分至村口k452公交站。感觉有些饿了,买了1个菜干饼。得知往里洪的公交车在10分钟前刚开走,下一班约在3点半后。为了赶时间,不得已租了一个三轮车,答应10元钱送我进去。很快至里洪村边九龙瀑布路口,我徒步进山。至九龙潭,岸边有标志牌写着“桃花水母发现处”素闻九龙潭的桃花水母,乃天下珍稀物种。我细细的察看,不见丝毫踪影。那么,先拍个照,算是到处一游嘛,以后有机会时再来寻找。
我翻遍背包,不见相机的影子,糟了,相机肯定是落在刚才的菜干饼摊上了。急急返至公路,一路往下狂奔。约行500米,拦下一过路的小车,车主为一对年轻的小两口,好心的顺道带我回原地。幸好,相机还在。尽管这破烂相机不值几个臭钱,但此刻离了它也是万万不可的。
再次租车上山,由于来回的折腾而耗费了时机,经九龙瀑布爬山至径山寺的线路已显得过于仓促,不得已从桐桥直接登山。
桐桥的登山古道,蜿蜒在山脊密林间。路面稍见平整,显然近些年修缮过。竹林清幽,时而红黄相间,秋叶斑斓。在几个山角拐弯处,露出亭子尖尖的角来。阴暗的石阶上,枫叶如织锦铺地,让人不忍心肆意的踩踏。落叶无声,只闻得自己的脚步“的笃的笃”轻敲着地面,激起悠悠的回荡声,消失在暮霭中。
一直到半山腰的径山茶园边,才遇见一个游客。聊了几句,得知其来自陕南的商洛,蔡先生趁着来杭公差,虔诚地登山求佛。一路上,有佛圣水、圣寿无疆、老鼠岩、十八罗汉台等小景点。至东坡洗砚池,一处充满野趣的小院子。靠山角落处,池水显墨黑色,莫非千年来,东坡依旧常往来。
再行,至御碑亭,石碑上有宋孝宗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八个正楷大字。南宋时期,此地香火鼎盛,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至道渊亭,领悟了径山寺为日本临济宗祖庭之缘由。
约下午4点钟至径山寺,寺庙前,有一株高大的银杏树。古树千年割昏晓,一分为二堪称奇。可惜,我们来迟了半月,黄叶早已落尽。
绕过九龙壁,见大门两侧院墙上有“唐代古刹”四个大字,走近细察,也为俞德明所书。大殿里传出敲钵声袅袅,我悄悄的入内、站定,默默的注视着僧众们诵经、做功课,一丝不苟呢。
藏经阁左后侧石壁下,有一孔石窟,其内为一泓碧水,曰龙泉,为寺院内的饮用水井。殿墙一侧,有众多大石缸盛满了水,一字排开,应为消防备用水源。
寺院内,处处香烟缭绕,在湿润的空气里,如流动着的青紫色。台下,走过来一群沙弥,他们已做完功课回来了。
寺院不大,没多久就走遍了。至车站,离4:50pm的末班车还早着哩。蔡大哥说,一起走下山吧,他有车停在古道下的停车场里。
六、尾声
下山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问起到哪儿啦、晚上去五常吃夜宵。也行,这么阴冷的天,也懒得去看余杭古镇的夜景,留待下回吧。须待晴日,要去走走通济桥、爬爬安乐塔、寻觅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里。
我平生嗜茶,无茶不以为饮。无论饭前与酒后,无论晨起夜深时,杯茶入口,神思飞越,似清泉行于山涧,香浮满室醉还醒。茶者,天地润育之灵物,非精行俭德之人无以尝其至真之味。茶为道,心有径。禅意在明心见性,饮茶而静思,茶人方能于茶的“一朝风月”里,悟出禅的“万古长空”
这次来寺院,与老和尚聊了几句,约定下次进山时来寺里留宿。在钟声梵音中,夜观星空,参悟斗转星移与朗月清风,也是很享受的事儿。世界末日是不存在的,但心若死了,看破尘世纷争,天地又何所惊。嗯,径山吃茶去。
来杭这么久了,一晃已期年,难得有今日的紧张与放松。紧张在行程,放松在心情。